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语教师教育教学创新与能力提升: 教育教学理论、方法、实践与成果系列课程

2025.06.16 - 2025.12.31 线上

主讲专家:徐锦芬王雪梅张莲杨鲁新张钫炜江进林焦丽霞孔德麟秦文娟李雪

价格:¥2980.00

 

我要报名
  为深入贯彻全国教育大会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精神,全面落实《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助力各高校深化外语教育改革,提升教师教书育人能力,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与教育研究中心和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特别推出外语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提升:教育教学理论、方法、实践与成果”系列课程,并将于2025年5月25日—6月15日线上举办(含回放)
 

【研修特色】

  • 名师领航,夯实教学基本功

汇聚外语教育领域权威专家,系统阐释教育教学理论与方法,助力教师深化理论认知。

  • 理实结合,覆盖教学全流程

围绕AI赋能下课堂教学的必备技能要素,深入讲解教学设计、实施与评价等核心内容。

  • 内容全面,教赛研一体融通

揭秘教研成果培育策略与方法,分享参赛经验,引导教师将教学经验转化为实际成果

  • 精准学习,互动研讨共提升

专家指导与小组研讨相结合,集中解决教学难题,启发教学创新,切实提升教学能力。

 

【研修日程】

【研修安排】

1. 研修时间:即报即学

2. 研修形式:线上录播

* 具体学习方式将于开班前发至报名预留邮箱,请注意查收。

3. 研修费用:2980元/人(含专家授课、研修资料、教学组织管理、结业证书等费用)

 
【研修优惠】

1. 早鸟优惠:4月24日前报名并缴费可享早鸟价2580元/人

2. 团报优惠:同一院校报名3人及以上可享九折6人及以上可享八五折优惠(请发送邮件或添加客服微信获取优惠缴费方式)。

* 以上优惠不叠加使用。

3. 学生优惠:全日制在读硕博士研究生可享五折优惠。登录“全国高校外语教师研修网”或直接点击文末“阅读原文”报名后,请将电子版学生证的清晰完整照片上传至报名网站上本期研修班所对应的“资源专区”,或发送至邮箱。

 
【报名及缴费】

1. 报名方式

请登录“全国高校外语教师研修网”(https://heep.fltrp.com/teacher)报名。

2. 缴费方式

1)支付宝/微信缴费

请登录“全国高校外语教师研修网”缴纳研修费用。

特别提示:如学校报销需要,可提前将公务卡绑定支付宝/微信,并选择公务卡支付。

2)对公账户汇款

· 收款人账户名称: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

· 收款人账号:620660000020100

· 开户行名称:民生银行(北京)万柳支行

· 行号:305100001598

特别提示:汇款时请备注“姓名+院校+2025教育教学班”,汇款后请将汇款凭证拍清晰完整照片,发送至邮箱training@fltrp.com。

 

【其他事宜】

1.研修发票

研修费电子发票由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开具,发票项目为“*非学历教育服务*培训费”,研修结束后10个工作日内统一开具并发送至报名预留邮箱。请务必提前和学校财务确认报销要求,并于报名时准确填写发票抬头、纳税人识别号等信息。发票一经开具,无法修改。

2.研修证书

凡成功报名并按时参加研修、完成研修活动及反思评价的学员,均可在研修结束后10个工作日内获得由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签章的电子结业证书。

3.邀请函

请登录“全国高校外语教师研修网”,在本期研修班的“资源专区”下载。

 

联系咨询

  • 咨询邮箱:training@fltrp.com
  • 咨询电话:010-88819587/9033/9013
  • 咨询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好友

  • 微信公众号:

* 本活动最终解释权归主办方所有。

徐锦芬

华中科技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二语习得研究专业委员会会长、外语教师教育与发展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写作教学与研究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TESOL中国华中区域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教材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上海外国语大学国家外语教材建设重点研究基地兼职教授,国家社科项目和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通讯评审专家,多家SSCI及CSSCI外语类核心期刊编委及外审专家。研究方向为外语教育、二语习得、教师发展。主持国家社科重点和一般项目3项以及教育部人文社科等省部级以上课题20余项。出版专著和主编教材30余部,在国内外重要期刊发表论文210余篇。曾获湖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多次获湖北省社科优秀成果奖二等奖、三等奖,获“湖北省优秀教师”“宝钢优秀教师”“我最喜爱的魅力导师”“华中卓越学者”“优秀研究生导师”等荣誉称号。

