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英语课程设计与教学方法

2015.07.13 - 2015.07.14 北京外研社国际会议中心

主讲专家: 叶兴国王立非彭青龙沈忆文彭萍邬孝煜庄恩平

价格:¥1200.0

 

我要报名1436889599000

结合高校商务英语专业的最新发展,讲解商务英语课程设置理念与原则,探讨商务英语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评估模式,为高校商务英语课程体系的设置与教学提供指导。

叶兴国

叶兴国,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特聘教授、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二级教授(退休),兼任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外语教学研究分会副理事长、中外语言文化比较学会副会长、上海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发展战略咨询顾问、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教材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上海外国语大学翻译研究院顾问、上海外国语大学语料库研究院顾问、上海交通大学战争审判与世界和平研究院特聘研究员等学术职务。曾任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副校长、教育部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2007-2011)、英语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委员(2007-2011)。2010年当选上海市学位委员会第四届学科评议组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召集人。1982年起从事英语教学和研究工作,1996年起推动商务英语专业建设和“全国高校商务英语研讨会”平台建设,主编主审了一批英语和商务英语教材,其中国家级规划教材十册。2000年开始进行世界贸易组织术语研究,研编出版了《世界贸易组织术语汇编》、《英汉、汉英世界贸易组织术语词典》等工具书。2006-2011年连续6年主持翻译国家商务部的《国别贸易投资环境报告》,并先后翻译了《世界贸易体制》、《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美国商务部反倾销指南》等贸易文献,主持研编了“商务英语专题数据库”、“非关税贸易措施数据库”和相关语料库。在《外国文学评论》、《中国外语》、《中国翻译》、《中国科技翻译》、《中国外语教育》等学术刊物发表论文多篇。

王立非

北京语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商务英语国家级教学团队带头人,北京市商务英语优秀教学团队带头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曾赴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乔治城大学、香港大学访学。研究方向为应用语言学、语料库语言学、商务话语、语言服务等。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中央在京高校重大成果转化项目等多项。主要著作有《商务英语名物化研究》、《商务英语论要》,《新标准商务英语综合教程》、《中国企业“走出去”语言服务蓝皮书》等,发表C/SSCI期刊论文104篇。曾获北京市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北京市优秀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2次。

彭青龙

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教学名师),《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主编,英文期刊New Techno-Humanities主编,《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主编。主要研究澳大利亚文学、比较文学和教育教学。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七届、第八届外语学科评议组成员,教育部高等学校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专业教学指导分委会委员、理工院校组组长,中国外国文学学会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会会长。担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获得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等10余项。

沈忆文

北京外国语大学专用英语学院教师,副教授。美国普渡大学访问学者,剑桥商务英语口语考官。1996年毕业于英国爱丁堡大学,英语教育专业。任教以来,主要讲授商务阅读、商务口语、商务听力、商务口译、英语国家社会与文化、高级英语、泛读、论文写作等课程。主持编写国家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商务英语阅读》(外研社)。主持北京外国语大学校级科研项目“北外英语双学位高年级英语教学与改革研究”,并获得大学优秀科研奖。主持北京外国语大学校级科研项目“国内专门用途英语教材调研分析”,并发表论文。

