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校改革案例 | 虚拟教研室建设
2022/05/05
本期院校改革案例聚焦虚拟教研室建设。
加强基层教学组织建设,全面提高教师教书育人能力,是推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和重要支撑。虚拟教研室是信息化时代新型基层教学组织建设的重要探索,建设理念先进、覆盖全面、功能完备的虚拟教研室,有利于锻造高水平教学团队,培育教学研究与实践成果,打造教师教学发展共同体和质量文化,全面提升教师教学能力。期待本期分享的虚拟教研室建设案例,能为您提供有益借鉴与思路。
全国商务英语专业建设虚拟教研室
“五位一体”新型现代化教研室
四川外国语大学商务英语学院的“全国商务英语专业建设虚拟教研室”是2021年获批的重庆市级虚拟教研室试点单位,是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智能平台为载体、校企多元协同为共享、国际合作为优势、示范引领为主体”的“五位一体”新型现代化教研室,在学科推广、区域优势、跨学科建设、企业协作和国际化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对全国商务英语专业建设有较好辐射作用。
1. 创新组织形式,创建首个全国性商务英语专业虚拟教研室。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打破时空和地域限制,以四川外国语大学为总根据地,各高校为分支机构,组织开展不同层次的教研活动,形成高效、便捷、协同和共享的虚拟教研共同体。每学期开展2-3次大型教学研讨活动,开展不同层次的教研竞赛活动,以赛促教,以赛促学,分享教研成果;分享与商务英语专业有关的教研成果,充分发挥推广借鉴作用。
2. 规范管理方法,构建新时代新文科背景下虚拟教研室运转机制。创新管理方法,以立德树人为目标,建立常态化、动态调整的运行管理机制,运用系统化、科学化的制度来增强组织凝聚力和创造力,探索并构建新时代新文科背景下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和教学创新的新模式,达到“立德树人”的目标。
3. 创新教研方式,形成调动激发教师线上线下教学能力良好局面。依托虚拟教研室,利用线上+线下,推动教师在教学研究、教学改革、教学评价等方面积极探索,创新研究方式,调动教师教学活力,打造和推广教学成果。每次教研活动采用线上直播形式,邀请全国高校参加,发挥辐射带动作用,达到充分利用“智能平台”的目标。
4. 共建教学资源,积极打造国家及省市一流课程教学资源集成平台。发挥各自优势,强强联合,专长互补,共同建立多类型、多学科教学资源库,共享教学资源建设成果。鼓励参与高校联合并与行业和企业协作,利用国际合作资源,共同申报教学课题,联合编写高质量教材,联合建设一流“金课”,联合建设商务英语专业,达到“校企协同、国际合作”的目标。
5. 促进教师成长,培育锻造一支全国性卓越商务英语专业教学实践团队。积极推动业界领军人物或者高校教学名师加入虚拟教研室,通过校企互动、校校联动、协作创新,充分发挥虚拟教研室的引领示范作用,实施“传帮带”工程,建立教学共同体,帮助教师成长,达到“示范引领”的目标。
“产出导向法”云教研共同体①
探索基层教研新形态,助力外语教育新发展
为克服我国文科研究存在的研究力量分散、研究问题碎片化弊端,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与教育研究中心和外研社于2020年在全国范围内成立了云教研共同体(Cloud Teaching-Research Community,CTRC),聚焦研究“产出导向法”(Production-oriented Approach,POA)。在文秋芳教授带领下,第一期CTRC已于2021年底顺利结业。CTRC的创新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立德树人,教研一体
CTRC以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指导,以提升教师专业能力为宗旨,建设目标有隐性与显性之分。隐性目标是帮助所有成员成长为不断谋求发展、不断完善自我、善于合作、善于反思的教研带头人;显性目标是指导CTRC成员成为POA 的实践者和研究者,寻找“真问题”作为研究焦点,边教学、边研究;边研究、边教学。
系统设计,分层架构
CTRC由促研团队和学员团队组成,共132人。促研团队8人,含1名总负责人,7名促研员。学员团队共有124名外语教师,来自90余所高校,所教授的外语语种涉及英语、德语、法语、日语、阿拉伯语、朝鲜语、印尼语、老挝语等。根据学员研究兴趣,CTRC分为7个大组,每个大组由1名促研员负责,再从学员中挑选组长协助促研员工作。每个大组还分为若干小组,便于分别开展小组活动。
产出导向,知行合一
