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学研究新视角:理论、实验和方法

2024.07.30 - 2024.07.31 北京

主讲专家: 王文斌张辉姜峰张天伟

价格:¥1880.0

 

我要报名1722441599000

  语言学研究能够揭示语言的内在规律,促进跨文化交流与理解,提升中国国际学术话语权,其成果在教育、科技、文化传播等多个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有助于实现国家的文化自信和文化复兴。

  为进一步推动语言学研究的发展,助力广大高校外语教师提高学术素养和实践能力,掌握最新的理论和研究方法,提升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与教育研究中心和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将于2024730—31北京举办语言学研究新视角:理论、实验和方法研修班。研修班特邀北京外国语大学王文斌教授南京师范大学张辉教授吉林大学姜峰教授北京外国语大学张天伟教授,深入探讨语言学研究重要理论及热点领域,系统阐释常用研究方法,帮助外语教师和研究者夯实语言学理论基础,拓展研究视野,提升科研素养。

 

【研修特色】

  • 深入理论探讨,拓宽研究视角

涵盖语言本体研究、认知语言学、社会语言学、学术话语研究等多个主题,通过深入的理论探讨,帮助外语教师夯实语言学理论基础,拓宽研究视角,掌握最新学术动态。

  • 阐释研究方法,聚焦案例分析

系统阐释当前语言学研究中的常用研究方法及分析视角,结合具体案例分析和实践演练,帮助外语教师提升将理论转化为实践的能力。

 

 

【研修日程】

【研修安排】

1. 研修时间:2024年7月30—31日

* 报名及在线缴费截止时间:2024年7月25日。为保证研修效果,人数有限,额满即止。

2. 研修地点: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会议中心(北京市大兴区创新路2号)

3. 报到时间:7月29日10:00—22:00;7月30日07:30—08:10

4. 报到地点: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会议中心一层大厅

5. 研修费用:

1) 1880元/人(含专家授课、研修资料、教学组织管理、教学场地、培训日用餐等费用)

2) 交通及住宿费用自理。研修班会务组将为所有参班教师预定住宿房间。

 

报名及缴费方式

1. 报名方式:请登录“全国高校外语教师研修网”(http://teacher.unipus.cn)注册、报名。

2. 缴费方式:

1) 支付宝缴费:请登录 “全国高校外语教师研修网”缴纳研修费用

2) 现场缴费:现场仅接受POS机刷卡(含公务卡)缴费

3) 对公账户汇款:

收款人账户名称: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

收款人账号:620660000020100

开户行名称:民生银行(北京)万柳支行

行号:305100001598

汇款时请备注:姓名+院校+2406语言学研究班研修费

* 汇款后请将汇款凭证拍清晰完整照片,发送至邮箱training@fltrp.com

特别提示:如学校报销需要,可提前将公务卡绑定支付宝,并选择公务卡支付。

 

【报名优惠】

1. 市教委资助:北京市院校教师免研修费,报到时须提交盖章推荐表。

2. 合报优惠:单人报名2期及以上研修班可享八五折,或单期研修班同一院校报名3人可享八五折5人可享八折优惠;优惠金额在最后一期扣减。

3. 证书优惠:一年内获得外研社高校外语教师骨干班“优秀学员”荣誉称号,可享五折优惠;报到时须出示获奖证书。

4. 学生优惠:全日制在读本科生、研究生可享1000元/人;报到时须出示学生证。

* 以上优惠不叠加使用。

 

【其他事宜】

1. 研修发票:研修费电子发票由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开具,发票项目为“*非学历教育服务*培训费”研修结束之后10个工作日内统一开具并发送至报名预留邮箱。请务必提前和学校财务确认报销要求,并于报名时准确填写发票抬头、纳税人识别号等信息。发票一经开具,无法修改。

2. 研修证书:凡报名并按时参加研修、完成研修活动及反思日志的学员,均可在研修结束后获得由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签章的电子结业证书。

3. 邀请函

1) 电子版邀请函将于开班前5日内发送至报名预留邮箱(附于开班通知邮件内)。

2) 登录“全国高校外语教师研修网”,在“在线报名”页面的本班名称相应列即可下载。

 

【联系咨询】

  • 报名网址:http://teacher.unipus.cn
  • 咨询邮箱:training@fltrp.com
  • 咨询电话:010-88819587/9033/9013
  • 咨询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好友

  • 学术支持:http://iresearch.unipus.cn
  • 教学支持:http://heep.unipus.cn
  • 微信公众号:

