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学方法论研究

主审:

总主编:王克非

主编:

副主编:

编者:

作者:蓝红军

译者:

书号:978-7-5213-1155-6

出版日期:2019/08/20

定价:59.9

图书信息配套资源

方法论研究属于学科基础性工作,是学科理论建设中的一大重点。翻译学的理论发展和学科体系的形成是在其方法论的演进中实现的。本书侧重于对中西翻译研究方法论的发展进行实然描写,并对其特征进行分析、解释和评述。与其他同类专著相比,本书的特点是哲学层面的反思与学科内外的综合,着眼于讨论译学方法论中的"超"学科层面,从范式基础和创新途径来考察翻译研究的发生和发展。本书不对具体类别研究的操作程序进行介绍,而是努力从不同历史时期的哲学思潮变化中去捕捉翻译研究方法论演变的内在依据。本书共分为六章。第一章讨论译学方法论的几个基本问题,包括方法论的基本概念、内容构成和价值意义等,明确本书目标——结合研究对象的变化考察研究方法的发展,讨论译学方法论形成和发展的理论基础、动力来源和适用范围,致力于揭示译学方法论发展与研究对象观、研究问题域发展之间的关系。本书第二章和第三章是从发生学角度对中西翻译研究方法论的历时演变进行简单的梳理,以具体地、历史地认识中西翻译研究中翻译本体观、研究对象域、核心论题及研究方法之间相互作用的演化过程,把握翻译研究现状形成的历史背景,获得对其研究方法发展趋势的认识,揭示方法论演变与学科发展的关系。第四章讨论译学方法论的哲学层,讨论翻译研究中的人文主义范式和科学主义范式,分析这两种范式在翻译研究中的地位、由来、特征以及局限,还讨论中国传统哲学方法论和西方哲学方法论对翻译研究所产生的影响。第五章对译学方法论中的跨学科途径进行理论层面的探讨。翻译研究具有的典型特征即跨学科性,必须吸收、借鉴其他相关学科的知识、理论和方法,获取新的视角,拓展新的思路,以开阔视野,深化理解,促进翻译阐释的深入发展,第五章讨论翻译学跨学科研究的类型、发生机制和具体原则。第六章为结论,主要讨论译学方法论的发展趋势,探讨如何通过对象观突破和对象域拓展来获取发展动力。

王克非
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与教育研究中心讲席教授,《外语教学与研究》(教育部名刊)主编,北京外国语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国家重点学科学术带头人,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外语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学科评审组专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评审专家等。主要研究领域为翻译学、语料库语言学。曾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50多篇。主要著作有《语料库翻译学探索》、《国外外语教育研究》、《翻译文化史论》、《世界语言生活报告》等。主持包括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在内的10余项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获评北京市优秀博士论文指导教师和全国优秀博士论文指导教师。先后获得北京市第二届和第十三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中国第三届、第七届高等学校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许国璋外国语言研究二等奖,首都劳动奖章,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蓝红军
蓝红军,翻译学博士,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云山杰出学者,研究兴趣为翻译学理论和翻译批评。
×
×
此资源仅向教师用户开放

完成教师认证,即刻下载资源

如遇问题,请联系客服400 898 7008(电话、QQ同号)
或扫码关注“外研社官方服务号”进行咨询

教师认证 关闭

X

打开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