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外语教育学高端论坛(北京)

2023.09.23 - 2023.09.24 北京

主讲专家: 赵刚查明建俞洪亮姜景奎王文斌常俊跃程晓堂徐锦芬

价格:¥1200.0

 

我要报名1695571199000

  外语教育是培养外语人才、增进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重要途径,也是提升文化软实力、引导国际舆论、塑造国家形象、扩大国民国际视野、增强国际传播能力、促推世界文明交流互通、“让世界读懂中国”和“让中国走向世界”的重要路径。新近几年,外语教育界有识之士揆时度势,提出应尽快构建外语教育学的独立学科体系,筑塑我国外语教育发展新格局,目前已涌现出诸多研究成果。为加强外语教育顶层设计和总体布局、摆脱外语教育单维度研究局面、推动外语教育的整体高质量发展、助推我国外语教育知识体系的自主创生、增强外语教育的系统性意识、提升外语教育各维度的综合性和交叉性探究能力、共商我国外语教育的理论构建和实践探索,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与教育研究中心和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拟于2023年9月23日至9月24日在北京举行首届外语教育学高端论坛。

  本次会议盛邀全国外语教育领域专家学者围绕外语教育认识论与方法论、外语教育教学、外语课程、外语教材、外语教师发展、外语教育技术研究等多维度综合与交叉视角进行主旨发言、专题研讨、分组发言。我们热诚欢迎外语界的各位同仁相聚北京,共襄盛会、群策群力,贡献真知灼见,携手推进我国外语教育学事业新发展!

 

【会议议题】

会议议题包括但不限于:

  • 外语教育认识论与方法论研究
  • 外语课程研究
  • 外语教育教学研究
  • 外语学习研究
  • 外语测评研究
  • 外语教材研究
  • 外语教师发展研究
  • 外语现代教育技术研究
  • 语言学与外语教育的关系研究
  • 外语教育政策与规划研究
  • 翻译教育研究

备注:尤其欢迎以上各维度的综合与交叉研究,如外语测评与外语学习的互动研究、外语教师发展与外语教育教学的相长研究、外语教材与外语课程的互为因果研究等。

 

【主旨发言日程安排】

图片

图片

赵刚

北京外国语大学欧洲语言文化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高等学校外国语言文学 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非通用语种类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外国语大学 中东欧研究中心副主任、波兰研究中心主任,中国非通用语教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中波友好协会 副会长,欧美同学会中东欧分会副会长,中国欧洲学会中东欧分会理事。研究方向为波兰语教学 和波兰文学、波兰历史与文化及中波关系等。曾先后获得波兰罗兹大学校长奖、“波兰格但斯克 大学奖章”、“波兰西里西亚大学奖章”及由波兰文化与民族遗产部颁发的“波兰文化功勋奖章” 和“波兰文化杰出贡献银质奖章”。

查明建

      博士、教授,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翻译专业研究生导师,哈佛大学“富布赖特”高级研究学者,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学者。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院长,《中国比较文学》副主编;曾任上海外国语大学文学研究院副院长。 研究方向:比较文学理论、翻译文学研究、中外文学关系研究、文化研究。

俞洪亮

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全国翻译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教育部高校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江苏省高校外国语言学会副会长、江苏省翻译协会常务副会长等职。 主要从事第二语言习得、应用语言学、功能语言学、话语语言学等领域的教学科研工作。先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等课题20余个,主持承担国家级本科教学质量工程建设项目5个。发表和出版论文著作60余篇部,获省部级及以上教学科研成果奖励6项。

姜景奎

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高等学校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 委员、非通用语种类专业教学指导分委会主任委员,北京大学南亚研究中心主任,印度国家文学 院阿南德·古马尔斯瓦米院士,中国南亚语种学会会长,中国非通用语教学研究会副会长。主 要从事印度文学文化、印度宗教、南亚区域问题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发表专著6部、译著3部、辞 书1部、编著20余部以及学术论文70余篇。在研项目有“中印经典和当代作品互译出版”(国家 “十三五”重点出版项目)、新编《印地语汉语大辞典》、全国统编教材《标准印地语》(1-6)等。 荣获北京市第十三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国际印地语奖”、“乔治·格里森奖” 和“卡米耶·布尔克奖”等多项国内外学术奖励。

