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德背后的逻辑谬误分析
2017/03/13
作者:高秀平
文章经授权转载自语言与文化微信公众号
我来蹭~热点了。
其实我一直都不知道萨德到底是个什么玩意儿。
一开始听到的主要声音是谴责美国和韩国,后来爱国群众又开始抵制乐天。
但是不久就有“冷静”的公众号呼吁大家不要做暴民愚民,立马显得非常高大上。
比如我忘了在哪个公众号里看到这样一番论述:
萨德不是导弹,而是导弹防御系统。打个比方,萨德就是灭火器。
你的邻居在自己家里装个灭火器你有什么好生气的?难道你想去人家家里放火?
你要谴责也应该谴责那个要放火的邻居啊?
这个说法乍听上去非常有道理,义正辞严,通俗易懂,用打比方的方式一下把萨德的事儿说清楚了。这个比方大概是这样的:
萨德 = 灭火器
韩国 = 装灭火器的防御邻居
导弹 = 放火的工具
朝鲜 = 可能放火的攻击邻居
但是,我总感觉这个说法有点问题,可是又说不出来问题究竟在哪里。还好,猿粪自有天注定,最近在翻译的一本书解开了我的疑问。
思想者指南系列丛书
《识别逻辑谬误》
上面那个公众号的论述的问题在于犯了一个逻辑谬误(fallacy)——错误类比(False Analogy)。
它把萨德类比成灭火器,但是萨德≠灭火器。
灭火器只有防御这一种功能,但是萨德不是。萨德除了可以防御导弹攻击,还可以监测导弹的部署;不仅能监测朝鲜,还能监测中国东北和华北的导弹部署。
女神傅莹在前段时间的慕尼黑安全峰会上指出了这个问题:
最后一行是重点
所以,萨德=灭火器是错误类比。
今天在公众号“麦格时光”看到一个段子,或许更形象:
萨德是啥?
简单点说,就是你家有个SB邻居,没事总在阳台上拿个望远镜看你媳妇儿,还经常整个破逼弹弓子吓唬你家娃儿!
不打嘴巴子抽他已经算有涵养了,你还能去他在小区门口开的小卖店儿买东西吗?还能没事去他家串门儿?
海燕呐,你可长点心吧!
(投稿ID:麦斯特洛夫斯基)
所以,正确的类比或许应该是:
萨德 = 灭火器 + 高清望远镜 + 弹弓
类比是我们理解和解释陌生或抽象事物的常用方式,但是也可能成为狡辩的工具,通过错误类比混淆事物性质,偷换概念。
介绍逻辑谬误的经典散文"Love Is A Fallcy"里有一个关于“错误类比”的经典例子:
学生考试凭什么不能带书作为参考?律师在法庭上做辩护可以带卷宗作参考,医生做手术可以带病历做参考。
这个狡辩做了如下类比:
学生 = 律师 = 医生
考试 = 辩护 = 手术
教材 = 卷宗 = 病历
但是这个类比也是错误的,因为:
考试 ≠ 辩护 ≠ 手术
考试的性质是检测,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而辩护和手术的性质都不是检测。
BUT,话说回来,很多同学都想带书考试吧……那么就好好学思辨,学识别逻辑谬误,找一个符合逻辑的理由吧!(灬°ω°灬)
这篇文章经语言与文化微信公众号发布后,不少小伙伴都说,文章内容比网上找来的各种萨德事件的介绍及分析清晰易懂好多!小编在崇拜作者的同时,也不禁要激动地说,《识别逻辑谬误》正是来自外研社精心出品的思想者指南系列丛书!
思想者指南系列丛书
思想者指南系列丛书 基础篇(6本)
《批判性思维术语手册》
《批判性思维概念与方法手册》
《大脑的奥秘》
《批判性思维与创造性思维》
《什么是批判性思维》
《什么是分析性思维》
思想者指南系列丛书 大众篇(7本)
《识别逻辑谬误》
《思维的标准》
《如何提问》
《像苏格拉底一样提问》
《什么是伦理推理》
《什么是工科推理》
《什么是科学思维》
思想者指南系列丛书 教学篇(8本)
《透视教育时尚》
《思辨能力评价标准》
《思辨阅读与写作测评》
《如何促进主动学习与合作学习》
《如何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如何通过思辨学好一门学科》
《如何进行思辨性阅读》
《如何进行思辨性写作》
扫描下图二维码,立即购买。现有21本精美套盒同步出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