彭萍

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专用英语学院副院长,获北京大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领域为文化研究、翻译学、商务英语、英语教学。已出版专著《翻译伦理学》、《本科翻译教学研究》等8部,出版译著《中国通史》(英译第六卷)等10部,在CSSCI等各级学术刊物发表论文30余篇,主持各级科研及教学项目9项。主编“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商务英语阅读(第二版)(上)》,主编《英汉笔译》、《全国公共英语等级考试教程(第四级)》以及“我的心灵藏书馆英语文学名著导读注释丛书”,参编教材多部,参译词典多部。曾担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巴黎)译员,现兼任国家汉办译文评审专家、全国商务英语翻译专业委员会专家委员、《孔学堂》杂志英文译审委员会委员、国际中西文化比较协会理事、《英语文摘》顾问等。曾荣获北京外国语大学基础阶段教学“陈梅洁奖”(2013)、北京外国语大学突出成绩奖(2015)、北京外国语大学优秀教学奖(2016)和北京外国语大学优秀科研奖(2016)。从教20余年,为本科生和研究生讲授的课程包括笔译、商务翻译、精读、写作、语法、文化与翻译、中外翻译简史、中西翻译理论导论等。 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博士。兼任《孔学堂》杂志英文译审委员会委员、全国商务英语翻译专业委员会专家委员、国际中西文化比较协会理事、《英语文摘》顾问等。已出版专著《翻译伦理学》《实用英汉对比与翻译》《本科翻译教学研究》《伦理视角下的中国传统翻译活动研究》等7部,出版译著《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17)》(英译)《世界互联网发展报告(2017)》(英译)《中国通史(第六卷)》(英译)等10余部,在各级学术期刊发表论文近40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省部级项目2项、其他科研及教学项目8项。主编国家级规划教材《商务英语阅读(上)》(第二版)和《商务英语阅读(下)》(第二版)及《英语笔译》《实用语篇翻译》等教材多部。

邬孝煜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国际商务外语学院副教授。1982年毕业于上海对外贸易学院外语系(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国际商务外语学院前身)外贸英语专业本科,获经济学学士学位;1988年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系外贸英语方向研究生毕业,获文学硕士学位。1983年起任职于上海对外贸易学院外语系。其间,于20世纪90年代初先后在中外合资企业和国有外贸公司担任对外商务工作。曾担任上海对外经贸大学“进出口英语函电;上海市精品课程建设项目负责人,同时从事世界贸易组织文献及国际商务文书的英汉与汉英翻译以及相关的教学工作。

庄恩平

上海大学外国语学院、MBA教育中心教授、中国新丝路跨文化研究院院长。中国跨文化交际学会常务理事、意大利摩丹纳大学兼职教授、上海科技大学兼职教授。多次在美国、德国、爱尔兰、意大利大学商学院和MBA学院主讲跨文化管理沟通等课程,为国际组织、政府机构、跨国公司进行跨文化培训与咨询工作。

立足当下,放眼未来
——记“商务英语课程设计与教学方法研修班”

为了应对新常态下商务英语专业面临的困惑与挑战,为商务英语专业的教学与科研发展提供全面有力的支持,2015年7月13日—14日,由外研社主办的“商务英语课程设计与教学方法研修班”在京成功举办。会议邀请了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叶兴国教授、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王立非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彭青龙教授、上海大学庄恩平教授、上海对外经贸大学邬孝煜副教授以及北京外国语大学沈忆文副教授和彭萍副教授等7位商务英语领域的专家与来自全国23个省、市、自治区60余所高校的近200名教师,围绕商务英语专业建设、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以及商务英语教师发展等话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与探讨。

        高屋建瓴,把握外语教育新常态

        研修班期间,叶兴国、王立非和彭青龙三位教授分别作了题为“新常态下的商务英语教育”“国家标准对商务英语人才培养和专业建设的要求”“商务英语教师发展”的主题报告。

        叶兴国教授向大家介绍了国家需求和商务英语人才培养的关系。叶教授梳理了我国自明朝以来对外贸人才需求的演变,从1637年第一艘英国商船驶入中国,到1862年第一所培养外语人才的机构京师同文馆的创办,再到“师夷长技以制夷”,及至改革开放日益深化的今天,外语教育始终是服务于国家需求的,特别是在今天各个领域都进入“新常态”(new normal)的形势下,各行各业对外语教育提出了更加多元和更高的要求,叶教授指出:“相对于经济、社会和文化交流的跨越式发展,英语专业教育的发展速度,特别是高水平复合型英语人才的培养相对滞后。这就是英语教育的新常态。”通过将国家需求和商务英语的紧密结合,叶教授指出,新常态下商务英语人才的培养目标是:培养英语基本功扎实,具有国际视野和人文素养,掌握语言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国际商法)等相关基础理论与知识,熟悉国际商务的通行规则和惯例,具备英语应用能力、商务实践能力、跨文化交流能力、思辨与创新能力、自主学习能力,能从事国际商务工作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叶教授还特别介绍了ICT(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发展和在技术发展下的教学方法创新,鼓励教师将互联网、大数据、慕课等运用到教学和研究中去。

