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届全国语料库翻译学研讨会

2025.08.01 - 2025.08.02 北京市

主讲专家:胡开宝胡显耀黄立波李德超庞双子夏云许家金赵秋荣

价格:¥1000.0

 

我要报名1754107200000

  为加强学界同仁间的交流合作,提升国内语料库翻译研究和实践水平,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语料库翻译学专业委员会与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与教育研究中心拟定于2025年8月1日至2日联合主办“第七届全国语料库翻译学研讨会”,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协办,欢迎各方学者莅临北京,参会指导。

  语料库翻译学肇始于20世纪90年代,三十多年来发展迅速,成就斐然。2009年10月24日至25日,由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与教育研究中心和上海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联合主办的“全国首届语料库翻译学研讨会”在上海交通大学成功召开。第二届至第六届研讨会分别于曲阜师范大学、南华大学、西安外国语大学、西南大学、浙江工商大学召开,进一步推动了学科发展。此次会议为第七届研讨会,相关内容如下。

 

【会议主题】
大语言模型时代的语料库翻译学研究
 
【主要议题】
  • 大语言模型、语料库与翻译语言研究
  • 大语言模型、语料库与翻译教学研究
  • 大语言模型、语料库与多模态翻译研究
  • 大语言模型、语料库与多语翻译研究
  • 大语言模型、语料库与语言接触研究
  • 人机协同翻译模式研究
  • 各类双语语料库的研制与应用
  • 基于语料库的应用翻译研究
  • 语料库与翻译过程研究
  • 其他语料库翻译学相关议题

【会议规模

100人左右

 

【会务费】

1000元/人,研究生500元/人。往返交通费和住宿费自理。

 

【论文提交】

  • 拟参会人员请于2025年6月30日前通过以下链接提交中文或英文摘要一份(中文300—500字,英文150—300词)。

    https://www.wjx.cn/vm/h2OcF0j.aspx#

  • 论文摘要录用结果定于2025年7月15日前向入选者寄发会议邀请函;录用名单将于7月15日前后在会议网站同步发布。

 
【会议时间、地点】
  • 报到时间:2025年7月31日14:00—20:00、8月1日上午8:30前

  • 报到地点:北京大兴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会议中心大堂

  • 住宿地点:北京大兴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会议中心宾馆

  • 会议时间:2025年8月1日全天及8月2日上午

 
【联系方式】

组委会邮箱:bfsucrg@sina.com

胡开宝

现任上海外国语大学语料库研究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原上海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上海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形象研究中心主任)兼任第三届全国翻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翻译协会翻译理论与翻译教学委员会副主任。担任Routledge“应用语言学研究前沿”(FrontiersinAppliedLinguistic)系列丛书、Springer“语料库与跨文化研究”系列丛书(CorporaandInterculturalStudies)以及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语料库翻译学文库”主编。 2009年获得上海市育才奖。2014年度获上海市高等教育优秀成果奖二等奖,被评为上海市外语界十大年度人物。2015年度获得教育部第七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三等奖。 长期从事语料库翻译学研究。迄今为止,在Meta、Perspectives、《外语教学与研究》和《中国翻译》等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80余篇,出版《语料库批评翻译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语料库翻译学》(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8)、IntroducingCorpus-basedTranslationStudies(Springer,2015)、《基于语料库的莎士比亚戏剧汉译研究》(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5)、《基于语料库的记者招待会汉英口译研究》(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5)和《语料库翻译学概论》等学术著作。 目前正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话语构建、翻译与传播研究”和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基于语料库的中央政治文献英译研究”,已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基于语料库的莎士比亚戏剧汉译研究”(项目编号为08BYY006)的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大规模英汉平行语料库的研制与应用”的子项目“专门英汉平行语料库的研制与应用”、中国翻译研究院重大项目“改革开放以来党政文献术语库、语料库”和上海市语委项目“公共信息多语服务平台”等科研项目。 上海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形象研 究中心主任,兼任第三届全国翻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翻译 协会翻译理论与翻译教学委员会副主任。研究方向为语料库翻译学。主持国家社会 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等多个项目。主编国内外系列丛书3部,出版学术著作10余部, 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70余篇。曾获“上海市育才奖”、上海市高等教育优秀 成果二等奖,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及“上海市外语界十大年度人物” 等荣誉称号。

胡显耀

博士,教授。2000年毕业于西南师范大学,获硕士学位。同年7月起任教于西南大学外国语学院。2006年6月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获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翻译学方向博士学位。2005—2006年在英国Salford大学任访问学者。2008年4月至2010年6月在北京外国语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2011年8月至2012年8月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任富布赖特高级访问学者。2013年11月至2014年12月在英国兰开斯特大学语言学及英语系任研究员。研究方向:翻译学,语料库翻译研究,翻译与认知,翻译理论与实践。出版学术专著2部,发表学术论文16篇,其中3篇发表于外国语言文学权威学术期刊。主持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汉语文学翻译语料库建设与研究"和国家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基于语料库的翻译认知模式研究”。主持建设"当代汉语翻译小说语料库", 该语料库为多原语单语翻译语料库。翻译实践方面主要致力于财经、儿童文学和科普著作的翻译,已出版译著3部和各类译文数十万字。  

黄立波

西安外国语大学外国语言文学研究院院长,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香港理工大学博士后,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富布赖特高级访问学者。主要研究领域包括:翻译学、语料库语言学、翻译文化史等。

李德超

Dr. Li Dechao is the Associate Professor and Associate Head of Department of Chinese and Bilingual Studies at The Hong Kong Polytechnic University. His areas of scholarship include translation and interpreting studies.

