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学校英语专业基础教学与专业课程教学研修班

2009.08.13 - 2009.08.17 北京

主讲专家: 蓝纯孙有中仲伟合杨立民梅仁毅

价格:¥0.0

 

我要报名1250524799000

蓝纯

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1990年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系,1993年获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语言学硕士学位,2000年获香港理工大学英语语言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领域为认知语言学、语用学、修辞学、翻译。已出版专著及教材10余部,包括ACognitiveApproachtoSpatialMetaphorsinEnglishandChinese& #40;2003& #41;、《认知语言学与隐喻研究》& #40;2004& #41;、《语用学与〈红楼梦〉赏析》(2007)、《语言导论》(2007)、《语言学概论》(2009)、《修辞学:理论与实践》(2010),《大学思辨英语教程精读1:语言与文化》(2015)。其中《语言导论》被评为2008年北京市高等教育精品教材,《语言学概论》和《修辞学:理论与实践》被评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另有译著4部,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30余篇。2004年获霍英东教育基金高校优秀青年教师奖。目前面向研究生承担的主要课程有语用学、认知语言学、修辞学;面向本科生承担的主要课程有精读、语音、语言学概论。

孙有中

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高等学校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教育部新文科建设专家组成员,国家教材委员会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专家组成员,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中外人文交流教育基地专家组成员,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英语教学研究分会会长,中国翻译协会常务副会长兼跨文化交流研究委员会会长,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国际传播分会会长,国际应用语言学学会(AILA)国际委员,亚洲英语教师协会(AsiaTEFL)副会长,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教材研究中心(大中小学外语国家教材建设重点研究基地)主任,《国际论坛》主编。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外语教育、外语教材、跨文化研究、国际传播、美国研究。

仲伟合

原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第三届教育部学科发展与专业设置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全国翻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教育部高等学校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英语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主任委员,教育部高等学校翻译专业教学协作组组长,全国翻译专业资格(水平)考试英语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翻译协会常务副会长。国家级教学团队及国家级精品课程主持人,教育部社科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等主持人。已出版“十五”、“十一五”、“十二五”国家级规划专业口译教材多部,其他著作、译著、辞书等多部,在各类学术期刊发表翻译学、英语教育等领域论文70余篇。中组部第二批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工程”入选者,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仲伟合教授长期致力于翻译学科建设,由其首倡并积极推动的翻译本科专业学位(BTI)于2006年设立,翻译硕士专业学位(MTI)于2007 年设立,填补了我国在这一领域的空白。他长期致力于口译人才培养教育和研究工作并发挥重要的引领作用,在探索建立完善的翻译专业教育体系方面发挥了重要的导向作用,对提高我国口译教育和研究水平做出了重要贡献。

杨立民

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美国思想史、美国政治等。具有丰富的教材编写经验,曾经参与编写过三套影响较大的英语专业教材。1976年参与北外英语系教材组编写CollegeEnglish四册;1985年与徐克容教授重编CollegeEnglish第三、四册;2001年担任总主编,编写了“现代大学英语系列教材”,涵盖了基础阶段各个课程,并先后被评为“十五”、“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1959年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系,留校任教至今。1980年作为访问学者赴美国马萨诸塞州州立大学进修,攻读美国史。1983—1986年担任英语系主任。1986年赴哈佛大学深造,专攻美国思想史。杨立民教授长年从事英语专业基础课教学工作,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讲授的“专业英语精读”课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2006年荣获“第二届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2007年以杨立民教授为带头人的英语学院英语专业教学团队荣获“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称号。

梅仁毅

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英语系教授、美国研究中心主任。主要研究方向包括美国外交史、中美关系史、美国政治、国际关系。任美国研究中心主任。曾被聘为澳大利亚悉尼大学、英国兰开斯特大学、美国宾州州立大学、威斯康星大学、日本青山学院大学客座教授和澳大利亚国立图书馆研究员。在国内各类较有影响的相关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多篇。现为中华美国学会理事、中美关系史学会理事。1957年北京外国语学院英语系毕业,1958-1960年在北外作研究生学习,1960年开始在北外任教,1982-1983年作为早期富布赖特访问学者,在美国耶鲁大学从事美国战后外交史研究。

促进课程体系建设,推动专业教学发展

——外研社全国高等学校英语专业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教学研修班

 

8月14日,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主办的“全国高等学校英语专业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教学研修班” 在文化名城山西太原万豪美悦国际酒店隆重召开。来自全国五百多名英语专业的一线教师参加了研修班,就目前英语专业的发展方向、挑战与变革、学科设置与专业课程建设等问题进行了深入、广泛的交流与探讨。

