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翻译硕士专业学位(MTI)系列教材笔译必修课教程之一,具有以下特点:1. 在文学翻译理论方面系统地介绍当代文学翻译理论的发展。2. 沿袭了传统的案例式教学在这方面积累的丰富经验。选取了30多部(篇)经典文学翻译作品,涉及散文、小说、戏剧、诗歌、儿童文学等主要文学体裁。3. 在文学翻译实务方面,本书力图为学生详细介绍翻译行业的实际运作情况。
何其莘
教授、博导,著名的英国文学专家和英语教育专家,曾任北京外国语大学副校长,并担任教育部高等学校专业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英语组组长。《新概念英语》中方作者,主编过《英语听力教程》初中高级。
教育部高等学校专业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
教育部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主任
全国翻译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
中国英国文学学会会长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仲伟合
原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第三届教育部学科发展与专业设置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全国翻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教育部高等学校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英语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主任委员,教育部高等学校翻译专业教学协作组组长,全国翻译专业资格(水平)考试英语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翻译协会常务副会长。国家级教学团队及国家级精品课程主持人,教育部社科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等主持人。已出版“十五”、“十一五”、“十二五”国家级规划专业口译教材多部,其他著作、译著、辞书等多部,在各类学术期刊发表翻译学、英语教育等领域论文70余篇。中组部第二批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工程”入选者,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仲伟合教授长期致力于翻译学科建设,由其首倡并积极推动的翻译本科专业学位(BTI)于2006年设立,翻译硕士专业学位(MTI)于2007 年设立,填补了我国在这一领域的空白。他长期致力于口译人才培养教育和研究工作并发挥重要的引领作用,在探索建立完善的翻译专业教育体系方面发挥了重要的导向作用,对提高我国口译教育和研究水平做出了重要贡献。
许钧
教授,博士生导师,南京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北京大学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中心兼职教授,并兼任教育部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国际比较文学会翻译委员会委员,全国法国文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法语教学研究会副会长,南京翻译家协会会长等。1997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2012年获中国“翻译事业特别贡献奖”。著有专著《文学翻译批评研究》、《文字·文学·文化——〈红与黑〉汉译研究》、《翻译思考录》,主编的《杜拉斯文集》(16卷)获全国第五届优秀外国文学图书奖一等奖。1999年荣获法国政府颁发的法兰西金棕榈教育勋章。
胡显耀
博士,教授。2000年毕业于西南师范大学,获硕士学位。同年7月起任教于西南大学外国语学院。2006年6月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获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翻译学方向博士学位。2005—2006年在英国Salford大学任访问学者。2008年4月至2010年6月在北京外国语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2011年8月至2012年8月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任富布赖特高级访问学者。2013年11月至2014年12月在英国兰开斯特大学语言学及英语系任研究员。研究方向:翻译学,语料库翻译研究,翻译与认知,翻译理论与实践。出版学术专著2部,发表学术论文16篇,其中3篇发表于外国语言文学权威学术期刊。主持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汉语文学翻译语料库建设与研究"和国家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基于语料库的翻译认知模式研究”。主持建设"当代汉语翻译小说语料库", 该语料库为多原语单语翻译语料库。翻译实践方面主要致力于财经、儿童文学和科普著作的翻译,已出版译著3部和各类译文数十万字。
李力
李力,西南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包括英语教学论、计算机辅助外语教学、外语课程论、应用语言学。发表论文数十篇,出版专著多部,主持多项国家级研究项目。任全国翻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教育部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委员(2002-2011)、英国驻华大使馆文化教育处英语教学顾问、中国教育学会外语教学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