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语言哲学话语与实践》一书在内容上深入探讨了中国人对语言与现实之间关系的理解和处理,透过“名-实”的概念双关语来研究中国古代哲学。通过对先秦诸子关于名与实的论述分析,探讨了中国哲学家如何处理语言、本体论、认识论、伦理学、价值论和逻辑学的问题。通过这种话语分析,读者被邀请重新思考语言与思想及行为之间的关系。作者批判并纠正了对中华文化的重要误解,强调了中国思想的反二元论和实用主义特性。通过“名-实”这对蕴含着丰富意义的词汇,展现了它与其他哲学议题之间的联系。通过语言和现实的话语,揭示了中国的语言理论和“道”作为中国智慧和世界观的相互作用,同时塑造了中国文化的核心特征,即实用的“知”。熟悉语用学与后现代主义的读者会通过这些章节认识到古代中国哲学与当代西方哲学的共通之处。这些思想将特别吸引哲学、语言哲学、传播学与语言学领域的学者,对理解中国古代社会和文化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也为现代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建设提供了坚实的哲学基础。在翻译过程中,译者注重保持原著的准确性和文化内涵的传达,在呈现原始语言哲学思想的同时,也尽可能地使译文流畅易懂,规范使用语言哲学术语,仔细核对原著并查缺补漏,以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吸收这些深刻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