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结思辨能力教学理论与实践:多学科对话国际研讨会(线上课程)

2022.11.26 - 2022.11.26 北京

主讲专家: Michael A. Peters文秋芳Kate Wilson张虹袁睿

价格:¥0.0

 

我要报名1669478399000

  思辨能力是21世纪世界各国大中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学科学生应具备的核心能力之一。近年来,思辨能力及其培养受到学界的广泛关注,国内外涌现出诸多优秀的研究成果。我国在近两年颁布的各层次多学科课程标准、指南和质量标准中都已将其列为核心素养、教学目标或能力要求,如《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义务教育日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普通高中德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大学英语教学指南(2020版)》和《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南(英语类专业教学指南)》。在此背景下,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与教育研究中心将于2022年11月26日举行 “联结思辨能力教学理论与实践:多学科对话”(Creating the Theory-Practice Nexus in Critical Thinking Instruction: A Multidisciplinary Dialogue)国际研讨会,盛邀国内外学者共同探讨多学科背景下思辨能力教学的最新理论成果与实践智慧,推动相关研究的传播与互鉴。由于疫情的不确定性,会议将通过线上形式举办,欢迎国内外同行线上参会。

 

  本次会议由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与教育研究中心主办,邀请中国、新西兰、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家的知名学者进行主旨发言,从多学科对话视角出发,结合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探讨如何在思辨能力教育教学中推动理论与实践相互融合,帮助不同学科的教育工作者厘清思辨能力教学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并实现理论到实践的转化。

 

【会议日程】

图片

Michael A. Peters

Michael A. Peters is a distinguished professor of Education at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an emeritus professor at the University of Illinois & #40;Urbana-Champaign& #41;, and an honorary senior research fellow at the University of Auckland. He is the Editor-in-Chief of Education Philosophy and Theory, The Beijing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Education & #40;with Prof. Zhu& #41; and the author/editor of over 100 books and 500 articles. He is a lifetime member of the NZ Academy of Humanities and was made a Fellow of the Royal Society of New Zealand in 2008. He was awarded honorary doctorates by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 #40;SUNY& #41; in 2012 and the University of Aalborg in 2015. Personal webpage:  https://michaeladrianpeters.com/

文秋芳

北京外国语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许国璋语言高等研究院院长,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英语教学研究分会会长,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应用语言学》主编、《中国外语教育》主编,中国外语与教育研究中心研究员,和国家语言能力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先后在境内外发表论文近160篇,出版专著17部、编著8部、教材7部,主持30多项国家级/省部级研究项目。多次获得国家级和各类省部级教学奖,向国家政府部门提交了10多篇咨询报告。

Kate Wilson

Dr. Kate Wilson is a lecturer in TESOL, and an adjunct associate professor at the University of Canberra. Previously she was director of the Academic Skills Program at the University of Canberra. Her doctoral study investigated the teaching of critical reading in university preparation courses. Kate has taught English in many different settings, and has worked as a teacher educator and curriculum consultant across four continents. Kate has published widely in the fields of TESOL, academic literacy and students’ transition into higher education. Her recent research focuses on the teaching of critical thinking in EFL.

张虹

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外语与教育研究中心专职研究员,国家语言能力发展研究中心专职研究员,入选“十四五”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专家资源库(2022.8—2025.12),教育部高等职业学校英语课程标准专家组成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外语教师教育与外语教育。在国内外发表CSSCI(含扩展版)和SSCI期刊论文近50篇,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项、省部级项目2项,出版专著3部、编著1部,主编《新标准大学英语》(第三版)、《新未来大学英语》等英语教材4部,向政府部门提交咨询报告3篇。

袁睿

教育学博士,香港教育大学英语教育系助理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外语教师发展,行动研究、学术写作与发表。在SSCI期刊累计发表文章40余篇。并长期为TESOLQuarterly,TeachingandTeacherEducation等10余个国际期刊担任审稿人

联结思辨能力教学理论与实践:多学科对话国际研讨会成功召开

  2022年11月26日,由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与教育研究中心主办的“联结思辨能力教学理论与实践:多学科对话”(Creating the Theory-Practice Nexus in Critical Thinking Instruction: A Multidisciplinary Dialogue)国际研讨会在线上举行,200余位专家、学者云端参会,共同探讨多学科背景下思辨能力教学的最新理论成果与实践智慧,推动相关研究的传播与互鉴。

图片

主旨发言专家与参会人员合影

 

开幕式致辞

  开幕式上,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与教育研究中心主任王文斌教授向来自世界各地的专家及与会者致以热烈欢迎和诚挚感谢。王教授引经据典,围绕思辨能力的内涵及其在外语教育领域的突出作用、思辨的理论与方法、多学科对话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将思辨相关理论运用于实践四大主题做了高屋建瓴的发言。最后,王教授强调了中国外语与教育研究中心的责任担当并鼓励外语教育同仁为建设一个开放包容、和平美丽的世界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图片

王文斌教授致开幕辞

 

