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通过精读课,提升学生的专业核心素养?
2017/04/26
新时期国家对外语人才培养提出更高要求,英语专业教学改革进一步深化,《英语类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即将颁布,如何推动课程改革,创新教学方法,以培养具有竞争力、满足社会需要的人才,是急需探讨和交流的问题。于是......
一时间,在专业核心课程中培养语言综合运用能力、思辨能力、跨文化能力、学科素养与自主学习能力也成为教学的重中之重。面对这“铺天盖地”而来的机遇与挑战,作为英语教师的你是否带着如图所示的表情开始了任重道远的探索?
在我们共同探索的路上,让我们听听多位一线教师的说课分享,看看业内专家的点评指导。小编精选实用干货,将以精读、口语、写作三门课程说课、评课为例,分三期内容进行介绍。
北京外国语大学 夏登山老师:翻转式的精读课堂
夏老师将每一课时的教学都细分为课前准备和课堂安排两个环节,两者相互促进、紧密联系,从而形成翻转式教学。教师安排学生在课下自主进行大量的预习,而课堂上则主要以分组讨论、汇报和点评等学习形式为主。对于语言运用能力、思辨能力、跨文化能力的培养则潜移默化地贯穿在教学的全流程。
中央财经大学 黄丹婵老师:让学生成为自己的老师
在精读课教学中,黄老师利用四学时的时间讲解Text A,并留出两学时让学生主讲Text B,让学生成为自己的老师,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该课程采用形成性评估的方式,科学整合论文、作业、课堂展示等部分的权重,并创新性地加入了“期末档案袋检查”的评估内容。对于思辨能力的培养巧妙地安排在教学任务中,并与单元教学目标严谨地对应。
对于两位老师的课程设置,《大学思辨英语教程精读1:语言与文化》主编、北京外国语大学蓝纯教授进行了如下点评。请戳视频:https://v.qq.com/x/page/y0396f77dt3.html
路漫漫其修远兮,仅凭视频学习不足以成就完善的课堂。在你上下求索的路上,不妨走进语言学习者、教学者共同向往的学府——北京外国语大学,参与第三届北京外国语大学写作开放课堂暨教学研讨会(点击链接,了解详情),聆听专家指导,观摩优秀教师授课,与来自各高校的同仁交流教学经验。
本次开放课堂将依托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专家团队优质师资,探讨新时期英语专业和大学英语教学与研究,同时邀请香港中文大学课程与教学系主任Icy Lee教授出席。研讨活动包括开放课堂、说课评课和教学研讨会等环节,详细日程请见下图。
点击链接http://teacher.unipus.cn,开始报名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