 

叶兴国教授

        王立非教授详细解读了《高等学校商务英语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简称“国标”)对商务英语人才培养和专业建设的要求,指出新常态下外语专业肩负着新的使命,即服务中国文化对外传播,服务中国企业走出去,这两个使命都在呼唤英语专业转型升级。王教授呼吁广大外语教师搁置外语“工具性VS人文性”的争论,摒弃外语教学“英美中心主义”思维,融入“互联网+”的思维,从而使更多掌握外语和跨文化交际的人才去讲好中国故事。王教授还对商务英语“国标”中课程体系模块化、教学内容项目化、教学环境工场化、教学评价双证化和实训基地生产化的商务英语专业建设总体思路逐一作了详尽阐述。

 

 王立非教授

        彭青龙教授则从教师发展的角度,介绍了目前外语教育的现状以及英语教师发展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商务英语教师发展提出了对策。彭教授指出,我国外语教育在专业设置、人才培养和学科设置方面都呈多元化发展,教师发展也日趋职业化和专业化,而过于细分的学科和过于碎片化的研究则容易导致教师能力下降、系统创新理论缺失。彭教授指出,外语专业教师知识、能力、素养不能适应专业建设的需要是问题的表象,而问题的本质是教师的职业化和专业化不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和生活水平的需要。针对这些问题,彭教授也提出了解决的对策:建立健全优化的教师专业发展体系、标准和评价机制。彭教授还特别针对商务英语教师专业发展提出了建立学科交叉与融合模式/范式的对策。

 

彭青龙教授

        创新思维,探讨商英教学新方法

        本次研修班特别注重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邀请彭青龙、沈忆文、彭萍、邬孝煜、庄恩平几位教授分别针对综合商务英语、商务英语阅读、商务英语笔译、外贸函电写作以及跨文化商务沟通等课程的设计与实践进行了交流探讨。

        彭青龙教授结合“国标”对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对综合商务英语课程的设计提出了几点看法。首先,人才培养与课程体系方面,在教授学生商务知识的同时,应注重学生商务意识的培养,参与商务实践活动,从而提高学生的商务实践能力;其次,课程教学方面,教师的主体角色应该向“教练”转变,而学生也应该由传统的客体身份向主动实践转变;第三,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应该强调学生的语用能力(特别是“说”和“写”的输出能力)以及商务实践能力,这些能力都可以通过商务模拟、商务大赛、顶岗实习等来提高。此外,彭老师还介绍了 “3D(Dialogue-Discussion-Debate)口语教学法”等多种综合商务英语教学方法。

        沈忆文副教授则以说课的形式,为参班老师展示了一堂生动的商务英语阅读课。沈老师首先明确了商务英语阅读课的定位。在沈老师的课堂里,阅读不是狭义的“阅读”(reading),而是更为广义的听、说、读、写、译等各方面综合能力的提高。在教学元素的运用上,沈老师特别注意教学材料的时效性;而在教学内容方面,沈老师认为真实性和可操作性是至关重要的;在教学方法方面,沈老师主张交际互动式的教学,并提出了reading-thinking-imitating的文体分析方法。此外,沈老师还采用小组合作的方法激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沈忆文副教授