王雪梅

上海外国语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研究方向为外语教育、课程与教学论。主持完成国社科、国家语委、上海市社科等省部级项目10余项;在研国社科项目1项,教育部重点项目1项,上海市研究生教育改革项目1项。已出版专著3部,主编或参编著作、词典8部,教材12册;在国内外期刊、报纸发表论文170余篇。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学研究成果二等奖、上海市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奖二等奖、上海市级优秀教学成果特等奖等,主讲课程获批上海市课程思政示范课程、上海市一流课程。获“宝钢优秀教师”“上海市课程思政名师”称号。

张莲

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外国语大学大中小学外语国家教材建设重点研究基地副主任,教育部高等学校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外语教师教育与发展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主任。研究方向为应用语言学,重点关注应用语言学学科发展史、教师认知与发展、课堂话语分析、二语写作和二语教材评价。入选第四批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

杨鲁新

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北京外国语大学大中小学外语国家教材建设重点研究基地副主任,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写作教学与研究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外语教学研究分会秘书长,教育部职业院校外语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研究方向为语言课程与教学、外语教学、外语教师教育。

张钫炜

北京邮电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写作能力发展中心主任、教授。研究方向为外语教育、话语分析。曾主持和参与教改项目20余项。在《语言文字应用》《外语电化教学》等重要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北京高校优质本科课程、北京市高等学校青年教学名师等省部级及以上荣誉20余项。

江进林

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通讯评审专家,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通讯评审专家。研究方向为外语测试与评估、语料库语言学。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省部级项目3项、其他各级项目11项。出版专著1部,发表论文近50篇。

焦丽霞

北京邮电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应用语言学与语言数据科学教研中心党支部书记。北京邮电大学青年教学名师、校级优秀共产党员、“张跃奖教金”获得者。研究方向为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主持多项校级教改及横向项目,作为主研人参与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项目。近几年主编教材2部,参编教材多部,发表论文10余篇。曾荣获外研社“教学之星”大赛全国总决赛特等奖,作为主要成员获得校级及北京市教学成果一等奖。多次指导学生获得全国赛事大奖。

孔德麟

华中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2018年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获得教育哲学博士学位。研究方向为外语教学与课程论、二语习得和外语教师专业发展。先后获得华中科技大学教师教学竞赛一等奖,华中科技大学教学质量优秀奖,所授课程获评华中科技大学“学生最满意课堂”。2022年与华中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团队成员共同参加外研社“教学之星”大赛,获得全国总决赛亚军。

秦文娟

复旦大学外文学院英文系副主任、副教授,哈佛大学教育学博士,上海市浦江人才。研究方向为二语习得、语料库语言学及语言学+计算机交叉学科研究。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上海市教育科学项目等。近几年出版专著1部、教材1套,发表论文25篇。讲授的《写作入门》课程获上海市一流课程、上海市重点课程。

李雪

哈尔滨工业大学人文社科学部主任、外国语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龙江学者特聘教授,黑龙江省教学名师,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负责人,中国高校外语学科发展联盟理工类院校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黑龙江省高等外语教育“三进”工作协同创新基地主任,黑龙江省高等学校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主持国家及省部级研究项目20余项。出版译著和学术专著5部。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省级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黑龙江省五一劳动奖章、“宝钢优秀教师奖”等。
资源下载
文件上传: 点击上传

夯实教学基本功,提升教师教书育人能力——记“外语教师教育教学创新与能力提升:教育教学理论、方法、实践与成果”系列课程

2025年5—6月,“外语教师教育教学创新与能力提升:教育教学理论、方法、实践与成果”系列课程由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与教育研究中心和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联合在线举办。

