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语言学研究中的Q方法案例分析

主审:

总主编:文秋芳

主编:

副主编:

编者:

作者:彭剑娥、许宏晨

译者:

书号:978-7-5213-5757-8

出版日期:2024/09/30

定价:49.9

图书信息配套资源

Q方法是近年引入应用语言学领域的一个新兴研究方法,这一方法充实了应用语言学科研方法,对未来研究具有指导价值。本书系统介绍了Q方法的概念和内涵、研究设计、实施方法、数据分析等,结构清晰,语言简洁,案例丰富,可以使研究者能够有所依循地使用Q方法开展相关研究。
全书共六章。第一章为Q方法的概述,主要对Q方法的缘起、内涵、优势以及应用实例作介绍。第二章介绍Q方法的研究设计流程,包括研究问题的描述、研究工具的确定和研究样本的选取等。第三章到第五章分别介绍Q方法的实施(数据收集)、数据分析、结果解读,每个主体章节均以已经发表的研究为实例,并在每章后面附上实操题,使研究者在阅读该章后能够依据本书介绍的操作步骤,快速掌握Q方法的具体实施。第六章对使用Q方法研究的趋势进行展望。
文秋芳
北京外国语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许国璋语言高等研究院院长,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英语教学研究分会会长,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应用语言学》主编、《中国外语教育》主编,中国外语与教育研究中心研究员,和国家语言能力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先后在境内外发表论文近160篇,出版专著17部、编著8部、教材7部,主持30多项国家级/省部级研究项目。多次获得国家级和各类省部级教学奖,向国家政府部门提交了10多篇咨询报告。
彭剑娥
汕头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国际期刊TESOL Quarterly 编委,广东外国语言学会理事,主要研究方向为二语习得、多模态话语分析、学术英语写作、教师发展、研究方法等,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各1项,曾获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和三等奖。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多篇论文(其中SSCI 6篇, CSSCI 2篇,包括Language Learning, TESOL Quarterly, System, The Asia-Pacific Education Researcher、《语言教学与研究》、《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等),英文专著Willingness to communicate in the Chinese EFL university classroom: An ecological perspective 于2014年由Multilingual Matters出版。
许宏晨
北京语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语言大学教授,国际应用语言学协会会员,中国语言学会社会语言学分会会员,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二语习得研究专业委员会理事。研究方向:社会语言学与外语教学、应用语言学、量化研究方法等。主持并完成1项国家级项目和2项省部级项目。近几年出版《第二语言研究中的结构方程模型案例分析》等专著4部,发表论文40余篇,录制在线课程10余门。
×
×
此资源仅向教师用户开放

完成教师认证,即刻下载资源

如遇问题,请联系客服400 898 7008(电话、QQ同号)
或扫码关注“外研社官方服务号”进行咨询

教师认证 关闭

X

打开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