* 本活动最终解释权归主办方所有。

王文斌

北京外国语大学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中国外语与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科研机构国家语言能力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社科基金语言学学科评议组专家,教育部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外语教育技术专业委员会会长,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认知语言学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北京高校高精尖学科外语教育学学科建设首席专家。曾就读于北京外国语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复旦大学、英国牛津大学(OxfordUniversity)和加拿大麦吉尔大学(McGillUniversity)。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211篇,出版学术专著8部、学术译著5部。 U讲堂专家简介——博士生导师,从事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擅长对比语言学与语言教学、认知语言学、词汇语义学和句法学。原宁波大学副校长,现为北京外国语大学校长助理,国家级重点学科“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学科带头人,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中国外语与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国家社科基金会议评审专家,中国认知语言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常务+H22理事,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英语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中国外语与教育研究中心研究员,和国家语言能力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剑桥大学英国政府“艺术与人文科学研究理事会”400万英镑重大科研项目“Multilingualism: Empowering Individuals, Transforming Societies”顾问(advisor),《外语教学与研究》杂志副主编,《外语界》杂志编委,《外语与外语教学》杂志编委,《中国外语》杂志编委,《外语学刊》杂志编委。在《心理学报》、《外语教学与研究》、《外国语》等杂志上发表论文127篇(包括合作),已出版学术专著《英语词汇语义学》(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年)、《英语词法概论》(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5年)、《隐喻的认知构建与解读》(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年)、《什么是形态学》(上海外语教育研究出版社,2014年)和《历史语言学视野下的英汉语序对比研究》(合作,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5年)五部,主编《心理空间理论和概念合成理论研究》(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1年)和《英汉语比较与翻译》(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2年)两部,出版学术译著《认识媒介文化》(商务印书馆,2001年)、《后现代地理学——重申批判社会理论中的空间》(商务印书馆,2004年)、《论知识分子》(江苏人民出版社,2002年)、《话语与译者》(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年)、《权力语录》(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年)五部,主持并完成国家、部、省级课题8项;目前正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课题一项。

张辉

北京语言大学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法、汉语教材编写及汉语教师培养。曾赴澳大利亚、美国、瑞士等国大学任教。曾荣获北京高校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优秀指导教师奖“。 主要研究成果有《汉语综合课教学法》、《汉语课堂教学示范——综合课语音教学》等,主编或参编的汉语系列教材有10余部。& lt;/p& gt;"

姜峰

吉林大学公共外语教育学院副院长,匡亚明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吉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吉林省拔尖创新人才(第二层次)。香港大学应用语言学博士,师从国际著名应用语言学家KenHyland教授,研究方向为学术语篇、语料库和学术写作。在AppliedLinguistics、EnglishforSpecificPurposes等SSCI国际权威期刊发表论文近40篇,多篇中文论文发表在《外语教学与研究》《现代外语》等国内外语类CSSCI核心期刊。

张天伟

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与教育研究中心专职研究员,国家语委科研机构北京外国语大学国家语言能力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专职研究员。现为《语言政策与规划研究》副主编、国际标准化组织WG3(书面语言转写)工作组专家、全国语言文字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主要研究方向:句法学、语言政策。近年来在相关领域发表论文多篇。

2024暑期研修 | 理实并举促发展,教研互进铸新章

——记“语言学研究新视角:理论、实验和方法研修班”

 

外研社2024年暑期全国高等学校外语教学研究与教师发展研修班以“敢为、善为、有为”为主题,助力外语教师开拓视野、磨炼本领、展现作为。中青年骨干教师研修班设计教育教学、学术研究和信息技术三大类别共8期课程,云集各主题领域先行者与深耕者,打造“开放互动、合作共享”的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全方位助力广大教师提升育人素养,增进教学水平。

 

夏日雨声急,研修意更浓。7月30—31日,外研社2024年暑期全国高等学校外语学科中青年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第五期——语言学研究新视角:理论、实验和方法研修班在北京举办。本期研修班特邀北京外国语大学王文斌教授南京师范大学张辉教授吉林大学姜峰教授北京外国语大学张天伟教授担任主讲专家,与来自全国220余所高校的320余位参班教师共同探讨语言与文化、语言学实验研究设计、语言景观研究和学术话语研究等相关话题,帮助外语教师和研究者启迪创新思维、拓宽研究视野、提升科研能力。

研修会场

 

