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交际英语 写作教程》共四册,具有以下特色:
理念先进,任务驱动,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以全人教育思想为指导原则,综合借鉴了任务教学法、过程教学法和批判教学法的有益经验,创造性地运用了以读促写、以写促学、学伴用随、读后续写等先进的写作教学理念,力求在交际任务的驱动下,以写作能力引领思维能力的发展。
结构创新,循序渐进,引导学生领会写作技巧。一至四册分别聚焦描写文体、记叙文体、论说文体、调研文体,逐渐培养学生的描写、叙事、立论谋篇及报刊特写、资讯述评等实用写作能力。每单元从话题引入,到范文解析、写作练习,再到同伴互评、经验总结,环环相扣。
风格平易,行文轻松,陪伴学生融入写作过程。力避学术腔,保持循循善诱的行文风格,以促膝谈心的语气引导学生由浅入深,自然真切地感受、领会,轻松愉快地学习、融入,有效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仲伟合
原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第三届教育部学科发展与专业设置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全国翻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教育部高等学校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英语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主任委员,教育部高等学校翻译专业教学协作组组长,全国翻译专业资格(水平)考试英语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翻译协会常务副会长。国家级教学团队及国家级精品课程主持人,教育部社科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等主持人。已出版“十五”、“十一五”、“十二五”国家级规划专业口译教材多部,其他著作、译著、辞书等多部,在各类学术期刊发表翻译学、英语教育等领域论文70余篇。中组部第二批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工程”入选者,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仲伟合教授长期致力于翻译学科建设,由其首倡并积极推动的翻译本科专业学位(BTI)于2006年设立,翻译硕士专业学位(MTI)于2007 年设立,填补了我国在这一领域的空白。他长期致力于口译人才培养教育和研究工作并发挥重要的引领作用,在探索建立完善的翻译专业教育体系方面发挥了重要的导向作用,对提高我国口译教育和研究水平做出了重要贡献。
李筱菊
李筱菊,女,1929年9月生,汉族,广西苍梧人,外国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导师。1953年开始从教。 广东省政协常委,广东省老教授协会常务理事。她是我国最早研究并引进交际语言教学理论体系的学者。其在英国杂志发表的《为交际教学道路辩护》,被学者视为20世纪80年代国际英语教学改革的代表作之一。主编的《交际英语教程》,获原国家教委优秀教材奖。1985~1989年,作为全国高考英语考试标准化改革三人领导小组成员之一,积极参与“全国高校招生英语科考试标准化试验”项目。该项目于1989年通过国家鉴定,获全国教育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1997年出版专著《语言测试科学与艺术》,获国家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成果二等奖。
刘琳
江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多年从事高职英语课、IT英语课等课程教学,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在核心期刊和省级期刊上发表论文多篇,主持完成省级教改课题一项,参与省级教改课题一项。刘老师指导的学生获“全国高职高专英语写作大赛”江西赛区公外组一等奖。此外,刘老师还曾获江西省教学成果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