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教育研究》以“理论分析—实践应用—未来展望”为总体框架,系统探讨跨文化教育的理论价值与实践路径。在全球化与数智化时代背景下,跨文化能力正演变为个体与组织的核心竞争力,如何提高在多元文化和跨文化语境下应对文化差异、与人和谐相处、进行高效合作的能力,是当前教育领域的关键议题。全书首先界定跨文化教育的概念,梳理理念演进与多学科理论资源;接着从国际组织政策和学校教育实践两个维度,分析世界范围内典型的跨文化教育模式;之后聚焦外语教学与企业培训两大应用场景,探讨跨文化能力培养的策略与方法;最后基于当前实践面临的挑战,展望未来研究方向,以推动更具包容性与创新性的跨文化教育体系的建设。本书兼具学术性、系统性以及多维研究视野,适合跨文化教育研究与实践领域的学者、教师、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参考借鉴。
孙有中
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高等学校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教育部新文科建设专家组成员,国家教材委员会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专家组成员,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中外人文交流教育基地专家组成员,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英语教学研究分会会长,中国翻译协会常务副会长兼跨文化交流研究委员会会长,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国际传播分会会长,国际应用语言学学会(AILA)国际委员,亚洲英语教师协会(AsiaTEFL)副会长,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教材研究中心(大中小学外语国家教材建设重点研究基地)主任,《国际论坛》主编。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外语教育、外语教材、跨文化研究、国际传播、美国研究。
张红玲
上海外国语大学跨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中国翻译协会跨文化交流研究委员会副会长,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跨文化交际与传播》副主编。主要研究领域为跨文化交际、跨文化外语教育、跨文化教育与培训。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和一流课程负责人,曾获上海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
赵涵
上海外国语大学汉语国际教育博士,宝鸡文理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跨文化能力的本土化范式建构。主持陕西省社科联项目1项,参与省级项目多项,主持校级课程思政示范项目1项,以第一作者及第二作者发表CSSCI、AMI核心论文3篇。担任《理解当代中国》主讲教师,并凭借此课程荣获2023年外研社“教学之星”大赛全国复赛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