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信息配套资源
《汉语辞典史(公元前1046—公元1911)》以绪论开局,正文共分为五篇:第一篇讨论世界辞典文化的起源与演进,论述了从远古到当代的世界辞典文化演进的历史脉络,从古希腊和古罗马辞典的起源入手探究世界辞典文化的源起和延伸,构画早期世界词书与辞典的特点,追究世界辞典理论研究的轨迹,通过横向比较将汉语辞典发展放到世界文明演变和世界辞典发展的大环境中加以比照和探析,突出汉语辞典在世界辞典大家庭中的突出地位和中国辞典文化的民族特色。从第二篇开始,本书将汉语辞典史分为四个时期加以分述,每期设为一篇,每篇侧重论述各个时期发展的人文背景、编纂特点和理论成就。第二篇从汉字的起源与构造、汉语文献的产生与字词训释入手探讨从西周至两汉的汉语辞典萌芽开创与先秦时期语言研究的互动关系,侧重论述古代字词训释与汉语辞典的萌芽、古代文献与汉语辞典的开创,以及《史籀篇》、《尔雅》、《方言》、《说文解字》、《释名》等古代词(字)典成书的人文背景、编纂背景、内容与体例发展及其学术价值与社会影响。第二篇的最后一节着重综述了中国古代辞典编纂理论所取得的成就。本书的第三篇探讨汉语辞典在魏晋至元朝的探索与建设,首先从人文背景、学术背景和辞典概况等方面透析探索与建设期的中国辞典文化,进而对中国汉语字典、汉语词典和双语辞典发展的人文背景、编纂理论的衍变、编纂体例的发展、辞典代表作等分章分节介绍,揭示中国早期汉语辞典的学术价值与影响。根据《现代汉语词典》(2002)的定义,类书是“摘录各种书上有关的材料并依照内容分门别类地编排起来以备检索的书籍”。如果把类书与当代的百科辞典做一番比较,不难发现两者之间在结构构架、内容组织、词语释解等方面存在诸多相似之处。所以,本篇将类书看做是古代百科辞典的一种形式,分立一章专门就古代类书产生的人文背景、萌芽与开创、主要作品、学术价值与社会影响等加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