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语教育中的国际传播能力培养与研究(5月20—21日、27日)(洛阳+线上)

2023.05.20 - 2023.05.27 洛阳

主讲专家: 程曼丽杨明星吴敏苏王文斌常海潮邹郝晶张庆彬张长辉

价格:¥3280.0

 

我要报名1685203199000

  党的二十大指出,要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深化国际传播研究,拓展学科发展路径,服务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已成为外语学科发展的新趋向。外语教育应为培养兼具沟通能力、人文素养、中国情怀、国际视野的复合型人才,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积极贡献。

  为助力高校外语教师在新时代积极应变,主动对接国家和社会发展需求,深刻领会学科发展变化的内涵,推动外语学科创新发展,服务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与教育研究中心、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和河南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将于5月20-21日、27 日洛阳及线上联合举办外语教育中的国际传播能力培养与研究研修班。本次研修特邀传播学界北京大学程曼丽教授,郑州大学杨明星教授,中国传媒大学吴敏苏教授,结合社情时事详解当前国际传播的形势、研究现状与发展策略,探讨当前背景下的人才培养需求;并邀北京外国语大学王文斌教授,天津理工大学常海潮教授,西安交通大学邹郝晶副教授,郑州大学张庆彬副教授,河南师范大学张长辉副教授聚焦国际传播能力培养视域下的高校外语教学实践,探讨国际传播能力融入外语课程教学的方法与研究创新,助力高校外语学科发挥人才培养优势,服务国家对外传播。

 

【研修特色】

  • 跨界融合,视角多元

新闻传播、外交、外语教学等多领域专家学者齐聚古都洛阳,共话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焦点与观点、探索与成果,为外语教学与研究提供新视野,带来新启发。

  • 课型丰富,全面提升

研修关注国际传播能力培养与外语教学融合下的大学英语和英语专业,涵盖综合、读写、英语演讲、翻译等多课型教学实践,全方位助力各类高校外语教师革新教学理念,提升教学水平。

  • 知行合一,学用相长

本期研修在展示融入国际传播能力培养的外语教学创新实践、追踪相关研究的同时,特别设置课堂教学设计及专家点评指导环节,帮助教师拓宽教学设计思路与研究领域,更有针对性地推进实践应用,切实提高研修成效。

 

 

【研修日程】

 

  本期研修班特别设置“展示与点评:融入国际传播能力培养的外语课程教学设计”环节,由主 讲专家对参班教师的教学设计进行点评与指导。参班教师将在报名后 5 个工作日内收到教学 设计参考材料及要求,有意提交的老师请关注报名邮箱。

【研修安排】

1. 研修时间:2023年5月20—21日(洛阳/线上)、5月27日仅线上(2023年6月27日前可观看回放)

2. 研修形式:

  • 线下+线上研修:20-21日河南科技大学(河南省洛阳市开元大道263号);27日线上。
  • 全程线上研修:具体方式将于开班前5个工作日内发送至报名预留邮箱

3. 线下研修报到时间、地点及酒店预订信息等将于近日补充发布,请您及时关注

4. 研修费用:

1线下+线上:3280/人(含专家授课、研修资料、教学组织管理、结业证书、教学场地、培训日用餐等费用)

2)全程线上研修:2500/(含专家授课、研修资料、教学组织管理、结业证书等费用)

* 报名及缴费截止时间:2023年5月12线下名额有限,额满即止。

 

【报名及缴费】

  • 研修网报名及缴费方式

1. 报名方式:请登录“全国高校外语教师研修网”(http://teacher.unipus.cn)注册、报名。

2. 缴费方式

1)支付宝缴费:请登录“全国高校外语教师研修网”缴纳研修费用。

2)对公账户汇款

收款人账户名称: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

收款人账号:620660000020100

开户行名称:民生银行(北京)万柳支行

行号:305100001598

注:请在汇款时备注“姓名+国际传播研修费”,汇款后请将汇款凭证拍清晰完整照片,发送至邮箱:training@fltrp.com,并在“全国高校外语教师研修网”提交报名信息。

