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突破口语教学的瓶颈?|虚拟教研室口语组活动干货分享
2017/11/17
近日,外研虚拟教研室《大学思辨英语教程》口语组线上教研活动成功举办。鲁东大学邓军莉老师分享精彩基础口语课程的备课思路与教学设计,为高校口语教师突破教学瓶颈提供了良好的借鉴。与此同时,专家评课依然为本期亮点。《大学思辨英语教程 口语1》主编、北京外国语大学陈辉副教授对邓军莉老师的说课作出高度评价并提出宝贵建议,给教研组成员提供了有益的启发。
本期教研活动全新引入了多群直播的新形式,思辨口语组、精读组、写作组约800名教师同时聆听说课,碰撞智慧,共促口语教学的提升与发展。为将虚拟教研室的精彩内容分享给更多的老师,小编精心整理干货,并以U讲堂视频的形式与您一起回顾本期活动。(视频整理请见文末)
邓军莉老师精彩说课
基本信息
教材与备课单元:《大学思辨英语教程:口语1 文化之桥》第三单元
教学对象:鲁东大学外国语学院2017级英语专业学生;30人/班
课程名称与课时量:“英语口语”;6课时/2周,18周/学期
教学设计
1. 教学重点
语言表达:描述问题,寻求及给出建议
思辨能力:学会分析和解决问题
跨文化能力: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不同的时间使用模式
2. 教学安排
每三次课(六课时)完成一个单元。安排如下:
第一次课开启话题、学习对话:
第二次课完成部分阅读思考和讨论活动:
第三次课完成剩余阅读思考活动及学生
presentation:
3. 教学中的问题与挑战
学生的预习情况对课堂任务的完成有重要影响,因此需要让学生提前明确任务,并进行必要的督促。
学生在课堂活动中主要存在的问题:
课文对话练习中有语音错误,语调不自然,对话比较生硬,缺乏恰当的身体语言。有时会忽略不同角色间的文化差异。
讨论中问题表述不清楚,观点不明确,缺乏恰当的例子补充说明自己的观点。提出的建议针对性不强或存在逻辑错误。
针对以上问题,教师需要在课堂活动中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较为具体的评价。同时,课外资料的推荐和补充对学生来说也很重要:当学生有内容可讲,或者有新的视角看问题时,就会更积极地思考和参与到课堂活动中。
邓军莉老师精彩说课
陈辉副教授高度评价了邓军莉老师的说课,指出她清晰的教学理念充分体现在了说课之中。陈副教授具体点评了以下四点:
一、调动学生积极性。
以小组为单位的口语展示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话录播活动既可以学习语音与语言风格,又可以检验学习不足,还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课后作业展示既回顾本单元教学内容,又训练批判性思维,其正是教材设计的初衷。
二、关注英语综合能力。
在课堂中,教师不应局限于口语训练本身,而应通过丰富的教学活动训练英语的各个方面。口语表达能力这一表象,实际上是英语综合能力的集中体现。教师应为口语评价划分维度,为学生提供优秀的标准和努力的方向,以激励学生在口语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逐步提高。
三、转换教师身份。
教师不应以自身为中心授课,而应扮演“facilitator”的角色,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应通过提问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多提供学生练习的机会,重视学生间的互动与建议,从而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
四、高效利用课堂时间。
教师可通过提前布置预习任务并合理督促,以引起学生对口语课的重视,提高课堂的质量与效率。
我们相信,构建丰富多彩的口语课堂将对学生的发展大有裨益。希望通过邓军莉老师对于思辨口语课全流程的详尽解析,以及陈辉副教授针对口语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的深入点评,老师们能够收获到新灵感、新启发。
外研虚拟教研室将继续组织在线备课与交流活动,积极邀请不同院校的教师和专家进行说课评课分享,为老师们拓宽新思路,切实解决“备课难”“教学难”的问题,从而有效帮助广大学生的进步与发展。
往期回顾
外研虚拟教研室第一期干货分享丨《大学思辨英语教程》精读组教研活动
外研虚拟教研室第二期干货分享丨《大学思辨英语教程》写作组教研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