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蛰,真的是春雷惊醒了小动物们吗?
2018/03/05
今日惊蛰,是万物生长、生机盎然的好日子。
惊蛰在二十四节气中位列第三,古称“启蛰”,标志着仲春时节的开始。西汉时,为了避开汉景帝刘启的名讳,改为惊蛰。
“蛰”是指入冬之后藏在土壤中、不饮不食的小动物。古人认为的“惊蛰”是指,天上的春雷惊醒了这些冬眠的小动物,它们醒来后就钻出土壤开始活动。但这种说法并不准确,真正叫醒这些小动物的并不是春雷,而是日渐升高的气温和地温。
知识锦囊:
惊蛰:the Waking of Insects (3rd solar term)
春雷:spring thunder cracks the sky
那么,问题来了,惊蛰惊的是哪些小动物,它们又是如何挺过寒冬的呢?
点击观看
一般来说,动物过冬的方式有冬眠、储存食物、南迁等多种方式。例如,熊一般采取冬眠的方式过冬;大雁、燕子等候鸟则是选择结队飞往温暖的南方;而对于寿命期较短的昆虫来说,它们要么是回到温暖的土壤中冬眠,要么只能在秋天产卵,让下一代以卵的方式度过寒冬。
知识锦囊:
冬眠:hibernation
南迁:southward migration
卵:egg
昆虫不像熊一样可以储存脂肪,如何挺过冬眠呢?
这得归功于秋天渐冷的温度和日渐缩短的白昼,使这些小动物进入了昆虫滞育期,这个时期的昆虫新陈代谢率显著降低,以至于它们不需要太多的食物便能存活;有些特别的种类还能在它们的身体组织中充满类似于天然防冻剂的醇类物质,使它们细胞中的温度低于冰冻点,以防冰晶体形成过程中对身体造成损害。
知识锦囊:
昆虫滞育期:diapause period of insects
新陈代谢率:metabolic rate
天然防冻剂:a natural antifreeze
醇类物质:alcohols
但现在大多数昆虫,例如蚂蚱和蟋蟀会在冬天来临时停止抗争。它们会在秋天产卵然后死亡,过冬的则是下一代昆虫个体,它们以休眠卵或昆虫幼体的形式生存。这些虫卵或幼体能够进入昆虫滞育期,并且从它们死去的父母那里得到帮助。比如螳螂,就能够制造泡沫状蛋白保护外壳来保护幼体。
知识锦囊:
蚂蚱:locust
蟋蟀:cricket
休眠卵:winter egg
昆虫幼体:insect larvae
螳螂:mantis
外壳:envelope
所以惊蛰,惊的便是这些冬眠的动物以及昆虫休眠卵和幼体。
今日过后,即使没有雷声,昆虫们也会沐浴着九九艳阳天的温暖日光,破土而出。而昆虫的复苏对古时的农户来讲却不是一件好事,因为昆虫以庄稼为食。为了保全一年的好收成,古人将吃梨作为惊蛰的必备活动,因为“梨”与“离”同音,他们认为吃梨可以让害虫远离庄稼。
当然,除了吃梨,传统的惊蛰活动还包括赏桃花、祭白虎、打小人、钓鱼等。
知识锦囊:
祭白虎:offering sacrifices to the white tiger
打小人:beating villains
以上内容由外研社高等英语资讯整理。
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