        彭萍副教授为大家上了一堂同样生动的商务英语笔译课。针对新常态下中国经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和学生自身的个体需求,彭老师提出了四个“结合”,即普通笔译教学与商务英语笔译教学相结合,专业需求分析和学生需求分析相结合,教师讲授与学生的自主学习相结合,用于教学的笔译实践材料做到针对性和时效性相结合。不同于以往英译汉与汉译英独立开来的教学,彭老师特别注重英汉互译同时进行,在翻译教学中将平时翻译实践积累到的商务语篇运用到课堂上。

 

彭萍副教授

        邬孝煜副教授向参班老师系统地介绍了外贸函电写作课程。邬老师认为函电是我国商务英语教学的起源与核心课程,在进出口实务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近年来函电教学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为了提高函电英语的教学效果,邬老师提出了以下教学理念:首先,以语言训练为主旨,业务知识的讲解为辅助,培养学生用规范、纯正的英语进行商务英语的书面沟通;第二,在语言的应用上,要注意使用英语国家极力提倡的“简易英语”(plain English);第三,适当运用翻译法,以加深学生对商务信息的解读能力、以期今后能胜任所担当的业务工作;第四,鼓励学生全方位、大视野地看待进出口英语函电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邬孝煜副教授

        庄恩平教授则从跨文化的视角,向大家介绍了跨文化商务沟通这门课程。庄老师对跨文化商务沟通课程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他认为要培养具备跨文化思维和跨文化能力的人才,在教学中应该明确以下几个问题:一,明确教学目的,是了解学科发展、学科知识、东西方文化差异、语言与文化、提高跨文化意识还是培养跨文化沟通能力、跨文化职场中的工作能力;二,案例教学中,是老师讲解课文、分析案例,还是组织学生分析案例、培养学生发现案例;三,所选案例的性质,是经典案例、职场中的语言问题,还是职场中的实际案例、整个公司案例。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庄老师认为跨文化沟通中没有对错,只有差异,而教师要做的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思维和跨文化能力,做到有效沟通。

 

庄恩平教授

        教研相长,提升外语科研新高度

        除了教学方法,本次研修班还邀请王立非教授针对商务英语科研项目的申报和论文选题作了专题讲座。王教授不仅从横向角度展示了国内外选题热点和期刊,从纵向角度分析了近十年的主题分布,还分析了国内外学术研究的差异。此外,王教授还从商务词汇、话语分析、商务体裁分析等多个角度为现场教师提供了可供想进行商务英语科研的老师参考的研究选题,并通过多个研究案例的详细分析,向参班教师介绍了如多模态研究工具ELAN及CITESPACE可视化分析等多种研究方法和工具。

 

学员现场提问

        两天紧凑而充实的时间里,参班教师不仅聆听了专家的讲座,与专家面对面地进行深入的探讨和交流,更与来自全国各地高校的同行分享了自己的教学经验。研修班接近尾声时,参班教师纷纷表示这次研修班令他们收获良多,不仅获得了教学方向和方法的启发,还拓宽了对商务英语的了解和教学科研的研究视野,更学到了课堂教学经验和实际操作步骤,增强了跨学科知识的运用能力,更重要的是,对商务英语学科及教学前景充满了信心。

 

获奖学员合影

 

 了解商务英语系列教材详情,请点击以下链接:

《高级商务英语系列——英语知识与技能》系列  http://heep.unipus.cn/product/series.php?SeriesID=32

《高级商务英语系列——商务知识与技能》系列  http://heep.unipus.cn/product/series.php?SeriesID=31

 

 

5-24

今天的讲座让我了解了商务英语的起源发展,前世今生,也让我理清了它的脉络框架,为自己将来在这方面做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可能的方向。

 

5-15

经过一天的学习,我了解到商务英语是一门专门的用途英语,语言知识在商务英语课程建设中是基础,但重点在于将商务知识与语言知识相结合,为学生创造一种商务文化环境。

 

6-29

从一系列课程中我了解了商务英语专业的培养目标,领会了新常态下的国家需求,以及知道了必须利用ITC到新教学方法中去。

 