CTRC的学习任务大致可分为6类:1)研读文献;2)设计、评价并实施POA教案;3)评价POA课堂教学录像;4)设计并评价POA研究方案;5)撰写并评价研究论文;6)撰写并提交反思日志。CTRC要求每位成员在做中学、学中做,先尝试完成产出任务,通过实践发现问题,再学习必要的理论和实践方案,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理论和实践在互动中共同发展。
问题驱动,分层互动
CTRC每期活动都以高质量的“问题”为抓手,“问题”需符合关联性、精准性、开放性三个特征。“关联性”指问题必须与活动的既定任务有密切联系;“精准性”指问题能够与成员完成任务的重点、难点、疑点或偏误点准确对接,击中要害;“开放性”指问题的答案有多种,而不是“对”或“错”。“分层互动”是指问题的研讨先从个人到小组,再到大组,最后到全体成员,参与讨论的范围不断扩大,成员对问题的认知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
推拉结合,机制保障
CTRC沿用了建设校本、跨校和跨院系多语种专业学习共同体的某些有效机制。例如,CTRC负责人与所有成员自愿签订合同,互相承诺要承担应尽的义务和责任,形成相互约束机制。要实现全体CTRC成员都能按章办事,还需要“拉—推”机制的有效运行,学员在完成任务过程中必定会遇到困难,促研员要在认知—社会—情感三个方面“拉”与“推”。总体原则是:先拉后推、小拉小推、边拉边推、边推边拉。
文秋芳教授创建的“多语种教学改革虚拟教研室”(基于第一期云教研共同体建设)获批教育部首批虚拟教研室建设试点,将于2022-2023年建设第二期云教研共同体。希望全国不同类型的云教研共同体或虚拟教研室能够增强交流互鉴,共同为探索新时代教师发展的有效途径贡献智慧,为我国外语教育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①本文基于文秋芳教授发表于《外语教学与研究》2022年第1期的文章《“云连接论”的构想和应用》(点击查看)整理而成。
英语课程群虚拟教研室
聚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依托 U 讲堂社区平台
由北京外国语大学与外研在线联合建设的“英语课程群虚拟教研室”入选教育部首批虚拟教研室建设试点中的课程(群)教学类虚拟教研室。英语课程群虚拟教研室由北京外国语大学李莉文教授作为带头人组织创办,经过一年多的建设,围绕英语课程思政教学,依托外研社·U讲堂社区平台开展虚拟教研活动。
活动前,李莉文教授和外研在线团队成员集思广益研讨主题,在外研社·U讲堂社区募集教师外语课程思政教学的心得或疑惑,从中选取话题讨论,定向邀请、积极推进“三进”工作的院校教师团队参与教研说课或线上观摩学习。活动中,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线上:腾讯会议+外研社·U讲堂社区;线下:外研在线智慧教室),邀请高校教师进行主题说课分享,李莉文教授点评,老师们自由讨论,并与线上教师互动交流。活动还邀请具有丰富教学经验,在思政育人领域有显著成果的外语教学领域和马克思主义学院的专家进行专题发言。活动后,外研在线团队引导教师撰写教研反思,结合研讨收获在实际教学中进行创新实践以及数据化和归纳式的实践效果追踪,为参与教师颁发证书。
虚拟教研室带头人李莉文教授表示,“英语课程群虚拟教研室属于全国性课程群教学类虚拟教研室,围绕‘立德树人,共享共建,协同奋进’的目标,积极开展集体备课、观摩、培训、教研,深挖英语课程中的思政元素,提升融通中外的能力,建设一流课程和课程思政示范课,依托高校的‘三进’工作,开展课程思政案例分享和教学效果研究,互学互促,构建虚拟教学共同体。”
截至2021年底,英语课程群虚拟教研室已成功举办8期活动,全国16所高校教师团队深度参与主题教研;28位说课教师针对听说、阅读、写作、翻译教学,展示交流了31个课程思政教学案例。虚拟教研活动在外研社·U讲堂社区全程直播,累计5331位外语教师参与线上观看学习,多所院校组织集体研讨,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反思、实践,切实推动了参与院校在思政育人方面的协同共进,打造教师教学发展共同体和质量文化,全面提升教师教学能力。
未来,英语课程群虚拟教研室将持续创新教研形态,加强教学研究,共建优质资源。同时,外研在线也将围绕英语课程群教学组织开展常态化教师培训,发挥优质教学团队、教学名师、一流课程的示范引领作用,推广成熟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课程实施方案,促进一线教师教学发展。
英语写作虚拟教研室
构建多元融合、协同共建的教研新模式
西安外国语大学英语写作虚拟教研室由本校写作教研室牵头组织,整合合作院校及单位资源,借助虚拟教研平台,围绕课程建设与改革、教学成果培育与应用、教学资源共享共建、混合式教学实践与优化、教材编写及课题项目合作等开展教研工作。
一、建设缘由及目标
