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实践教学促进高教质量提高
2009/06/27
■以理论学习成绩为主的人才培养考核评价体系无法对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和学生的实践能力作出公正而又科学的评价。
■培养的学生是否能适应社会、是否具有实践能力是衡量人才的重要标准,实际上也成为衡量大学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
■国家有必要通过立法促进社会支持高校实践教学,强化社会支持高校的责任,使问题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培养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是提高本科教学质量的重要目标,但我国高校实践教学还存在不少问题,应该加以全面审视和改革。
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高校实践教学存在的基本问题可以归纳为师资问题、教学条件问题、教学内容与方法问题、管理问题、社会支持问题等方面。
师资问题:实验教师数量不足、质量不高,有实践经验的教师严重缺乏。
受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我国高校实验教师原本就数量不足,扩招以后,随着学生和课程的增多,实验教师更是难以满足教学需要,加上结构不合理,老年教师和青年教师居多,高级职称教师少,师资水平总体不高。实践经验缺乏更是我国高校教师的“硬伤”。高校教师要么是从外校引进,要么是本校培养,教师来源从学校到学校,所学习的东西从理论到理论,实践经验普遍不足。
条件问题:实验室规模偏小、功能单一、设施落后,实践基地流于形式,难以发挥作用。
目前我国高校实验室普遍的建制模式是根据课程的实验要求,结合能满足其实验要求的实验技术条件而建立的,其特点是专业分得过细,专业面窄,并依附于课程,归教研室管理。在这种模式下,实验室规模小,功能单一,有效利用率低,不利于学生实验技能、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还影响学科之间的渗透和科研协作等。由于资金投入不足,相当数量的实验室设施落后、严重老化。
我国高校实践教学基地缺乏,能真正起到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基地不多。学生的毕业实习和社会实践活动大多是自己找单位,而实习的单位与学生并无利害关系,因而对学生的实习过程指导不够,而相当一部分学生则找不到实习单位。实践教学基地缺乏成为制约大学生实践能力的瓶颈之一。
内容与方法问题:实验教学内容陈旧、方法单一、手段落后;社会实践缺乏严格的计划和指导。
不少学校教材、教案、步骤、方法几年甚至几十年不变,单一化、灌输性教学方式仍然是主要的教学方式。在实验教学中,教师把实验的内容、操作方法与步骤、报告格式甚至每一步得到什么结果等都写得一清二楚,学生完全是在教师设定的范围内机械地完成操作,缺少主动积极的思考。而社会实践,缺少规范的实践教学基地,也缺少科学的计划和指导。
管理问题:机制不健全,制度不完善,评价不科学。
高校实践教学管理,宏观上,尚未形成完善的高校实践教学制度体系,更没有支持高校实践教学的立法,这使得实践教学在很多方面没有标准,没有规范,没有法律支持;微观上,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的影响,高等学校缺乏对实践教学质量积极主动的自我约束机制,实践教学有较大的随意性,缺乏制度化的全过程监控体系。
高校实践教学还存在评价不科学的问题。以理论学习成绩为主的人才培养考核评价体系在我国高校沿用已久,而独立的实践教学考核体系目前尚未建立或健全,从而无法对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和学生的实践能力作出公正而又科学的评价。
实践教学薄弱的原因
高校实践教学存在的诸多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基本的原因有三个,一是观念原因,二是社会原因,三是体制和机制原因。
重理论而轻实践的旧教育观念是实践教学的根本障碍。
传统的高校教育以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教学则只作为理论教学的一个论证环节和补充而被摆在了次要地位。在这种教育观念下,学生的实验和实习被看成是课堂教学之外的辅助性活动,缺乏严格的要求和科学的指导;学校重视理论教师队伍建设轻视实践教师队伍建设,实践教学教师,特别是实验教师往往被当作教辅人员看待,从而难以吸引高水平的人员参与教学;学校缺少对实践教学的研究,以至实践教学方法陈旧,不能适应现代人才培养的要求;从学校到政府缺少对实践教学投入的热情,以致实践教学设施、设备落后;对学生的评价以理论知识为主,不重视实践能力的评价,因而学生对实践教学活动缺乏参与的动力。
社会支持不力是高校实践教学薄弱的关键原因。
长期以来,人们总是强调高校要适应社会需求,却很少反思社会对高校的责任和义务。事实上,我国社会对高等教育的支持缺乏积极主动的精神,这在对高校实践教学的支持方面表现得尤为明显。对学生实习,不少用人单位认为是高校“求”自已,是否接受往往看“关系”。即便是接收学生实习,真正能安排学生上岗并进行认真指导的单位也不多。在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上,不少单位视其为过场和形式,没有进行认真的投入和建设。
现行管理体制及机制是制约高校实践教学的重要原因。
我国已进入市场经济时代,市场调节是社会资源配置的主要手段。但我国高校远不是市场主体,人、财、物等教育资源仍然以国家配置为主,学生是否符合社会需要,与学校没有太大的利害关系,这在相当程度上阻滞了高校与社会结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高校实践教学的投入机制、教学质量保证机制等远未完善,实践教学的投入和教学质量难以得到保证。