主旨发言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特聘教授、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名誉教授、奥克兰大学高级研究员Michael Peters教授发言的题目是“Critical Theory of Educational Practice”。Peters教授回顾了思辨理论的起源,指出思辨理论作为法兰克福学派的哲学观点出现于20世纪20年代末,该学派倡导实践优先于理论,与马克思的实践传统、海德格尔的现象学和维特根斯坦的语言游戏哲学有很多共通之处。此外,Peters教授在发言中还介绍了包括舍恩的“反思性实践者”、布迪厄的“惯习理论”等十种实践理论,并指出维特根斯坦的“语言游戏”对外语教学实践的启示。

图片

Michael Peters教授主旨发言

 

  北京外国语大学文秋芳教授主旨发言的题目是“Issues of Teaching Critical Thinking Skills in the Chinese EFL Context”。文教授首先回顾了中国思辨能力教学发展的历程,而后详细分享了关于思辨能力教学的四点思考:英语教学在思辨能力方面取得的进展、思辨能力与高阶思维的关系、思维与立场和价值观的关系,以及如何将高阶思维融入英语教学。最后,文教授指出,中国英语教学应该融合中国立场与国际视野,助力学生发展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造思维和战略思维。

图片

文秋芳教授主旨发言

 

  澳门大学袁睿副教授以“How Do English-as-a-foreign-language (EFL) Teachers Perceive and Engage with Critical Thinking? Insights from a Systematic Review”为题,系统回顾了从2010年到2020年间25项关于英语教师对思辨能力教学认知和参与的实证研究。首先,袁睿副教授详细阐述了现有关于英语教师思辨能力教学的三大研究主题:英语教师对思辨能力和思辨能力教学的理解、英语教师思辨能力教学的模式和策略、英语教师思辨能力教学对教师和学生产生的影响及其影响因素。而后,袁副教授对这25项实证研究的研究方法进行了系统性综述,为未来基于该主题的研究提出了方法论建议。

图片

袁睿副教授主旨发言

 

  堪培拉大学兼职副教授Kate Wilson的主旨发言题目为“Critical Thinking in ELT: Let’s Do it!”。Wilson博士首先阐释了思辨能力的概念并回顾了思辨能力在语言教学领域的发展历程。接着,她以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法为基础,具体介绍了英语教学中思辨能力的培养。针对教师在思辨能力教学中面临的挑战,Wilson博士指出可以通过借鉴交际语言教学法和社会文化理论的已有成果解决现有问题。最后,她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并辅以案例为听众讲述如何在教育实践过程中贯彻思辨能力教学的相关理念。

图片

Dr. Kate Wilson 主旨发言

 

  北京师范大学廖伟博士的发言题目为“Defining, Measuring, and Evaluating Teacher Critical Thinking: A Methodological Review”。首先,廖伟博士以自己在“国培计划-名师领航”的培训经历为导入,论证了教师思辨能力的重要价值。随后,廖伟博士综述了3篇相关综述文章的贡献和局限,而后详细阐述了自己与团队成员所做的方法论综述的研究目的、研究问题、操作步骤和具体的研究发现,并为今后的研究提供了有针对性的启示。最后,廖伟博士探讨如何将思辨能力置于更大的思维系统中,呼吁研究人员在理论探索中开拓思维、放眼大局。

图片

廖伟博士主旨发言

 

  北京外国语大学张虹教授的发言题目为“Exploring University EFL Teachers’ Perceptions of Critical Thinking and its Teaching”。张教授的研究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式探究中国高校英语教师对思辨能力及其教学的认知。研究发现,中国高校英语教师认同思辨能力应成为外语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采用的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教学活动主要包括:提问、讨论、辩论、比较与对比。教师们在语言能力与思辨能力融合培养方面仍面临着种种挑战,在思辨能力教学方面仍需得到进一步的支持。张教授指出,将思辨能力融入英语课程、教材和教学有利于教师和学生的发展。最后,张教授为未来该主题下的研究提供了宝贵建议。

图片

张虹教授主旨发言

 

  京都大学Takashi Kusumi教授的发言题目是“Cultivation of High School Students’ Critical Thinking Skills and Dispositions Through Educational Practices”。Kusumi教授首先介绍了日本的教育改革,以“超级科学高中(Super Science High School,简称SSH)”计划为例,引出思辨能力教学的重要性。接着通过在关西地区一所SSH学校进行的三次研究展开讨论,以问卷调查方式探究了混合法对学生思辨能力提升的效果,分析了用该方法进行思辨能力教学前后学生思维倾向和观念的变化。最后,Kusumi教授为今后该领域的研究提供了宝贵建议。

图片

Takashi Kusumi教授主旨发言

 

  本次会议由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与教育研究中心徐浩副教授和澳门大学教育学院博士研究生刘书文主持。

  本次国际研讨会上,七位国内外学者阐释思辨能力教学的最新理论成果与实践智慧,与200余位来自全球各地的研究人员交流新知,共享卓见。在问答与交流环节,与会者积极思考提问,与专家深入探讨,气氛热烈。希望本次研讨会能够吸引更多与会者关注思辨能力教学,在未来的理论探索与教研实践中不断提升自我,发展创新,实现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转化。

相关推荐

X

打开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