6-15

彭教授列举了当前学科研究的一些前沿与热点问题,并且毫无保留地和我们分享了科研方法,真心感觉这次骨干教师培训参加得非常值得。

 

6-2

商务英语老师的个人转型过程艰苦而漫长,今天的研修学习为我们指点了迷津,让我们受益匪浅。

 

3-19

沈忆文老师深入浅出,用简单有效的阅读建议,给了我教学的新方法,真正把学生从passive learner转变成了active learner。

 

2-17

今天听了各位专家的讲座,让我倍有生存危机感,从而斗志倍增,决定在商务英语教学上做出一定成绩。

 

4-9

专家们的讲座让我觉得需要学习的东西很多,如何适应社会需求培养人才,如何引导学生启发学生是我任需要深思的问题。

 

1-21

今天的学习对我来说就像一场及时雨,已经在我的心田播种了希望的种子,让我对以后的教学信心倍增。

 

1-16

今天的学习让我接收了最前沿的商务英语相关科研咨询,为我在商务英语领域的科研方向展示了明确的发展范围,使目标更明确。

 

2-12

叶老师让我深深明白自己是国家需要的人才,由此让我更加热爱自己的本质工作,同时也深感责任重大,由此需要不断坚持终身学习,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与充实实践能力来满足未来英语教学的需要。彭老师的精彩讲座给我指明了英语,特别是商务英语方面的教学思路,方法和方向。在教师自身发展方面和如何开展商务英语方面的科研工作,给了十分有启迪性的指导,激发了我内心对本职工作的热爱,结合商务英语进行科学研究,促进自身发展。

 

 

5-11

通过聆听专家们的讲座,有些问题已经茅塞顿开,情感上也得到安慰,明白商务英语老师的“痛并快乐着”是一种常态,从摸索中我们能得到更多的机遇,因此更加有动力与信心面对未来的挑战。

 

1-21                                    

认识到我们学校的商务英语课程设计应该转变,不能以碎片的形式,而应该形成商务英语课程群或是商务跨文化课程群。                          

 

2-28

科研不仅仅是把自己的教学心得写出来,还需要做无数的前期准备,需要做好数据收集、分析。“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做好科研,重在积累。      

 

2-18

亲身感受到了主讲教师循循善诱,深入浅出的讲课风格,让自己既看到了学科专业的战略高度,也了解了可以“接地气”的切入点,为课程建设提供了新思路,看到了作为“早起的鸟”的无限前景和可能。                              

 

5-22

看到了这门学科的前途与希望,认识到英语人才仍然是国家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他们应该为中国文化、中国企业走向世界做出贡献。    

 

6-17

给我们的科研提供了一片崭新的天地,我们可以从以前的学术科研领域中转入跨文化这一新的领域,可以在其中找出自己感兴趣的点进行深入研究,让我觉得眼前一亮,打开科研新的思路。                                          

 

1-17

让我茅塞顿开的是,根据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来判定各个高校的人才培养方案,这样的机制将创新人才培养方案,并会为中国高校的改革带来风暴式的变化,学生的实践能力会有极大的跨越。                                        

 

3-22

两天的讲座使对我而言比较局限在书本上的内容灵动起来,了解了国家、社会需要什么样的毕业生,以及作为高校商务英语老师需要培养什么样的学生,自觉责任重大,更需以严谨谨慎的态度对待教学。       

 

4-22

让我看到了作为商务英语老师的机遇和挑战,理清了思路,树立了信心。尤其是王立非教授对商务英语专业的解读和庄恩平教授对跨文化的阐释受益良多。 

 

4-26

专家教授的讲座就像一顿丰盛的大餐,精美的呈现在我们面前,让我们受益匪浅。“人生就像一个长跑,一定要坚持下去”。我相信,作为青年教师,虽然资历尚浅,但沉默五年十年,总会有成果的。    

 

                            

相关推荐

X

打开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