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武术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独树一帜的代表,本书从译介学、传播学等多学科理论视角,全面系统地考察了中华武术文化在世界范围的译介和传播。全书共分为五章,以概念、综述、个案、对策为探究脉络。第一章从多学科视角出发,阐释了中华武术文化的概念与意义;第二章通过详尽的国内外文献综述,梳理了中华武术文化译介的历史进程,分析现状并提出切实可行的提升策略;第三章聚焦于中华武术文化在亚欧拉非的传播情况,深入分析其传播形态及国内外的研究现状;第四章以武侠文学、武侠影视、少林武术和太极文化为代表,展开精彩的个案研究;第五章从多种理论视角,提出了对中华武术文化译介与传播的深刻反思与建设性对策。该书集学术性与趣味性于一体,又兼具工具性,既有历时和共时的详实梳理,又有突出个案的深入剖析,体现出学科交叉融合的特点,反映学术前沿,适合翻译研究者、文化研究者、武术文化爱好者阅读学习。
许钧
教授,博士生导师,南京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北京大学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中心兼职教授,并兼任教育部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国际比较文学会翻译委员会委员,全国法国文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法语教学研究会副会长,南京翻译家协会会长等。1997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2012年获中国“翻译事业特别贡献奖”。著有专著《文学翻译批评研究》、《文字·文学·文化——〈红与黑〉汉译研究》、《翻译思考录》,主编的《杜拉斯文集》(16卷)获全国第五届优秀外国文学图书奖一等奖。1999年荣获法国政府颁发的法兰西金棕榈教育勋章。
王克非
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与教育研究中心讲席教授,《外语教学与研究》(教育部名刊)主编,北京外国语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国家重点学科学术带头人,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外语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学科评审组专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评审专家等。主要研究领域为翻译学、语料库语言学。曾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50多篇。主要著作有《语料库翻译学探索》、《国外外语教育研究》、《翻译文化史论》、《世界语言生活报告》等。主持包括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在内的10余项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获评北京市优秀博士论文指导教师和全国优秀博士论文指导教师。先后获得北京市第二届和第十三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中国第三届、第七届高等学校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许国璋外国语言研究二等奖,首都劳动奖章,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任文
北京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院长、教授、博导。第三届全国翻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学术委员会委员;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通讯鉴定专家。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英汉口译”课程组负责人;外研社Unipus平台公开示范课“翻转课堂模式下的英语演讲艺术课”课程组负责人。曾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省级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和二等奖,培养的学生获得“中译杯”全国口译大赛和海峡两岸口译大赛全国总冠军。主持国家社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一般项目、中国翻译研究院重大项目、省社科规划重点项目等。研究领域:口译研究、翻译研究、跨文化研究、外语教育。教授课程:英语演讲与跨文化交际、交替传译、口译研究与研究设计等。
焦丹
首都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首都师范大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所所长、MTI教育中心主任、多语种翻译与国际传播研究中心执行主任、翻译学科带头人。浙江外国语学院外语教育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应用翻译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语言服务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外语教育技术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翻译协会对外话语体系研究委员会委员,中国外文局教育培训中心援外培训讲座教授,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标准质量中心国际标准评审专家,河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英文审校专家。担任多家国内外学术期刊审稿人和编委等学术职务。在《中国翻译》《上海翻译》《外语教学》等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70余篇。主持国家级、省部级课题20余项。获国家级、省部级教学优秀成果奖3项,获省部级科研奖励10余项。出版《世界语言与文化深度教育法——帮助学习者深度学习语言》《教育符号学》《少林功夫》《中原粮谷》等教育、文化类译著10余部,专著教材等4部。研究方向为外语教育学、翻译理论与实践、中国传统文化国际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