  • 微信报名及缴费方式

请扫描下方二维码,完整填写个人信息并上传缴费截图,提交问卷,完成报名。



* 扫描问卷中二维码,进入“外研社微服务”微信公众号,点击“关注”,获取缴费链接。缴费后,请务必在问卷中上传缴费截图并提交问卷信息

 

特别提示:如学校报销需要,请在缴费前将公务卡绑定支付宝或微信,支付时选择公务卡支付。

 

【其他事宜】

1. 研修发票

研修费电子发票由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提供,发票项目为“*非学历教育服务*培训费”,请务必准确填写发票抬头、纳税人识别号等信息。电子发票将于研修结束5个工作日后统一开具并发送至报名预留邮箱。

2. 研修证书

凡报名并按时参加研修、完成研修活动及反思日志的学员,均可在研修结束5个工作日后获得由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签章的电子结业证书。

3. 邀请函

1)电子邀请函:开班前5个工作日内将发送至报名预留邮箱(附于开班通知邮件内),或登录“全国高校外语教师研修网”,在“在线报名”页面的本班名称相应列即可下载。

2)纸质邀请函:可在线下报到时领取。

 

【联系咨询】

  • 报名网址:http://teacher.unipus.cn
  • 咨询邮箱:training@fltrp.com
  • 咨询电话:010-88819012/9587
  • 科技支持:http://iresearch.unipus.cn
  • 教学支持:http://heep.unipus.cn
  • 微信公众号:

* 本活动最终解释权归主办方所有。

程曼丽

北京大学国家战略传播研究院院长,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执行会长,中央民族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新闻传播史、国际传播、国家战略传播。入选国家级重大人才计划,国家社科基金重大课题首席专家。兼任中国新闻史学会名誉会长,中国应急管理学会舆情专委会主任,同时兼任国内多所高校新闻传播学院客座教授。出版《〈蜜蜂华报〉研究》《海外华文传媒研究》《对外传播及效果研究》《国际传播学教程》《公关传播》《外国新闻传播史导论》《从国际传播到国家战略传播——程曼丽研究文集》等著作、教材,发表学术论文三百余篇。

杨明星

郑州大学中国外交话语研究院(河南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河南省级特色智库、河南省高校新型品牌智库、河南省级创新团队)院长,外国语与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二级教授。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博士、南京大学翻译学博士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评审专家,国家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河南省特聘教授,河南省千人计划领军人才,河南省管优秀专家,河南省高层次领军人才,河南省级学术技术带头人。曾长期从事外事外交工作,被外交部借调驻外工作。兼任中国译协对外话语体系委员会副主任,中外语言文化比较学会话语译介与传播研究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中国译协翻译理论与翻译教学委员会专家委员,国际生态翻译学研究会外事翻译委员会执行长。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课题等国家级、省部级项目20余项。先后主持获得教育部中国高校人文社科奖三等奖,国务院新闻办传播会议优秀论文奖,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特等奖、一等奖,省社科优秀成果奖一等奖、二等奖等10余个国家级、省级奖项。在CSSCI,SSCI等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论文50多篇。首创政治等效;翻译传播理论,积极构建外交话语学,系外交话语及外事外交翻译研究领域的领军学者。

吴敏苏

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市教学名师,北京市优秀教师。国际传播“丝路奖”学术委员会委员。近年来获聘中宣部、商务部和农业农村部等“一带一路”海外记者培训专家,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评审考核专家,多档中央主流媒体英文节目策划与顾问,中国科学院《格致论道》讲坛首席培训顾问。20年来,指导并带领学生参加“21世纪杯”全国大学生英语演讲比赛、“外研社杯”英语演讲比赛、“国际公共英语演讲比赛”等赛事,指导学生获得世界亚军、全国冠军等30多个奖项。

