《跨文化国际传播英语教程》新形态教材:跨文化视角下的国际传播能力培养
2022/06/01
2021年5月31日,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强调,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是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任务。必须加强顶层设计和研究布局,构建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战略传播体系,着力提高国际传播影响力、中华文化感召力、中国形象亲和力、中国话语说服力、国际舆论引导力。
大学英语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大学生的国际传播能力是大学英语教学的应尽之责,也是“新文科”建设的重要目标。那么:
国际传播能力是什么?
外语教学如何赋能国际传播能力培养?
大学英语课程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跨文化意识和能力的培养是其人文性内涵的重要表现之一,大学英语长久以来的跨文化能力积淀能否为国际传播能力的提升发挥功效?
我们能否通过开设跨文化国际传播英语课程,迈出“新文科”建设和探索的脚步?
为解答上述诸多问题,外研在线(UNIPUS)携手跨界名师倾情打造适用于大学英语后续选修课的《跨文化国际传播英语教程》新形态教材,在课程改革和模式创新等方面跟广大英语教师携手共行,打造具有时代特色的精品课程,切实帮助广大青年学子提高其国际传播能力。
教材特色
外语+专业:跳出外语看外语教学,从跨文化的视角切入,将国际传播专业知识和大学外语教学进行跨学科有机融合,构建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新路径。
案例+理论:教学内容的设计基于典型生动的跨文化传播案例展开,教学流程的设计注重增强学习过程感,降低理论教学难度。
新形态教材:实现纸质教材和数字课程的有机融合,构建线上线下融通的混合式教学流程。
双师模式:教材倡导双师教学模式,课堂教学老师依据课本来组织教学活动,验证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通过案例讨论、实操活动来锻炼应用能力;线上导师拓展跨文化知识,补充跨专业的传媒知识,并且穿插直播课分享和解读最前沿的国际传媒资讯,赋能课堂教学。
数字化手段:教材采用丰富的数字化教学手段,配备音、视频等多模态资源和交互式练习,可以在给老师减负的同时,大幅提升教与学的效果。
教材内容
教材共设计六个单元,涵盖中国传统文化、扶贫减贫、全民运动、抗击疫情、生态环保、人类命运共同体六大时代热点话题。
设计思路
各单元话题下设置跨文化思辨、西方传媒、中国故事三大板块。其中,跨文化思辨和西方传媒板块帮助学生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识别西方媒体对中国的误读、偏见,及其背后的原因。中国故事板块有针对性地讲解中国成就、中国文化、价值观以及制度优越性,为学生讲述中国故事提供更真实、客观、立体的方法与途径。最后,设置一个讲述真实中国故事的产出任务,让学生学以致用。
每单元都从一个跨文化交际场景(Scenario)切入,引导学生思考跨文化沟通过程中常见的文化差异及其导致的问题。紧接着通过文本、微课、练习活动帮助学生对单元话题进行跨文化理解与思辨。
在通过教学活动自然过渡到国际传播领域之后,以西方传媒案例为对象展开分析与探讨,帮助学生识别西方媒体对中国的误读、偏见,及其背后的原因。
展示中国媒体对相关话题的报道案例,学习如何真实、客观地报道和讲解中国故事。然后,有针对性地讲解中国成就、中国文化、价值观以及制度优越性,为学生讲述中国故事提供更真实、客观、立体的方法与途径。
设置一个讲述真实中国故事的产出任务,引导学生基于前面所学,讲述他们自己眼中的真实中国故事。
使用方式
《跨文化国际传播英语教程》由U校园数字课程和课堂手册构成,厘清线上、线下功能,突出混合特色,科学合理设计课前、课中、课后的学习目标、任务与实施手段。
课前:学生使用U校园数字课程自主学习,预习教学内容,完成内容理解练习和语言练习,为课堂学习做好知识和语言层面的初步准备,教师在线进行监管辅助。
UNIPUS名师
《跨文化国际传播英语教程》新形态教材编者团队由国际传播专业教师和跨文化教学一线教师组成。她们既是本教材的编写者,也作为UNIPUS名师通过录播课和直播课赋能课堂教学。
北京外国语大学
国际新闻与传播学院
刘沫潇
重庆交通大学
外国语学院
饶巧颖
《跨文化国际传播英语教程》新形态教材为大学英语践行立德树人和服务人才强国战略的使命提供全方位、立体化的解决方案,能够有效助力广大高校在“新文科”建设、复合型国际人才培养、课程思政建设、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等方面开展创新,打造具有时代特色的精品课程。
相信该新形态教材能够切实帮助广大青年学子提高其国际传播能力,帮助他们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扫描二维码
查看教材样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