王文斌

北京外国语大学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中国外语与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科研机构国家语言能力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社科基金语言学学科评议组专家,教育部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外语教育技术专业委员会会长,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认知语言学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北京高校高精尖学科外语教育学学科建设首席专家。曾就读于北京外国语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复旦大学、英国牛津大学(OxfordUniversity)和加拿大麦吉尔大学(McGillUniversity)。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211篇,出版学术专著8部、学术译著5部。 U讲堂专家简介——博士生导师,从事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擅长对比语言学与语言教学、认知语言学、词汇语义学和句法学。原宁波大学副校长,现为北京外国语大学校长助理,国家级重点学科“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学科带头人,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中国外语与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国家社科基金会议评审专家,中国认知语言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常务+H22理事,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英语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中国外语与教育研究中心研究员,和国家语言能力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剑桥大学英国政府“艺术与人文科学研究理事会”400万英镑重大科研项目“Multilingualism: Empowering Individuals, Transforming Societies”顾问(advisor),《外语教学与研究》杂志副主编,《外语界》杂志编委,《外语与外语教学》杂志编委,《中国外语》杂志编委,《外语学刊》杂志编委。在《心理学报》、《外语教学与研究》、《外国语》等杂志上发表论文127篇(包括合作),已出版学术专著《英语词汇语义学》(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年)、《英语词法概论》(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5年)、《隐喻的认知构建与解读》(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年)、《什么是形态学》(上海外语教育研究出版社,2014年)和《历史语言学视野下的英汉语序对比研究》(合作,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5年)五部,主编《心理空间理论和概念合成理论研究》(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1年)和《英汉语比较与翻译》(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2年)两部,出版学术译著《认识媒介文化》(商务印书馆,2001年)、《后现代地理学——重申批判社会理论中的空间》(商务印书馆,2004年)、《论知识分子》(江苏人民出版社,2002年)、《话语与译者》(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年)、《权力语录》(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年)五部,主持并完成国家、部、省级课题8项;目前正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课题一项。

常俊跃

教授、博导,历任教研室主任、副院长、院长、科研处处长,教育部外指委英分委委员,中国英语教学研究会副会长。主持国社科项目3项,完成各级课题24项。主编教材、辞书110部,2部获国家级规划教材、7部获省级规划教材、3部获省级教材建设奖。出版专著5部,发表论文112篇。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次、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4次、校级教学成果一等奖6次。入选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名师),获省市校级奖励荣誉数十项。

程晓堂

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教授,兼任教育部高等学校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委员、中国教育学会外语教学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中国语言教育研究会副会长、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研制组核心成员。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功能语言学、应用语言学、外语教育、外语教师教育等。主要著作有《英语教材分析与设计》、《英语教师课堂话语分析》、《核心素养下的英语教学理念与实践》、《新视角英语语法》。

徐锦芬

华中科技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二语习得研究专业委员会会长、外语教师教育与发展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写作教学与研究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TESOL中国华中区域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教材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上海外国语大学国家外语教材建设重点研究基地兼职教授,国家社科项目和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通讯评审专家,多家SSCI及CSSCI外语类核心期刊编委及外审专家。研究方向为外语教育、二语习得、教师发展。主持国家社科重点和一般项目3项以及教育部人文社科等省部级以上课题20余项。出版专著和主编教材30余部。在国内外重要期刊发表论文210余篇。曾获湖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多次获湖北省社科优秀成果奖二等奖、三等奖,获“湖北省优秀教师”“宝钢教育基金优秀教师”“我最喜爱的魅力导师”“华中卓越学者”“优秀研究生导师”等荣誉称号。

担当时代重任,探索外语教育何为

——外语教育学首届高端论坛成功举办

 

  2023年9月23日至9月24日,由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与教育研究中心、外语教育学专业委员会(筹)主办,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协办的“外语教育学首届高端论坛”在北京圆满举行。本届论坛围绕外语教育学主题,从多个研究维度与交叉视角展开讨论。两百多名外语教育领域专家、研究者、大中小学一线教师、各学段英语教研员齐聚北京外国语大学,共同探讨如何提升外语教育整体质量,审度当下外语教育面临的核心议题、实践需求与相应的解决措施,助推外语教育高质量发展。

 

