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测试与大学英语教学论文班(大英研修班第五期)
2009/08/07
语言测试与大学英语教学 | |||||||||
——全国高等学校大学英语基础课程与拓展课程教学研修班第五期 | |||||||||
2009年7月30日,外研社在地处晋商文化中心的太原万豪美悦大酒店迎来了2009年度全国高等学校大学英语基础课程与拓展课程教学研修班的第五期学员。来自全国各地的六百余名参会教师和各位专家齐聚一堂,感受着当地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就如何实现大学英语四、六级网络考试与大学英语教学的良性互动,拓展学生语言应用能力,尤其是跨文化交际能力展开了积极、有益的探讨。
此次研修班照例由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副社长徐建中主持。徐社长向全体参班教师介绍了此次研修班的专家,并介绍了09年外研社系列研修班设计宗旨与研修理念:根据新形势下高等学校大学英语课程设置的变化与发展而设计,在重视基础课程教学的同时,也强调拓展英语教学的领域,将大学英语教学融入人文通识教育,并且努力加强教师教育和自身发展。这一理念得到参班教师的认同与赞许,使教师更加明确大学英语教学的发展方向与重要性,拓展了大学英语教学与教师职业发展的空间。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充分发挥四、六级测试的反拨作用
金教授首先指出,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人们对计算机的依赖日益增强,目前英语教学所处的外在环境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这种新的教学环境为我们的大学英语教学提供了新的动力和条件,如建设个性化教学档案,丰富教学资源,为形成性评估提供可能等。同时也向我们的大学英语教学和四、六级考试提出了新的挑战。四、六级网络考试正是在这一环境下应运而生,承担着考核学生英语能力的任务,同时也通过反拨作用影响着大学英语教学。
培养跨文化意识,全面提升英语应用能力
南京大学张沂昀老师具有多年跨文化交际课程教学经验,她通过对各种跨文化场景的分析,揭示了跨文化交际能力是当前学生必备的一种技能。张老师认为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是从knowledge到behavior的跨越过程,教师必须在教学的各个环节进行关注,首先应该对跨文化交际现象进行描述(Description),然后对该现象进行解释(Interpretation),以采取恰当的反应(Response),最后使学生参与(Participation)到跨文化交际活动中来。针对这一循环式的学习方式,张老师建议了角色扮演(Role-play)、讨论(Discussion)等教学活动。在课程的设计上,主要采用以任务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张老师还介绍了任务型教学的五大原则:言语、情景真实性原则;形式——功能性原则;循环性原则;任务相依性原则;在做中学原则和扶助性原则。张老师结合自己多年的跨文化课程教学经验,给参会教师们提供了教学建议:教师应尽量给学生营造真实的语言环境,采用有针对性的教学设计,其中贯穿一定的逻辑性,反复训练,并给予学生必要的辅导。
进入:资源下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