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高师院校优势培养一批优秀教师
2007/11/21
●高师院校要抓住机遇,明确培养目标,采取灵活多样的培养方式,努力培养大批优秀教师,为教育家的成长储备人才资源
●在全社会大力宣传教育家,吸引一批优秀青年学生报考师范院校。同时,为教育家成长营造氛围、培育人才梯队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要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务必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培养一批优秀的教育家。
培养教育家,要充分发挥高师院校的优势与作用。一是高师院校积累了教师教育的经验,积聚了教师教育的学术资源、信息资源、师资资源的优势;二是高师院校研究教师教育,与基础教育界建立了伙伴关系,能够把握教师教育改革的动向与发展脉络,培养具有中国特色、区域特征、学校特点的优秀教育家;三是中小学教师的专业成长,需要得到高校专家教授的指导、帮助与引领。因此,高师院校要抓住机遇,明确培养目标,采取灵活多样的培养方式,努力培养大批优秀教师,为教育家的成长储备人才资源。
首先,加强教育信仰与职业道德教育,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塑造教师的高尚品质。教育发展史上,涌现了一批教育家。尽管这些教育家从事着不同学科的教育教学工作,但是,他们都把教育看作是自身生命的一部分,毕生奉献教育。比如,20世纪50年代就蜚声全国教育战线的霍懋征,坚持“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的座右铭,从教几十年,感化了无数学生。而且,具有教育信仰与高尚人格的教师,往往有坚强的意志,能够积极主动地克服教育实践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并能长期坚持。譬如苏霍姆林斯基,他担任校长20多年,每天都听课,与老师一起讨论教学工作,每天坚持读书与撰写教育日记。
其次,变革教师的教育理念,拓展教育视野,提升思想境界。
思想是行动的指南,教育家是创造、传播、实践教育思想的杰出代表,是研究和变革教育问题的学问家。成为教育家的实践逻辑必然是:从教育实践中提出问题,用教育理论解答问题,教育思想是教育问题解答的系统概括。
所以,要求教师结合自身日常教育工作,加强教育理论修养,掌握比较系统的教育思想,而且能够运用先进的教育理论反思与提炼教育经验,形成属于自己的教育主张、教育理论。如果教师无法把自身的教育经验变成系统完整的教育主张、教育理论,这样的教师就不能称为是教育家,只能说是一名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因此,要激发教师的求知欲,学习和掌握先进的教育思想,这是决定他们能否主动进行教育创新、提出有价值的教育主张、教育思想的前提。
再次,以课题研究为手段,加强教育科研工作的指导,增强教师教育理论的创新能力。
教育家是在实践中成长起来的优秀教师,离开教室和讲台的教师不可能成为教育家。培养教育家,要培养教师独立治学的精神,钻研教育工作,成为有思想的教育实践者。
加强对教师教育科研工作的指导,目标是使教师在教育研究上实现专业成长,提升教育质量。教师的工作对象是生动的个体,知道如何教比知道教什么更加重要。当然教师懂得教什么与如何教,可以通过阅读专家写的书、通过课堂上听别的教师或专家的讲授获得,但借助这些途径或方法得到的只是关于如何教的知识,它是概念化、理论化的,未必能够有针对性地解决教育实践中面临的各种教育问题。所以,指导教师开展教育研究,目标是要求教师把自己经历的教育实践活动看作是反思自身工作、形成自身教育观念、阐发教育思想的实例。教师经常这样做,就会重新理解自身的教育实践,正确看待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有机结合。
为此,高师院校应发挥学术优势、信息优势与师资优势,加强与中小学的联系,增强优秀教师的教育理念创新能力:一是建立中小学教师研究课题资助与论文奖励措施;二是组建课题研究创新团队,指导校本研究,使教师尝试研究、学会研究、应用研究成果;三是编辑学术刊物,提炼交流平台。通过这些工作,提高教师总结、提炼教育经验的能力,成为学习理论、应用理论、创新理论的教育实践家。
第四,加强师资培养基地建设,为教育家的成长准备人才库。
任何一名教育家都是一名教师,都是从普通教师成长起来的,因此,要培养数量充足的优秀教师队伍,为教育家的成长储备人才资源。这就要求在全社会大力宣传教育家,吸引一批优秀青年学生报考师范院校。同时,高师院校进一步转变观念,发挥高校学术资源、师资资源等优势,面向全体中小学教师,构建全体教师专业成长的学习共同体,提供学习与研讨的平台,形成良好的学风、教风,改善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使优秀教师脱颖而出,为教育家成长营造氛围、培育人才梯队。比如在中小学建立教师发展学校,积极开展校本培训,目标是让高校教授走进中小学校,密切与中小学的联系,了解中小学教师专业成长的需求与特点,有针对性地提出培养措施、培养目标,使教师发展与学校发展紧密结合,有助于培养一定数量的高素质优秀教师,为教育家成长提供后备力量。
(作者 舒志定 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副院长、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