庞双子

庞双子,上海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长聘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外国语大学文学博士,上海交通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博士后,英国曼彻斯特大学访问学者。主要学术领域为语料库研究、翻译研究。近年来,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1项(结项获评优秀)、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和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子课题各1项,以及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项目、中国博士后一等科学基金等科研项目。在国内外SSCI,A&HCI和CSSCI收录外语类名刊Target、《外语教学与研究》《中国翻译》、《外国语》等发表学术论文约20篇,多篇为著名文摘刊物全文转载,在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和商务印书馆出版专著2本。现为中外语言文化比较学会翻译文化研究会理事、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语料库翻译学专业委员会理事。

夏云

曲阜师范大学翻译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山东省高等学校青年创新团队“儒学对外传播研究”团队带头人,山东省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英国曼彻斯特大学访问学者,兼任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语料库翻译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

许家金

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与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语料库语言学专业委员会秘书长、语料库翻译学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中国翻译协会翻译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亚太语料库语言学研究会执委会委员。“许国璋外国语言研究奖”获得者,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主持10项国家社科基金及省部级课题,出版和发表成果约100篇/部。主要研究兴趣为语料库语言学、话语研究、二语习得、语言对比与翻译。主要代表作有《语料库与话语研究》《语料库研究方法》《大语言模型的外语教学与研究应用》。

赵秋荣

北京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翻译学、语料库语言学。先后在英国曼彻斯特大学、香港理工大学、德国美因茨大学进行访问研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两项)、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两项)、北京市人文社科基金、全国翻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基金(两项)、中国翻译研究院基金等国家级、省部级项目8项,出版专著一部,在Complexity、Babel、Discourse and Society、Meta、Perspectives、《中国翻译》、《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等SCI、SSCI、CSSCI期刊上发表论文多篇。
资源下载
文件上传: 点击上传

聚焦大语言模型,创新翻译学路径:第七届语料库翻译学研讨会成功举办

2025年7月31日至8月2日,第七届语料库翻译学研讨会在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会议中心成功举办。本届研讨会由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语料库翻译学专业委员会和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与教育研究中心联合主办,《语料库语言学》编辑部和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协办。来自全国近百所高校的130余位专家学者齐聚北京,以“大语言模型时代的语料库翻译学研究”为题,共同研讨大语言模型飞速发展背景下,语料库翻译学的前沿理论与实践问题。7月31日晚,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语料库翻译学专业委员会召开了常务理事会会议。

开幕致辞抚今追昔,殷切勉励开启新篇

 

8月1日上午,研讨会开幕式在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会议中心第一多功能厅隆重举行。开幕式由北京外国语大学许家金教授主持。

北京外国语大学许家金教授主持开幕式

 

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语料库翻译学专业委员会荣誉会长王克非教授首先发表致辞他语重心长地回顾了我国语料库翻译学的发展历程,特别聚焦了大语言模型出现带来的变化与挑战。王教授强调,学者们应以不变应万变,深耕自己的研究领域,避免盲目追逐热点。他引用“大道以多歧亡羊,学者以多方丧生”的古训,勉励学者们坚守学术志向,既要为已有发展感到自豪,又应重视变化带来的机遇。随后,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语料库翻译学专业委员会会长秦洪武教授致辞。他指出,我国语料库翻译学弹指间已走过20余年历程,研究话题从语料库设计和制作扩展到基于双语语料库的翻译对比和语言接触研究,研究方法也从频次统计发展到文本数据挖掘。秦教授强调,以开放的心态吸纳新思想、突破局限、推陈出新,正是语料库翻译学得以迅速发展的重要原因。

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语料库翻译学专业委员会荣誉会长王克非教授致辞

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语料库翻译学专业委员会会长秦洪武教授致辞

 

主旨发言真知灼见,前沿研究引领方向

 

8月1日上午的主旨发言分别由辅仁大学杨承淑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张政教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董敏教授和河南大学刘泽权教授主持。

 

西南大学胡显耀教授聚焦人类翻译与人工智能翻译的区别及其原因,采用语料库和机器学习方法,比较汉译英方向人工翻译与ChatGPT译文在不同语域中的规范化特征和源语透过效应。在问答环节,北京外国语大学张威教授就创造性翻译问题与胡教授展开讨论,辅仁大学杨承淑教授则就国际新闻回译现象的比例和特征提出见解。

 