本次研讨会以“英语专业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建设与教学”为主题,特邀教育部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副校长、博士生导师仲伟合教授做主旨发言;北京外国语大学国家级精品课程主持人杨立民教授、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院长孙有中教授分别就英语专业基础阶段教学和专业知识课程的建设作专题报告;上海复旦大学博士生导师何刚强教授、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副院长张剑教授、博士生导师蓝纯教授、博士生导师梅仁毅教授分别就英语专业翻译课程、文学课程、语言学课程和文化课程的建设作教学指导专题报告。此外,西安外国语大学的董小希老师、北京外国语大学的易焱老师以及河北师范大学的张莉老师还分别就“现代大学英语”系列教材中的《精读》、《写作》和《文化透视英语教程》进行了英语专业基础课程教学示范,供广大与会教师观摩和讨论。

在为期两天的研讨会中,仲伟合教授的主旨报告与六位教授的专题报告紧扣“英语专业课程建设与教学”这一主题就英语专业的学科建设、课程建设以及学科发展趋势等进行了细致的剖析和深入的探讨,宏观的学科建设与具体的专业课程教学彼此呼应,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研修体系。

会场座无虚席,参班教师认真记笔记

 

把握宏观趋势,重视基础教学,提升教学质量


8月14日上午,在外研社副社长徐建中的主持下,本次研修班隆重开幕。山西省高校外语教学协会会长王正仁教授致开幕辞,对来自全国的专家、学者表示了热烈的欢迎。随后,仲伟合教授做了题为“高等学校英语专业学科发展与建设”的主旨报告,他在中国英语教育发展的大框架下,介绍了英语专业发展的四个阶段,继而谈到英语专业在新时代的挑战下面临的结构调整与学科分化问题,详细介绍了近年作为英语学科拓展的新设本科专业“商务英语”和“翻译”的发展情况,并重点介绍了翻译硕士专业学位(MTI)的设立、发展以及建设等内容。仲教授还简要介绍了英语专业的学科发展与所面临的挑战。仲教授的报告让与会教师获取到大量实用信息,对英语专业的发展有了进一步全面而宏观的把握。

“英语专业课程建设与教学”是本次研修班的主题,北京外国语大学杨立民教授就英语专业基础阶段教学建设做了专题报告。2009年恰逢杨教授从教五十周年纪念,他作为国家级精品课程“精读”的主持人,具有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他在报告中指出,应当建立以精读为中心辐射其他各门课程的基础英语教学体系,并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进行语言技能的训练以及人文素养的培养,使学生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形成独立思考、崇尚美德、追求真理的良好品质。杨老师风趣的讲话、鲜明的观点以及献身教育的激情引起了在座所有专家学者的热烈反响和共鸣。

为了配合杨立民教授的报告内容,加深教师们对英语专业基础课程教学的思考,8月14日下午外研社安排了三场基础课程的教学示范,三位优秀的青年教师分别献上了“精读”、“写作”以及“文化透视英语”三场精彩的教学示范讲座。

来自西安外国语大学的董小希老师进行了《现代大学英语 精读》的教学示范,董老师首先简要介绍了教材的结构、课时安排与练习等内容,然后以第一册中的课文“The Green Banana”为例,详细展示了她的课堂教学内容和活动安排以及她在实际中的教学实践等。

北京外国语大学的易焱老师为与会的专家教师献上了《现代大学英语 写作》的教学示范讲座。易老师首先介绍了写作课程的特点、《现代大学英语 写作》教材的结构和特色、写作课的安排以及教师所扮演的角色等内容,然后以《现代大学英语中级写作》第五单元为例,向大家具体展示了她在教授写作课程时的课时安排、讲授内容、课堂活动以及对学生的训练等。易老师在台上专注投入、娓娓道来,给人以“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美的感受。

来自河北师范大学的张莉老师则以《文化透视英语教程》进行了教学示范。张老师以第一册第六单元为例,首先介绍了该门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对象、课时分配以及教学计划等内容,然后为大家生动的展示了她在课堂上的具体教学内容、活动安排、训练题目等。张老师的教学细致、全面,课堂效果突出,给在座专家教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获得一致好评。

 董小希老师、易焱老师和张莉老师做示范课

 随后,杨立民教授就三位老师的示范课进行了精到点评,并进一步强调英语专业基础阶段教学要重视对学生英语语言技能的培养,同时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这才能从skill study进入到content study。杨教授的精彩点评使与会教师更加领会到英语专业基础教学的重要性,也更加期待第二天的专业课程教学研修内容。

  