深耕语言对比研究 引领外语教育创新思维

研修伊始,王文斌教授回应了本次研修主题“敢为、善为、有为”,指出人工智能时代背景下,外语教师要转换思维、积极拥抱变化,谨记“思维即力量”。随后,王教授深入探讨了视角化与语义建构之间的关系。他认为,客观世界是一个复杂的整体,具有多面性和多极性,而语义是对客观世界外在和内在的折射,必然呈现多维性和不确定性。通过特定视角的选择,主体可以采用不同的语言表征传达不同的语义内涵,包括主体性、主观性或客观性等。因此,语言学研究应多角度地审视和考量客观世界的多维性现实,做到弹性灵活、兼容并蓄,不能固守单一、刻板的理论和方法。同样,在外语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语言与思维的融合培养,实现从知识到思维、能力和创新性传授的转变,切实培养学生的多维思想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

 

王教授强调,语言是思维的载体,对语言的研究离不开对思维的研究。研究语言更不能脱离语言的文化性和民族性。外语研究和外语教育教学需以问题为导向,立足于中国的国情、教情和学情,解决中国的实际理论问题和实践路径,在吸收借鉴国外理论为己所用的同时,注重本土化理论的发展。他强调,理论研究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如何将理论灵活独到地运用到教育教学实践中。以思政教学为例,教师可以通过讲授中国文化、中国文学等开展课程思政教育,如盐入水地提升学生的民族自信心与文化自豪感。最后,王教授建议,外语教师可以通过广泛阅读文献来挖掘研究兴趣,并在反复研读经典文献中不断沉淀知识,化知识为内在的能力,最终形成自己独特的研究成果和独具个人风格的外语教育教学方式。

北京外国语大学 王文斌教授

 

深度解析认知语言学 共探学术研究新方法

张辉教授用丰富的图例和数据详细展示了神经语言学的ERP(事件相关电位)技术的实验方法和特点:在语言加工中,不同的被试或语言信息类型会产生不同的脑电活动,呈现出不同程度的正负波形,这就是ERP的成分,在此基础上分析学习者的语言加工情况。张教授指出,ERP实验研究表明,英语二语学习者与母语学习者表现出了不同的语言加工模式。在随后的个案分析中,他细致讲解了实验设计的具体步骤,包括提出研究问题和假设、选择实验材料和刺激、招募受试者、伦理审批、实施实验、收集数据、数据分析和报告结果等各个方面。

 

为进一步解释汉语二语习得和加工过程,张教授提出了二语加工的可及性-复杂性-效率模式(即二语ACE模式)。该理论框架由三个核心概念构成:可及性、复杂性和效率。其中,可及性指二语学习者在处理语言信息时如何迅速且准确地访问所需的语言知识;复杂性涉及语言任务的结构复杂性和认知负荷;效率则用来衡量二语学习者在完成语言任务时的速度和准确性。张教授表示,语言复杂性可以制约可及性和加工的效率。不同语言表现出不同的语言局部复杂性,即语言次系统具有不同程度的复杂性。研究通过一系列实验验证了该理论框架,发现二语学习者在高可及性和低复杂性的任务中表现更为出色,而在低可及性和高复杂性的任务中则表现较差。此外,实验数据表明熟练度较高的学习者在语言加工任务中表现出更高的效率。

南京师范大学 张辉教授

 

致力社会语言学交叉研究 拓展语言研究新路径

张天伟教授介绍了语言景观的定义,并对其理论进展、研究视角、研究方法和路径作了详细的阐述。就功能而言,语言景观具有实用性、象征性和受众友好性。张教授指出,近年来,语言景观研究呈现出学科交叉和动态发展的趋势,受语言政策的影响,与政治学、社会学、教育学、地理学、经济学等众多学科不断融合,研究视野日渐扩大,研究方法不断推新,理论和分析框架也日益丰富和多元化。研究者可以从社会学、语言学、交叉学科等视角,运用质性研究、量化研究,或者二者相结合的方法,围绕社会动态、符号结构、意识形态框架、文化体验等主题进行深入研究。

 

随后,张教授从自身研究出发,分享了话语框架下社区、高校和冬奥语言景观研究的实例,展示了提出问题、收集资料、数据分析和验证假设的整体研究思路。他表示,语言景观是大家身边随处可见的语言现象,比较容易获取资料,参班教师可以多关注身边的语言现象,做研究的有心人,并能以此为契机开启全新的研究视角和探索,进一步推动语言学及外语教育教学研究的发展。

北京外国语大学 张天伟教授

 

深入探析学术话语 服务提升教研能力

姜峰教授在解析学术话语的过程中,首先点明了其必要性,指出学术话语不仅在帮助学生提高体裁与修辞意识、了解交际目的和学科文化、构建学术身份上有着重要意义,更有助于构建中国自己的学术话语体系、提升中国学术在国际学术界的影响力。接下来,姜教授从语者、语篇、语境这三个角度阐释了学术话语的研究视角,强调学术英语教学应注重学科共同体的修辞方式而非内容,通过语料库研究,深入理解文本的结构和意义,了解学术环境对交际行为的要求,服务教学实践。