王文斌

北京外国语大学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中国外语与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科研机构国家语言能力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社科基金语言学学科评议组专家,教育部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外语教育技术专业委员会会长,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认知语言学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北京高校高精尖学科外语教育学学科建设首席专家。曾就读于北京外国语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复旦大学、英国牛津大学(OxfordUniversity)和加拿大麦吉尔大学(McGillUniversity)。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211篇,出版学术专著8部、学术译著5部。 U讲堂专家简介——博士生导师,从事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擅长对比语言学与语言教学、认知语言学、词汇语义学和句法学。原宁波大学副校长,现为北京外国语大学校长助理,国家级重点学科“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学科带头人,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中国外语与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国家社科基金会议评审专家,中国认知语言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常务+H22理事,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英语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中国外语与教育研究中心研究员,和国家语言能力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剑桥大学英国政府“艺术与人文科学研究理事会”400万英镑重大科研项目“Multilingualism: Empowering Individuals, Transforming Societies”顾问(advisor),《外语教学与研究》杂志副主编,《外语界》杂志编委,《外语与外语教学》杂志编委,《中国外语》杂志编委,《外语学刊》杂志编委。在《心理学报》、《外语教学与研究》、《外国语》等杂志上发表论文127篇(包括合作),已出版学术专著《英语词汇语义学》(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年)、《英语词法概论》(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5年)、《隐喻的认知构建与解读》(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年)、《什么是形态学》(上海外语教育研究出版社,2014年)和《历史语言学视野下的英汉语序对比研究》(合作,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5年)五部,主编《心理空间理论和概念合成理论研究》(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1年)和《英汉语比较与翻译》(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2年)两部,出版学术译著《认识媒介文化》(商务印书馆,2001年)、《后现代地理学——重申批判社会理论中的空间》(商务印书馆,2004年)、《论知识分子》(江苏人民出版社,2002年)、《话语与译者》(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年)、《权力语录》(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年)五部,主持并完成国家、部、省级课题8项;目前正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课题一项。

常海潮

天津理工大学语言文化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北京外国语大学博士。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外语教育技术研究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逻辑学会语用学研究分会会员。国内多家期刊匿名审稿人。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一项,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重点项目一项,在《中国外语》《现代外语》《外语界》《外语教育研究前沿》等CSSCI期刊发表论文多篇,出版专著1部,参编专著2部。研究方向为第二语言习得、外语教学、英汉翻译。

邹郝晶

西安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国家一流本科线上课程《英语演讲艺术》主讲人,省级一流本科混合式课程《英语辩论》负责人。第四届全国混合式教学创新设计大赛一等奖,2015年外研社“教学之星”大赛季军,首届全国外语微课大赛二等奖;主持省级等科研项目7项,获得校级成果奖一、二等奖各1项;指导学生获得全国英语演讲比赛一等奖及省级特等奖10余人次;《中华医药卫生文物图典(陶瓷卷第二辑)》副主译。

张庆彬

郑州大学外国语与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英语系副主任。澳大利亚悉尼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联合培养博士,新西兰奥克兰大学高级访问学者,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重点课题首席专家,全国翻译专业资格考试(CATTI)评审专家。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华文化对外翻译传播、中国外交话语体系构建。主持部省级等各类高水平科研项目8项,发表SSCI、CSSCI等高水平学术论文10余篇,在国家级出版社出版专著、译著7部,荣获全国英语教学大赛一等奖,获得省部级奖励3项。个人翻译实践工作量已达150万字,其中译著《黄河文化》(刘炯天院士主编)荣获中共中央宣传部;十大对外传播优秀案例;中国文化术语对外翻译标准化项目成果。

张长辉

河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大学英语教研室主任,MTI教育中心主任。曾获河南省教学技能竞赛一等奖和河南省教学标兵、河南师范大学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全国田家炳杯教育硕士学科教学(英语)教学技能大赛优秀指导教师等荣誉称号。

立足国际传播前沿,推动外语教学发展

——外语教育中的国际传播能力培养与研究研修班启幕(线上报名仍在进行中)

 
 

  5月20—21日,由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与教育研究中心、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和河南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联合举办的“外语教育中的国际传播能力培养与研究”研修班在洛阳和线上启幕。本期研修班包含“国际传播前沿探析与人才培养”与“国际传播赋能外语教学与研究”两大模块,特邀新闻传播、外交、外语教学等领域专家学者,聚焦国际传播新格局与新发展,探讨国际传播人才需求与人才培养方向,推动国际传播能力融入外语课程教学的方法与研究创新,助力高校外语学科发挥人才培养优势,服务国家对外传播。20—21日,200余位外语教师共聚线上与线下,在各界专家带领下,学习了“国际传播前沿探析与人才培养”模块与“国际传播赋能外语教学与研究”模块教学展示部分的课程。