英语写作教研室创建于2002年,作为学校基层教学组织,经多年发展,在教学改革、教材编写、课程建设等方面已取得一定成果,积累了深厚的课程基础。但是,面对“互联网+教育”、智慧校园、新文科和“双一流”建设带来的变革和挑战,传统教研室已不能满足专业和课程交叉、融合及创新人才的培养需求,需要学校、院系、教师、多部门协同配合,才能确保课程教学顺利实施。英语写作虚拟教研室应时而建,旨在突破不同院系及西部院校人才培养过程中时间、空间、人员、资源等方面的限制,实现资源共享、协同合作,推动教学质量提升、创新高水平人才培养机制,激发西部地区高校教育教学改革,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二、教研组织运行
教研室由来自西部不同院校的10人构成,通过虚拟教研平台,线上线下相结合,以课程为载体,合作开展教学研讨活动,参与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计划;协调跨院校、专业交叉开设专业课程;合作完成课程建设、教学和管理;共同制定课程教学大纲、课程评价等教学文件;跟踪教学过程,解决问题;开展跨区域课程教学研究和探讨;定期开展相关教学活动、学术交流、专题工作会议等,由本校和合作院校及单位轮流主办。
三、问题挑战与成效
虚拟教研室运行过程中遇到过成员、目标、平台等方面的诸多问题,通过组织协调有相关意愿的人员、课题研究引领及虚拟教研平台建设等方法,解决了实际问题,实现了跨校、跨界的横向沟通与纵向合作,并取得了以下成效:
● 专业建设:英语专业获批国家“一流专业”建设单位;新建本科专业“语言学”;实施卓越拔尖人才实验班教学。
● 资源共建:建成英语写作系列慕课,先后获得省级线上“一流课程”;“高级英语写作”入选外研社中国UMOOCs名校优课系列。
● 教材共建:学术写作凸显,对英语写作课程内容进行修订和更新,形成了新的英语学术写作系列课程。
● 教研改革:依托慕课的混合式教学实施,获省级在线教学优秀案例;英语写作“课程群”建设项目,获2021年校级教学成果一等奖;系列慕课混合式教学改革和实践,获省级教学改革项目;英语写作虚拟教研室获“教学名师”示范课。
英语精读课程(群)虚拟教研室
思政引领、创新驱动,构建精读教研发展新模式
重庆外语外事学院英语学院精读虚拟教研室以重庆市一流专业英语专业建设为依托,不断创新,有效整合了教学资源,构建了精读教研共同体,为学院培养“通外语、精专业、重实践”的新型英语人才起到了重要助推作用。
一、贯彻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精读教研新生态
精读类课程为英语专业核心课程,始终坚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学生语言能力,帮助学生正确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树立当代大学生爱国意识、责任意识和奋斗意识。传统教研方式存在极大的时空局限性,虚拟教研室打破了这一限制,促进了教研模式的信息化和多样化,更高效地达成课程教学目标。
二、打造“四位一体”教研模式,助力教学改革新发展
教研室着力打造集课程培育、队伍建设、资源建设和科研提升“四位一体”的创新发展模式。学院精读类课程选用《现代大学英语 精读》系列教材,采取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等教学方式,形成了课前导入、课中讨论、课后复习的良性教学模式。教研室鼓励教师参加线上、线下教学及科研培训,组建了优质教学团队,并通过新教师培养计划,促进新教师成长。教研室充分考虑精读教学的特点,利用外研社HEEP高等英语教学网等优质资源,促进跨学科、跨专业资源结合。大力鼓励教师参加各级各类教学比赛,如外研社“教学之星”大赛,提升教学水平,推广和应用教学研究成果。
三、创新教学管理机制,立足一线教学实际
教研室改进传统教研管理方式,从课程设计出发,纵向打通各年级精读课程壁垒,无缝衔接各学段精读教学;从教学实践出发,横向打通原有的班级限制,集中优势教学资源,优势合力,让教研服务于教学一线。
四、明确思政育人方向,形成多元教研氛围
教研室的教研内容依据课程思政的育人理念,挖掘精读教学中的思政元素,利用线上会议、线下观摩等方式开展教研活动,积极学习其他院校教研经验,提升教研室教研水平。
五、创新精读教学方式,驱动教研能力提升
近年来,精读虚拟教研室教师在教改和教学大赛等方面多次荣获国家级和市级奖励。2020-2021年,获批重庆市一流课程1项,重庆课程思政示范项目1项及教学团队1个,重庆市本科高校一流外语在线课程建设与应用项目重点立项1项。2021年,教研室教师荣获外研社“教学之星”大赛全国半决赛一等奖,2021年英语精读课程(群)虚拟教研室获批重庆市级虚拟教研室。
精读虚拟教研室将以此为契机,进一步提升教研室教研质量,真正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文学文化课程虚拟教研室
打造全国领先的文学文化课程群教研共同体
湖南师范大学以外国语学院英语系文学文化教研室为实体基础,联合8所双一流建设高校、6所师范院校、8所中西部综合性高校的相关教师,协同共建全国性外语教学研究与教师发展共同体。文学文化课程虚拟教研室已入选首批教育部虚拟教研室建设试点名单。