本期系列课程包含“语言观与语言教学”“外语课堂教学与评价”“外语教育教学实践创新与成果培育”三大模块(九大专题),特邀华中科技大学徐锦芬教授上海外国语大学王雪梅教授北京外国语大学张莲教授杨鲁新教授北京邮电大学张钫炜教授北京外国语大学江进林教授北京邮电大学焦丽霞副教授华中科技大学孔德麟副教授复旦大学秦文娟副教授哈尔滨工业大学李雪教授主讲(按日程讲座先后排序),专家阵容强大,内容全面丰富,以期助力教师夯实教学基本功,提升教书育人能力,培育国家所需的新时代外语人才。

 

模块(一)

语言观与语言教学:理论与实践

在模块一课程中,华中科技大学徐锦芬教授、上海外国语大学王雪梅教授及北京外国语大学张莲教授分别聚焦“语言学习”“外语课程”“教学材料”,系统阐释二语习得相关理论及其教学应用策略、外语课程设计及评价模式、教材分析与评价方法,助力参班教师深化理论认知,夯实教学基础。

徐锦芬教授

王雪梅教授

张莲教授

 

模块(二)

语言观与语言教学:理论与实践

北京外国语大学杨鲁新教授、北京邮电大学张钫炜教授、北京外国语大学江进林教授、北京邮电大学焦丽霞副教授、华中科技大学孔德麟副教授和复旦大学秦文娟副教授详细讲解了“教学设计—实施—评价”全流程,涵盖“教学模式与方法”“教学实践与评价”“教学展示与研讨”三大专题,带领参班教师系统学习外语课堂教学原则与流程,深入探究听说读写不同类型课程的备课策略、教学设计与课堂实施方案,全面了解AI赋能下的外语课程教学创新路径与课程思政教学方法等,助力参班教师将理论框架转化为可操作的教学方案,切实提升教学能力。

杨鲁新教授

张钫炜教授

江进林教授

焦丽霞副教授

孔德麟副教授

秦文娟副教授

 

另外,本模块特别设置“课程共研,智慧共享”环节,北京邮电大学张钫炜教授、焦丽霞副教授和华中科技大学孔德麟副教授与参班教师共同基于真实课堂教学实践案例及“教学之星”大赛参赛方案展开教学评价、优化教学设计,并分享教学经验、集中解决教学难题,真正实现学以致用,提高教学成效。

 

模块(三)

外语教育教学实践创新与成果培育

哈尔滨工业大学李雪教授、北京邮电大学张钫炜教授及华中科技大学徐锦芬教授围绕外语教育教学实践创新与成果培育展开讲座,涵盖“教学成果奖申报”“教学大赛备赛”“教育教学论文发表”三大专题,详解教研成果培育与凝练策略,分享各类教学竞赛备赛经验,剖析外语教育教学论文选题与写作方法,促进教师教学经验的成果转化,助力教师进一步增强专业本领,实现持续发展。

李雪教授

张钫炜教授

徐锦芬教授

 

 

 

 

 

本系列课程内容系统全面,理论实践并重,含金量十足,且2025年12月31日前均可观看完整课程回放,欢迎更多老师报名学习!

今天听了三位老师的讲座,受益匪浅。上午场徐锦芬教授分享了二语习得理论。徐老师为我们全面地梳理归纳了二语习得的相关理论,为我们后续进一步深入理论学习提供了很好的理论框架指导。下午王雪梅教授的讲座围绕外语课程评估与设计展开,探讨评估内涵、模式及设计热点、发展趋势等。王老师明确思政育人目标,强调了评价体系多元化,……用数字化等技术开展场景化教学,将前沿理念转化为可操作的教学实践,最终实现培养创新型外语人才的目标张莲教授围绕外语教材展开,涵盖内涵解析,分析评价原理以及本土评价标准构建。张老师分析国内外教材,阐述了构建本土教材评价标准依据、标准构建流程,以及标准框架内容,厘清了外语教材分析与评价的核心概念与本土标准构建路径。三位教授对我今后的教学和研究提供了理论指导。
——李老师 马鞍山学院
 