图片

会场全景

 

  河南科技大学副校长侯小改教授出席开幕式并致辞。侯教授介绍了河南科技大学的基本情况和发展历程,强调此次“外语教育中的国际传播能力培养与研究”研修班是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重要举措,举办得非常及时、重要。河南科技大学重视教师发展和科研建设,也将一如既往地关心和支持外语学科的建设和未来发展。

图片

河南科技大学副校长 侯小改教授

 

  外研社高等英语教育出版分社副社长段长城主持此次研修班,并代表外研社对河南科技大学的大力支持、专家的精心准备和参班教师的热情参与表示感谢。她指出,深化国际传播研究,拓展学科发展路径已成为外语学科发展的新趋向。希望本次研修能帮助参班教师更好地了解最新国际传播形势,开拓学科交叉新思路,革新外语课程教学与研究,服务国家对外传播。

图片

外研社高等英语教育出版分社副社长 段长城

 

探析国际传播前沿,明确人才培养方向

  北京大学国际传播研究院院长程曼丽教授从“新的国际关系格局”及“新的国际舆论格局”出发,分析了国际传播呈现出的新特点以及当前中国面临的复杂国际舆论环境。程教授强调,目前中国的对外传播主体呈现出多样化态势,多元主体的国际传播能力共建以及传播素质提升成为值得关注并亟待解决的问题。我们要深刻认识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国际传播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全面提升国际传播能力,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

图片

程曼丽教授

 

  郑州大学中国外交话语研究院院长杨明星教授围绕“外交话语权建设”深入探讨了国际传播大格局下外语学科的转型和发展。杨教授指出,“外交话语学”的学科建设和理论探索是外语学科创新发展和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前沿研究领域之一。他分享了郑州大学推动“外交话语学”学科构建和国际传播人才培养的实践,并结合时政话语案例,阐释了“外交话语学”框架下的“构-译-传”三维模式,就话语体系建设进行理论探索。

图片

杨明星教授

 

  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传播学部吴敏苏教授从新闻传播的视角切入,结合真实生动的一线媒体传播案例讲解了国际传播中的叙事逻辑与策略、国际传播人才应具备的素养以及在培养国际传播人才过程中教师的角色与定位。吴教授指出,要从理论和实践两个维度构建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话语、新表达,实现中国叙事与世界体系的深入融合。通过分享不同视角下的国际重要事件新闻报道,吴教授引导大家探寻新闻背后的原因及未来走向,并呼吁,国际传播不只是媒体的责任,需要全员、全民、全域参与,加强国际传播能力任重而道远。

图片

吴敏苏教授

 

  在座谈环节,程曼丽教授、杨明星教授和吴敏苏教授就“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人才需求与培养方向”话题与参班教师展开对话,分析了学校培养的人才的能力与社会需求存在差异的原因,并就跨学科学习、教学与研究提供指导和建议。最后,三位专家表示希望外语学科加强与新闻传播学、人工智能等学科的交叉融合;外语教学应理论和实践并重,为国家培养更多的国际传播人才。

图片

 

融合国际传播能力,创新外语课堂教学

  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与教育研究中心主任王文斌教授聚焦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背景下外语教学与教师发展的新要求,从国际传播能力与国内传播能力的区别出发,阐释了外语在国际传播中的重要性,并结合语言翻译实例,分析了外语教师应具备的素养和努力方向。王教授指出“有教无育,止于教;有育无教,教尚可求;有育,教才能行远;教止于技,育行于魂”的教育理念。他还强调,外语教师应深刻洞察母语与目标语的特质,提升教师专业水平和外语教育能力,从而提升国家外语能力和国际传播能力。

图片

王文斌教授

 

  西安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邹郝晶副教授围绕大学英语综合课程和英语演讲课程中的国际传播能力培养分享了自己的教学实践。邹老师首先通过阐释国际传播能力的内涵,分析了外语课程与国际传播能力融合的可行性,介绍了外语教育中国际传播能力培养的原则和策略。她先是展示了在产出导向法理论指导下,在《新标准大学英语》(第三版)关于绿色发展的单元教学中,如何在课程介绍、单元主题、单元任务、单元技能、第二课堂活动等环节中,融入国际传播能力培养的因素;然后基于《理解当代中国:英语演讲教程》教材,分享了混合式教学模式和演讲课堂教学实践案例,为如何在非英语专业的英语课程中提升学生的国际传播素养提供了借鉴。