实践教学改革的基本途径
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现状、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潮流都要求高校进行实践教学体系深刻变革。
改革教育观念:牢固树立实践教学是提高高校教学质量主渠道的观念。
实践教学在人才培养中不可或缺、不可替代。知识需要在实践中深化,能力需要在实践中磨砺,素质需要在实践中提升,离开高质量的实践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就是空话。实践教学最根本的目的就是帮助学生将书本知识运用于生产实践,完成从书本到现实、从理论到实践的飞跃。
现代社会使得大学与经济社会联系日益紧密,培养的学生是否能适应社会,是否具有实践能力已成为衡量人才的重要标准,实际上也成为衡量大学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因此,实践教学是高等教育的关键环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渠道。
改革课程体系:理论课程反映实践,实践课程“真题”化。
加强高校实践教学,首先必须改革理论课程体系,一是改革课程内容,理论课程内容必须反映社会实践的现实和趋势;二是要改革教学方法,有些课程要推广案例教学法。
实践教学环节也需要进一步联系实际。目前高校的实验环节主要停留在理论知识的验证上,实际上是理论教学的一种延续;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的题目主要来自教材或“想当然”;实习课程学生虽然可以到真实环境中去,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学生难以深入实际。至于本科生参加科研,多数高校基本是空白。而美、英、法、德等发达国家高校实践教学的共同特点,就是实践教学与社会经济发展同步,与科学技术进步同步,与企业生产紧密结合。这些国家高校实践教学实验项目、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或论文大多来自工厂和企业,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现实性,一些项目还是有偿的,也就是所谓“真题”化教学,即实践教学的内容取自于现实社会亟待解决的真实课题。
改善实践教学社会环境:加强立法,建立有利于高校实践教学的社会支撑体系。
社会必须充分认识支持高校实践教学的意义。从宏观看,人才的培养和使用是一个紧密联系的整体,学校培养的人才质量高了,社会才有高质量的人才可用。从经济的维度看,国家和学校培养一名大学生要花费数万元,而社会使用大学生是无偿的,因此,社会为大学生实践提供支持是一种必要和合理的回报。从现实利益看,通过接收学生实习、联合开展科研等形式支持高校实践教学,有利于相关单位提高知名度、定向培养人才、开展技术攻关等。
国家有必要通过立法促进社会支持高校实践教学,强化社会支持高校的责任。法律应根据社会组织的规模,规定其接收毕业生实习的方式、数量。法律同时要为相关单位建立利益保障机制,诸如对接收大学生实习的单位及各单位与高校开展的合作项目减税,对大学生因实习给单位造成的损失实行国家赔偿为主的制度等。
改革高校实践教学教师队伍:将实践经验作为高校应用学科专业教师准入条件;建立高校与社会交流机制,促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高校教师普遍缺乏实践经验,这是我国高校实践教学质量不高的一个重要原因,尽管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口号喊了很多年,但并没有实质性的成效。要改变这个现状,一个很重要的步骤就是把好准入关,要把实践经验作为高校应用学科专业教师资格的重要条件。在这方面,发达国家高校已有成功的做法。韩国的大学在聘请教师时,常常把实践经验看作一项重要的条件。德国对大学的师资要求更为严格,专门颁布了《实训教师资格条例》,详细规定了师资的教育资格、知识证明和证书方面的要求。
建立高校教师和社会有实践经验人才的交流机制。政府应规定高校教师在一定期限内必须有一定的实践工作量,其内容就是到企事业单位参加生产、科研等活动,也可以像学术假一样给教师以“实践假”。政府还应该规定高校必须有一定比例的、从社会聘请的、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这些教师的主要职责是实践教学。
改革实践教学管理:改革宏观管理,完善微观管理,建立立体化实践教学管理体系。
高校实践教学管理,从根本上讲要从体制上解决问题。国家应下放办学自主权,逐步减少高校在人、财、物等方面对国家的依赖,还高校以市场主体的地位,以促进其与市场和社会的结合。要改革高校实践教学的投入体制,实行政府、高校、社会一齐上的方针,建立以促进高校实践教学为目的,属于不同主体的实验中心、实践基地、创业中心、培训机构等,为高校实践教学开辟广阔的空间,并以此促进高校实践教学社会支撑体系的建立,促进高校实验、实习教学的专业化、中心化、综合化、开放式管理。
针对高校实践教学不规范的状况,国家应加强实践教学规范化建设。要建立高校实践教学指导大纲,根据不同类别的高校,提出不同的实践教学目标、教学环节、教学标准、评价标准等。在国家规范的基础上,高校应结合本校实际,制定各环节的教学目标、操作规范、评价方法、管理制度等,学院则根据这些制度和规范实施实践教学。
通过改革宏观管理,完善微观管理,建立起国家——学校——学院——学科纵向管理体系,在教学上建立起包括实践教学诸环节在内的横向体系,从而形成立体化实践教学管理体系,确保高校实践教学在科学、严谨、规范、高水平的状态下运行。(武汉科技大学中南分校施宏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