1.张钫炜老师“AI赋能大学英语课程建设与课程思政教学”讲座,立意高远,创意满满。学习了北邮育人理念、智能技术赋能高等教育变革的北邮方案、北邮的人工智能素养提升计划。“LEGO”思政理念十分具有创意,也学习到了 AI 生成 htm1 网页、优质图片、英语对话音频、数字人定制等技巧。2.江进林老师“外语课程教学多元评价体系构建与实施”通俗易懂,深入浅出。我对“学习评价”(assessmentoflearning)“促学评价”(assessment for learning)“为学评价”(assessment as learning)等理念有了深入的了解……同时,我还学习到课堂评价的重要目标及分项,语言、跨文化、思辨、学习能力的框架,以及做好促学评价的四大步骤……。3.焦丽霞与孔德麟老师“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设计与实践:综合英语、视听说课程”讲解逻辑清晰,实操性强。……从两位老师的讲述中我收获满满……。4.秦文娟老师 “AI赋能的人机协同教学模式构建与教学实践--以二语写作为例”令人大开眼界,科研+教学+学习融合性很强。
——唐老师 广西医科大学
 
模块一中,徐锦芬教授以二语习得理论为核心,结合课堂案例拆解外语学习规律,尤其在“输入-输出”机制的讲解中,让我意识到需在教学中强化互动性语言实践。王雪梅教授的课程设计框架则从目标定位、活动设计到多元评价形成闭环,其强调的“以学为中心”理念,让我反思了现有课程中评价环节的薄弱点。张莲教授对教材内涵的剖析更颠覆认知,她提出的“教材二次开发策略,为我今后整合教学资源提供了方法论。模块二的外语课堂实践部分,杨鲁新教授关于听说读写教学法的发展史梳理,帮助我理清了不同教学模式的演进逻辑,而AI赋能课程建设的案例(如张钫炜教授分享的人机协同写作教学),则让我看到技术与课程思政融合的创新可能。分组讨论环节中,基于真实课堂的教学评价优化研讨,更让我在同伴交流中收获了可落地的改进方案。模块三的成果培育模块极具实用性,李雪教授关于教学成果奖申报的凝练策略,从问题导向到成果物化的路径拆解,为教研成果转化提供了清晰路线图。张钫炜教授以教学大赛为例的备赛经验,尤其是团队协作与创新点挖掘的方法,让我对教师专业竞赛有了全新认知。
——叶老师 广州华商学院
 
近期参与的外语教学培训,如同一座知识宝库,各模块课程相互交融,为我带来了全方位的成长与启发。徐锦芬老师对二语习得与外语学习理论的剖析,帮助我找到理论指导实践的契合点;王雪梅老师对课程设计、发展与评价的讲解,拓宽了课程构建的宏观视野;张莲老师关于教材内涵、分析与评价的解读,则教会我充分挖掘教材价值。而在“AI赋能与教学评价”相关课程中,张钫炜老师展示的 AI赋能大学英语课程建设与课程思政教学的创新路径,以及江进林老师介绍的多元评价体系构建方法,都让我看到了教学发展的新方向。……徐锦芬老师的外语教育教学研究设计与论文发表课程,让我明白了“以教促研,以研促教”的教研核心,并分享了从日常教学过程中获得科研灵感的案例,更是手把手教我握科研论文写作与发表技巧,让我明白如何将教学实践转化为学术成果,真正实现教研对教学的反哺。杨鲁新老师对外语课堂教学概念的深度解析与教学法发展史的梳理,让我构建起系统的教学认知框架,能够精准把握不同教学法的适用场景,对不同教材的分析,帮助我明白了如何选择更加能够帮助二语学习者获得语能力的教学资料。……此次培训的各模块课程,从教研能力培养到教学实践提升,从理论知识夯实到前沿技术融合,都让我收获颇丰。未来,我会将这些所学所思融入课堂,持续践行以教带研、以研促教,推动外语教学工作不断迈向新高度,助力学生在语言学习的道路上稳步前行。
——赵老师 广州华商学院

相关推荐

X

打开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