文学文化实体教研室由23位成员组成。教研室师资力量雄厚,教学与研究经验丰富,包含13名教授。其中蒋洪新教授为欧洲科学院院士,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现任湖南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曾艳钰教授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现任湖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郑燕虹教授为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教育部首批“课程思政示范教学名师”;此外,教研室还包含了3位外籍专家。实体教研室共承担26门课程,涵盖英美文学、比较文学与跨文化、国别与区域研究等方向。其中包括“英语文学导论”“中外比较文学研究专题”等4门国家一流本科课程和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
文学文化课程虚拟教研室还包含了45位来自全国各地、各层级高校的外国文学文化专家,成员学缘、年龄结构好,具有较强的内生潜力。
文学文化课程虚拟教研室将持续探索更充分地利用现代信息科技,以突破时空限制和现实平台壁垒,在虚拟教研室范围内实现线上线下相结合,形成和完善互补的管理制度以及课程共享、团队共建等全新教研理念及模式。力求通过3-5年的努力,推动文学文化课程群的“一流课程”建设,带动所在高校相关学科的“一流专业”建设,并成功打造全国领先的文学文化课程群教研共同体。
安徽省“高师联盟”本科高校英语教师教育课程虚拟教研室
线上线下融合、虚实结合式协同教研共同体
该虚拟教研室是由安庆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牵头组建,以安徽省“高师联盟”中14所本科高校英语教师教育类课程教师为主体,吸纳安徽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和全省16个市级教研室(教科所)的英语教研员、中小学教学名师参与的安徽省首批虚拟教研室立项建设项目。
一、特色与优势
该虚拟教研室为课程(群)教学类区域性虚拟教研室,以安庆师范大学国家级一流英语(师范)专业、国家级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英语课程标准与教材教法”建设为依托,以安徽省“高师联盟”本科高校英语教师教育课程建设为载体,聚合全省英语教师教育优秀师资力量,建立以联盟高校为单位的教研矩阵,构建英语教师教育类课程虚拟教研室信息平台,围绕英语学科教学理论与实践,开展校际联动、区域协作式教学研究和实践,拓展教研时空,激活立体性、开放性、复合型教研文化,实现区域内有效链接和优势互补。
二、举措与成效
1. 借助信息化手段,创新教研形态
建设安徽省英语教师教育课程智慧教研平台,借助微信群、QQ群等平台的协同教研社群,定期采用集体备课、主题研讨、课例评析、问题诊断和网络沙龙等形式进行教学研讨,汇集各个学校的鲜活经验,形成形式多样、线上线下融合、虚实结合的教研模式。
2. 构建教研共同体,加强教学研究
建立以联盟院校、地市教研室(教科所)为单位的教研矩阵,构建“纵向贯通、横向链接、点线面结合”的教研网络,协同申报、开展英语教师教育课程建设及教学改革项目,推动课程实施、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评价等方面的研究探索,培育产出一批教学研究与改革成果。
3. 打造优质共享平台,共建优质资源
充分利用安庆师范大学国家级一流专业和一流课程已有的优质教学资源,协同共建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大纲、知识图谱、教学视频、电子课件、习题试题、教学案例等教学资源,形成优质共享的教学资源库,协同编写英语教师教育课程特色教材。
4. 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开展教师培训
发挥联盟院校已有的国家级一流专业、一流课程、优秀教学团队、教学名师的示范引领作用和辐射效应,依托智慧教研平台、协同教研社群和名师工作室,围绕英语学科教学理论与实践,设计研修培训主题,汇聚优秀教学案例,精选优质教师培训资源,采取自主研修和专家(名师)引领的形式,组织开展常态化教师网络研修和专题培训,推广成熟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课程建设与实施方案、教育教学改革经验与成果,促进一线教师教学发展。
相关阅读
点击查看、下载《外研之声》本科版2021年12月-2022年2月刊电子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