开幕致辞 指引方向

  北京外国语大学副校长赵刚教授致开幕辞。赵教授指出,当前我国已开设的外语语种数量达到101种,外语教育在各领域都发挥了重要作用。此外,外语教育从传统的“黑板+粉笔”式教学发展成为多媒体技术融合、智慧教学等多元模式,教材也实现了从纸质媒体向多媒体融合教材的转变。然而,赵教授也坦言外语教育领域仍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包括非英语语种发展不平衡、部分高校课程缺乏专业特色、教材编写和评估的科学研究相对不足,以及师资水平需要进一步提高。最后,赵教授展望了外语教育的未来,呼吁外语界同仁一齐构建外语教育学,对外语教育的系统性问题进行研究,从而推动学科的建设与发展。

图片

 

主旨发言 高屋建瓴

  9月23日上午,上海外国语大学副校长查明建教授以“关于高等外语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一些思考”为题,指出了外语学科的高质量发展目前已经超越了简单的教育扩容,正以国家未来发展所需人才的素质和能力为导向。查教授强调,高等外语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是一项重大任务,高质量发展要求外语教育具备广度和深度,以促进学科之间的融合与互动。最后,查教授重申了高等外语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对于提升外语人才竞争力以及我国综合国力的重要意义。

图片

 

  扬州大学俞洪亮教授作了关于“主动融入中国自主知识体系建构,推动高校外语教育学科创新发展”的主旨报告。俞教授针对当前我国外国语言文学学科存在的不足,提出应该用“中国语境”定义外语教育,谋划中国外语教育学科要以中国和时代为观照,立足中国实际,解决中国问题。此外,俞教授强调外语教育应当摆脱“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简单属性标签,创新自主知识体系和高质量外语人才自主培养体系,更好地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图片

 

  清华大学姜景奎教授以“中国非通用语教育八十年思考”为题,回顾了中国非通用语教育发展的六个阶段。姜教授指出,新时代非通用语教育应守正创新,大胆实践。基于此,姜教授提出“三视一荷塘”论,认为外语教育学应体现学科综合性、交叉性特点,关注整体学科,培养具有全球视野、中国视域和对方视角的三视人才。最后,姜教授强调,非通用语教育应当产出服务国家、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高水平科研成果,以期做出更大贡献。

图片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徐建中编审围绕“中国外语教育:行大道,利天下”这一主题,强调外语教育是培育外语人才、增进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重要途径。徐编审指出,今日之中国高等外语教育需对时代“格物致知”,在“东学西渐”中增进世界对中国的理解,传递中国精神和东方智慧,向世界展现兼收并蓄、生机盎然的中华之美。未来之中国高等外语教育应当秉承“道器合一”的理念,开创自主的外语学科知识、课程、教材体系和教师发展之路。

图片

 

  23日主旨发言由北京外国语大学王文斌教授和大连外国语大学常俊跃教授主持。

 

  9月24日上午,北京师范大学程晓堂教授聚焦“基础教育英语课程的目标、内容与实施:课程改革 20 年的得与失”,指出自教育部启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英语课程目标日益明确,课程内容不断优化,课程实施路径推陈出新。程教授同时提到,部分决策缺乏专业论证,重要创新举措未持续坚持,新理念仍未充分落实到教学与评价中。程教授最后强调,英语课程改革任重道远,需要加强专业决策、贯彻新理念,努力确保教育质量和学生学习体验得到提升。

图片

 

  华中科技大学徐锦芬教授作了题为“外语教材建设:教师专业发展新途径”的主旨报告。徐教授首先阐释了外语教材建设的内涵,指出外语教材建设具有价值引领、理论引领、专家引领和技术引领四大主要特征;接着从提升外语教师的专业知识、专业能力、道德情操及情感认同等方面讨论外语教材建设对外语教师专业发展的促进作用。徐教授建议让更多学者和一线教师关注教材建设与教师专业发展,促进外语教育学科繁荣进步。

图片

 

  上海交通大学杨枫教授围绕“既能抵达,也能返航——基于母语认知生成的外语教育学”,就“什么是外语?外语是什么时候出现的?”两个根源问题引出了“外语是基于母语认知的他者语言”这一核心观点。杨教授就中国的外语教育和外语教育在中国这两者的关系进行了梳理和分析,直击“国家意识缺席,中华文化赤字”的外语教育痛点。在对已有论述的合理评判下,杨教授提供了中肯全面的建议,对外语教育学的发展起到引航作用。

图片

 