突出专业特色,提升人文素养,倡导百家争鸣


8月15日,研修班进入到英语专业课程研修阶段。上午,北京外国语大学孙有中教授作了题为“复合英语教育与人文通识教育”的专题报告。孙教授以丘吉尔的名言“The empires of the future will be empires of the mind”开篇,并以Howard Garner提出的“Five minds for the future”为理论基础,结合北京外国语大学的教育定位和办学理念,指出“英语教育最终应发展为人文通识教育”。随后孙教授就如何实现英语教育与人文通识教育的复合提出了三个解决方案,并阐释了对英语专业进行改革的思路。报告最后,孙教授以《西方思想经典导读》为例向大家介绍了复合型课程的教学目的、操作要领等内容。孙教授的报告引起了与会专家和教师的深入思考。

为了有效配合孙有中教授关于英语专业专业知识课程建设方面的思路和理念,外研社特邀何刚强教授、蓝纯教授、张剑教授和梅仁毅教授分别就英语专业课程中的翻译、语言学、英美文学和英美文化四大板块的教学做了内容深入的报告,以从教学理论和实践的角度进行教学指导,突出英语专业特色,提高专业课程教学质量。

复旦大学何刚强教授以“译事”和“译才”两大主题为主要内容,详细讲述了翻译教学的必要性、具体要求、存在的问题以及翻译研究者如何从“术”走向“学”等方面的内容,期间何教授铿锵有力地援引了“Translate or die!”的论断,振聋发聩。何教授在报告中援引了大量具体、生动、发人深省的翻译实例,使在座的教师在感叹之余也深刻感受到英语专业翻译教学的重大责任和意义。

北京外国语大学蓝纯教授的报告针对语言学的教学展开。蓝教授首先提出专业课程应强调“践行全人教育”的教学理念,并详细介绍了专业课程的教学步骤。然后蓝教授以自己教授的“语言学概论”课程为例,向大家展示了她的课程大纲、课堂活动、实践训练、练习范例等内容。蓝教授在报告过程中所展示出的优雅、博学以及对教学的全心投入和对学生的细致关怀深深的感染和触动了每一位与会教师。蓝教授的报告让我们不仅仅了解了语言学课程的教学方法,更重要的是从她身上感悟到了一名真正的优秀教师所具备的高贵品格和敬业精神。

北京外国语大学张剑教授针对英美文学的教学作了题为“文学经典与后现代解读”的报告。张教授首先结合具体的作家和实例介绍了文学经典的定义、多元文化主义的困境、文学经典与文化以及当代对经典的重新解读等,然后详细介绍了后现代思想的特征等内容。张教授的报告援引了大量的作家作品以及其后现代解读,生动形象,使参会老师在文学教学和科研上都受到极大启发。报告最后,张教授以《英美诗歌选读》一书为例,阐述了近年来文学作品题材的多样化和经典的不断扩大的趋势,并简要说明了英语诗歌与英语教学的关系。

北京外国语大学梅仁毅教授则针对英美文化的教学作了专题报告,也是本次研修班的压轴报告。梅教授指出英语专业尤其是英美文化的教学迫切需要加强人文通识教育,在夯实英语专业学生语言基本功的同时,也要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语言技能与文化内容要相辅相成。他对这一主题进行了深入剖析和阐述,更结合他主编的《现代大学英语精读》五、六册的实例说明如何在学习文本时把握文本背后的文化知识,令与会教师受益匪浅。

一天之内连续听了五位名家的专题报告,参会教师大呼过瘾,但也感到意犹未尽。主办方临时增加了“高峰论坛”环节,将所有专家都请上台,与各位教师继续交流。教师们踊跃提问,专家也各抒己见,继续深入阐释各自的教学理念。在这“百家争鸣”中,与会教师汲取各方精华,在教学与科研上都深受启发,同时更被专家治学的严谨与虚怀若谷的态度深深感染。 

高峰论坛:明星荟萃,名家云集

本次研讨会无论是主旨发言、专题报告还是教学示范都可谓精彩纷呈、高潮迭起,与会教师积极参与,踊跃提问,尤其是在会议最后的“高峰论坛”上,与会教师与各位专家展开了热烈的交流和讨论,将本次研修班推向了高潮。与会的专家和教师都纷纷表示这是一次成功的研修班,通过这样一个探讨与交流的平台,既加深了对英语专业课程建设与发展的认识,也在教学理念和教学法等方面受到了感染与启发。大家在感谢外研社举办这次会议的同时也希望今后能够有更多的机会加强沟通与交流,共同推进英语专业的课程建设与发展。此外,参会专家与教师对外研社在打造精品教材、推动英语专业课程建设与发展等方面所做的积极探索和不懈努力深表赞赏。

参班教师踊跃提问 课后继续交流

 

相关推荐

X

打开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