西安外国语大学黄立波教授采用机器学习方法,对老舍《四世同堂》原作与五个残篇英文回译中文版本进行风格趋近度量化对比分析。分享结束后,与会老师就特征集的确立与黄教授展开讨论。

 

曲阜师范大学夏云教授分享了其对智能评估嵌入翻译与翻译教学过程的探索。她提出,大语言模型的语言能力不仅限于译文产出,其多维评估能力值得深入挖掘。夏教授探讨了如何创建翻译质量多维智能评估模型,并在问答环节就句嵌入技术及BERT的调用与参会老师展开交流。

 

北京科技大学赵秋荣教授围绕翻译修改,以《难经》与《红楼梦》的英译本为基础,从修改幅度、类型等方面对比翻译家自我修改和大语言模型修改的译文语言特征与规律。研究发现,两类修改主体均体现“修改共性”特征,但在修改幅度与句法结构上存在显著差异。讨论环节,赵教授与刘泽权教授就《红楼梦》王际真缩译本的选择和处理展开讨论。

西南大学胡显耀教授主旨发言

西安外国语大学黄立波教授主旨发言

曲阜师范大学夏云教授主旨发言

北京科技大学赵秋荣教授主旨发言

 

8月2日上午的主旨发言分别由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戴光荣教授、南华大学戈玲玲教授、浙江工商大学钱毓芳教授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梁茂成教授主持。

 

香港理工大学李德超教授运用情感分析方法,对比研究了人类口译与机器口译的情感传递能力。研究发现,两种口译方式均会削弱原文情感强度,但机器口译在情感调节方面更为明显。在随后的问答环节中,戈玲玲教授围绕中英文幽默情感的跨语言分析问题与李德超教授展开了热烈讨论。

 

上海交通大学庞双子教授的报告同样围绕大模型文本和人类译本的情感特征分析展开,但聚焦笔译文本。庞教授的研究发现,大语言模型生成的译本在情感表达强度上高于人类文本,且这一现象在褒义和贬义词汇的使用上均有所体现。在之后的讨论环节中,许家金教授提出,情感分析可能不能单单计算词汇情感值,作为人文研究,应该还可从语篇和人类受众视角进行深入考察。

 

北京外国语大学许家金教授以587个汉语语域相关的词汇语法特征为基础,考察大模型汉译文本的语域变异特征。研究发现大语言模型的汉译文本主观互动性较突出。大语言模型汉译与人工汉译在语域特性上除了主观互动特色外,其他维度较为接近。原创汉语文本在各语域维度上的特征最为清晰、丰满。在随后的讨论中,胡显耀教授与许教授就因子数量的确定及翻译过程中的相关影响因素选择进行深入交流。

 

上海外国语大学胡开宝教授围绕“中国梦”英译,采用基于语料库的话语分析方法,对这一概念在国际知名智库中的传播状况展开历时分析。研究发现,“中国梦”理念已进入国际主要领域热点话题的探讨。此外,海外智库对其内涵认知经历了从单一到复杂、从抽象到具体的过程。随后,梁茂成教授就智库类型差异等问题与胡教授展开讨论。

香港理工大学李德超教授主旨发言

 上海交通大学庞双子教授主旨发言 

北京外国语大学许家金教授主旨发言

 上海外国语大学胡开宝教授主旨发言

 

分论坛思想碰撞,多元视角共促发展

 

除主旨发言外,本次研讨会还设有八个分论坛,围绕语料库翻译研究的不同维度展开,涵盖智能与人工翻译文本对比研究、翻译语言研究、多模态翻译及教学研究、翻译话语研究、语料库技术方法、人机协同及翻译过程研究、翻译史研究等多个前沿议题。各论坛均有专家学者主持点评,与会代表们讨论热烈,交流充分。

八个分论坛现场

 

闭幕总结凝聚共识,展望未来砥砺前行

 

研讨会闭幕式由北京外国语大学刘鼎甲副教授主持,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语料库翻译学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张威教授作大会总结发言。张教授全面梳理了本次研讨会的核心议题与重要成果,肯定了本次研讨会在推动大语言模型时代语料库翻译学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张威教授特别指出,本次会议坚持学术本位,直奔主题,会议组织守时高效。会议各分论坛所有代表全员宣读论文,无一缺席。本次会议为学界搭建了高水平、专业性的交流平台,深化了对语料库翻译学的前沿认识,也为规范学术会议办会形式提供了实践思路。最后,张威教授对会议组织者、全体专家、所有与会代表和志愿者表示诚挚感谢。

北京外国语大学刘鼎甲副教授主持闭幕式

 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语料库翻译学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张威教授大会作总结发言

 

本届研讨会汇聚了全国语料库翻译学领域的顶尖学者,展示了最新研究成果,为推动语料库翻译学在大语言模型时代的发展提供了前沿思路。与会代表纷纷表示,此次会议不仅促进了学术交流,更为未来研究指明了方向,期待我国语料库翻译学不断取得更大成就。

第七届语料库翻译学研讨会全体参会人员合影

相关推荐

X

打开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