  北京外国语大学王文斌教授带来了题为“为何需要外语教育学?”的主旨报告。王教授回顾了外语学科地位备受社会质疑的现状,指出外语教师学科身份不明、应用语言学难以聚焦外语教育、外语教育学科的归属认识不清等当前普遍存在的问题,指出外语教育学科内部切割明显、外语教师的专业水平参差严重、外语教师的语言基本功不到位等现象。此外,王教授针对当前外语学科所处困境给出了解决对策——构建外语教育学,提出要给外语教育工作者自己的学科之家,引发各方共鸣。

图片

 

  24日主旨发言由北京外国语大学韩宝成教授和南开大学张文忠教授主持。

  专家面对面环节中,各位专家针对参会代表们的提问分享了自己的真知灼见。在谈及现代外语教材建设发展时,徐建中编审认为,外语教材应当提供中国声音、中国方案、中国价值,实现“道器合一”。徐锦芬教授指出,在评估教材时,要保持客观态度,从学理角度客观指出教材的优点和不足。在问及跨学科教学的本质时,程晓堂教授提到外语教师应当采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进行跨学科知识教学,切不可背离外语教学课堂的初衷。与此同时,杨枫教授认为不应当把教学理论奉为圭皋,一定要从教学实际出发,注重实践是每一位一线教师的行动准则。当涉及外语教育学内涵时,王文斌教授指出,外语教育学聚焦国内的语言教学,应当致力于解决中国外语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专家面对面由南开大学李民教授和北京外国语大学张虹教授主持。

图片

 

专题研讨 热烈洋溢

  9月23日下午,全国各地几十余位专家齐聚北京外国语大学,共话外语教育学建设与发展。在专题研讨一至五中,常俊跃教授团队基于外语教育学的课程理论与实践,分析了外语课程的潜在优势与不足,进而对外语课程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杨鲁新教授团队探讨了中学外语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为教师突破各种界域局限、实现转化创新提供新契机。唐锦兰教授团队聚焦外语教育技术领域核心问题,推动新兴教育技术赋能的外语教育学学科体系建构。李晓博副教授团队以日语教育为场域,展示了叙事范式作为理解与阐释视角以及教育实践模式的不同研究应用。袁睿副教授团队从一线教师实践研究视角探讨了外语教育教学与教师教育的相关话题。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在专题研讨六至十中,张虹教授团队邀请五位来自全国各地的资深中小学英语教研员,针对基础外语教育领域存在的问题,给出相应的对策。郑春萍教授团队聚焦智能科技赋能外语教育创新的实践与研究,分享了该团队的综述与实证研究成果。张蔚磊教授团队围绕外语教育政策的理论阐释及实践展开了精彩的汇报讨论。黄金雁教授团队基于大学生反馈素养对外语学习的影响展开了全面且深入的学术报告。彭剑娥教授团队就粤东地区教师情感和个体因素、教学改革中的教师能动性及教师专业发展知识等方面进行了深入解读。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分组发言 精彩纷呈

  9月23日下午,一百多位专家学者、一线教师、外语相关专业优秀学子在二十个分会场进行了分组发言。与会者围绕外语教育认识论与方法论研究、外语课程研究、外语教育教学研究、外语学习研究、外语测评研究、外语教材研究、外语教师发展研究、外语现代教育技术研究、语言学与外语教育的关系研究、外语教育政策与规划研究、翻译教育研究等议题宣读了论文。北京大学柯彦玢副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张荔教授、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秦丽莉教授等二十位专家对各位研究者的发言给予了点评,会议气氛热烈。此次分组发言内容包罗万象,内容涵盖外语教育领域的各个方面与多个维度。其次,专家学者的点评和建议具有较高的学术权威性,对发言人的报告进行了深入的指导和评价。此外,与会者之间的交流广泛且深入,他们互相分享自己的见解和经验,激发了更多的创新思考。这些均有助于推动外语教育领域实现高质量发展。

  百位名家齐相聚,金秋时节话新知;学识渊博心思敏,共谋外语教育事。9月24日中午,外语教育学首届高端论坛在全场热烈的掌声中落下帷幕,南开大学将接过学术盛会的火炬,于2024年举办外语教育学第二届高端论坛。论坛虽已闭幕,核心思想犹存。希望各位同仁能直面并审视诸种相关问题,强化使命担当,主动求变和科学应变,回答时代之问,书写我国外语教育教学的奋进之笔。

图片

相关推荐

X

打开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