 

随后,姜教授通过具体实例阐释了元话语的概念,梳理了元话语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界定和分类,并指出当下元话语研究的两种分析路径。姜教授还介绍了元话语在话语研究中的应用。他强调,元话语被广泛应用于不同体裁、文化、语言、学科、时期以及不同水平写作者的学术语篇分析。理解元话语的使用不仅有助于提升话语能力、思辨能力、创新能力,还能促进跨学科、跨文化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姜教授建议,参班教师应从日常教学中挖掘话题并展开研究,结合研究方向和教学实际自建语料库,以拓宽研究思路,从而反哺教育教学。最后,他分享了一些实用的语料库及AI工具,鼓励参班教师善于借助AI赋能语言研究,提升研究深度与广度。

吉林大学 姜峰教授

 

群策群力,交流提升研修效果

为促进教学交流、内化研修所学,本次研修班特别安排了教研相关问题的分组讨论环节。参班教师被分成十个小组,围绕各自教研实践中面临的挑战和困难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各小组内部群策群力,积极阐述观点,氛围十分活跃。最后,贵州中医药大学时珍学院董雨老师、西京学院牛殿功老师、北京语言大学王兰老师、昆明理工大学段虹老师、闽南科技学院曾江江老师、华中师范大学王重老师、广州航海学院梅晓静老师、长春工业大学宋卓时老师、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王乐凡老师、重庆师范大学景娜娜老师分别代表小组汇报了讨论结果。王文斌教授针对各小组提出的问题和困惑给予了解答,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教学和科研建议。参班教师纷纷表示,此次小组讨论不仅是一次思想碰撞的机会,更在专家的引领下拓宽了研究思路,受益匪浅。

小组汇报代表

 

本期研修班由外研社高等英语教育出版分社副社长孔乃卓主持。他指出,外语教师应深刻认识新时代高等外语教育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从国家发展战略高度出发,思考如何为提升我国国际传播效能、促进中外文明交流互鉴、加快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贡献外语力量。同时,外语教师要更新知识体系,升级跨学科教学研究意识和能力、产教协同的育人能力,以及数字素养和胜任力,助力培养拔尖创新外语人才。希望老师们不仅可以广泛交流、采撷新知、切磋实践,更重要的是收获思路的拓展和理念的更新,以及对自身职业发展更为深入的思考。

外研社高等英语教育出版分社副社长 孔乃卓

 

为期两天的研修紧张而充实,四位专家对语言学研究的多维解析为教学和科研提供了崭新的观点和视角。参班教师认真聆听专家讲解,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并用心撰写反思日志。他们在研修过程中,不仅加深了对语言与文化、语言学实验研究设计、语言景观和学术话语的理解,还拓宽了教学和研究的思路。希望教师们继续怀敢为之志,以善为之能,成有为之效,切实回答好“强国建设 外语何为”这一时代命题!

  今天聆听了三位语言学领域的大师的精彩分享,收获颇多。王文斌教授深入浅出地阐述了语言视角化与语义建构理论,通过具体的翻译案例分析,呈现出了翻译的精髓,句无定译。张辉教授专业深入剖析了语言学实验研究设计。张天伟教授关于语言景观研究的分享令人印象深刻,醍醐灌顶,我对该领域的研究背景有了清晰的认知,也了解了更多量化研究与质性研究的方法。

——杨老师 郑州财经学院

 

  “语言景观”丰富了我的学术视角,“景观”为语用学与社会文化的实际结合,既有理论意义,又有现实参考性。“实验方法”这一节也令我大开眼界,张辉教授的研究和理论使我看到中国学者深耕语义—语法+二语习得的坚守与成就,令我折服,是我的榜样。在教学方面,我感触最深的是王文斌教授的教导。作为新进教师,我会牢记教师的使命,更会在AI时代捍卫教师的不可替代地位,教育出优秀的新时代人才。

——王老师 华中师范大学

 

  今天的四场讲座从语言学研究的视角化与语义建构,到语言学实验研究的方法、理论、工具与案例,再到语言景观研究的新路径、新方法和个案分析,让我从研究视野、理论应用和个案选取等方面都带来了诸多启发。

——段老师 昆明理工大学

 

  我们在日常教学中多注重知识的传输,旨在让学生掌握更多的专业知识,但其实我们在课堂上也可以转变思维,与学生产生思想上的碰撞,多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走出“问题只有一个标准答案”的桎梏,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始终牢记“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

——万老师 合肥城市学院

相关推荐

X

打开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