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交际英语 阅读教程 1》从课文选材到练习设计都进行了新的尝试。在课文 选材方面,力求兼顾经典文章与当代语篇,既注重阅读材料的语言质量,又考虑内容的可读性,同时还 尽量控制每一篇文章的长度。《新交际英语 阅读教程 1》以话题为基础分为 8 个单元,每个单元由两篇 阅读文章和若干练习构成。16 篇文章都是编者们根据各单元所设定的话题,经过精心筛选最终确定的, 其内容涵盖面广泛,有与日常生活和工作密切相关的,也有与英语国家语言文化和国民性格有关的,还 有对往事的回忆以及对未来的展望等。在选材方面,编者们也考虑了阅读材料难易程度的控制,所选的 篇章尽量做到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在练习设计上,《新交际英语 阅读教程 1》也进行了一些新的尝试,为学习者安排了丰富多样的活动, 在练习模式上不强求每个单元的设计完全统一。这些活动中有传统语言教学中的阅读理解和词汇练习, 也有基于阅读文章内容的归纳总结性练习,更有旨在鼓励学习者进行延伸阅读和讨论的拓展任务。
仲伟合
原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第三届教育部学科发展与专业设置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全国翻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教育部高等学校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英语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主任委员,教育部高等学校翻译专业教学协作组组长,全国翻译专业资格(水平)考试英语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翻译协会常务副会长。国家级教学团队及国家级精品课程主持人,教育部社科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等主持人。已出版“十五”、“十一五”、“十二五”国家级规划专业口译教材多部,其他著作、译著、辞书等多部,在各类学术期刊发表翻译学、英语教育等领域论文70余篇。中组部第二批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工程”入选者,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仲伟合教授长期致力于翻译学科建设,由其首倡并积极推动的翻译本科专业学位(BTI)于2006年设立,翻译硕士专业学位(MTI)于2007 年设立,填补了我国在这一领域的空白。他长期致力于口译人才培养教育和研究工作并发挥重要的引领作用,在探索建立完善的翻译专业教育体系方面发挥了重要的导向作用,对提高我国口译教育和研究水平做出了重要贡献。
李筱菊
李筱菊,女,1929年9月生,汉族,广西苍梧人,外国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导师。1953年开始从教。 广东省政协常委,广东省老教授协会常务理事。她是我国最早研究并引进交际语言教学理论体系的学者。其在英国杂志发表的《为交际教学道路辩护》,被学者视为20世纪80年代国际英语教学改革的代表作之一。主编的《交际英语教程》,获原国家教委优秀教材奖。1985~1989年,作为全国高考英语考试标准化改革三人领导小组成员之一,积极参与“全国高校招生英语科考试标准化试验”项目。该项目于1989年通过国家鉴定,获全国教育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1997年出版专著《语言测试科学与艺术》,获国家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成果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