图片

邹郝晶副教授

 

  河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张长辉副教授以西方媒体中大熊猫的形象转变为案例导入,结合《大学英语教学指南》阐释了外语教学中的人才培养目标、理念与方法。然后以《新视野大学英语》(第四版)读写教程关于太空探索的单元为例,展示了基于任务型教学法的新闻访谈教学任务设计。张老师强调,要相信学生,给予学生表达思想的机会与空间,引导学生拓宽视野,养成学习习惯,提高学习能力。大学英语课程中国际传播能力培养应因材施教,形式多样;总体设计,润物无声。

图片

张长辉副教授

 

  郑州大学外国语与国际关系学院张庆彬副教授分享了国际传播能力驱动下的翻译教育实践与思考。张老师通过对比“外译中”与“中译外”的目标差异,阐释了翻译过程的理论转向、翻译学的学科建构以及关于融入国际传播能力的理论思考。随后,张老师结合《理解当代中国:汉英翻译教程》,分享了翻译课程从答案走向策略、从文本走向文化、从课堂走向世界的实践创新。张老师强调,讲好中国故事是新时代中国高等外语教育的新使命,应当鼓励教师进行翻译理论和教育实践的创新,培养学生成为中国故事的讲解者,真正担当起传播中华文化的使命。

图片

张庆彬副教授

 

  5月27日的课程将在线进行,参班教师代表将分享自己的教学设计,外语教学界专家与同行将进行点评与交流,助力实操能力提升,并将就如何开展融入国际传播能力培养的外语教育研究进行探讨。

  程老师讲到了在如今复杂的国际关系和大国博弈背景下,要掌握话语权,变被动为主动,同时明确了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中的核心能力,并要充分发挥多元传播主体作用,实现顶层设计下各部分的协同联动。

  吴老师的讲解深入浅出,用满满的实例故事让我们感受到掌握正确国际传播策略的重要性,也学习到了优秀的国际传播叙事逻辑。

——左老师 四川传媒学院

 

  杨教授讲授的“服务外交话语权建设的外语学科创新发展与国际传播转向”令人印象深刻。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外交部长秦刚在回答记者提问时,鼓励更多青年人参与外交事业,在国际舞台上发出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提升我国的国际话语权。这让我想到自己专业的学科建设,在我教授的非通用语种课程中,要进一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领悟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概念,对于外媒报道材料要有针对性地分析背后的意识形态和话语态度等,提醒到对象国交换留学的同学要发挥主观能动性,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主动争取话语权。

——苏老师 北京外国语大学

 

  专家的讲解既有宏观层面的细致解读,又有微观层面的实例分享,让我感觉收获颇多。作为一名一线教师,今后在教学和科研中,我要更加注重培养自己的跨学科意识,多在外语专业、国际传播专业、对外话语研究专业等方面进行融合思考,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注意输入和输出的双重积累,真正理解新形势下讲好中国故事的含义和要求。

——武老师 安阳师范学院

 

  听了王文斌教授的讲座,我深感母语功底的扎实与否对自身的国际传播能力影响非常大,外语固然重要,但必须与扎实的母语功底相结合,才能有效完成国际传播。我是一名对外汉语老师,教学对象就是外国留学生,于我而言,必须强化外语与母语能力,方能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其他几位老师则分别从不同课程出发,给出了国际传播能力培养的具体方法与路径以及培养原则,听后受益匪浅,我还了解了之前并未听说过的教学模式,会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进行尝试。

——魏老师 信息工程大学

 

  听了王文斌、邹郝晶、张长辉与张庆彬四位专家的分享,每一位老师都给我带来了惊喜与震撼。王文斌教授讲授了“加强国际传播力建设对外语教学及教师新发展的要求”。王老师对于外语教育目前存在的若干问题的讨论让我深受震撼,对于汉字的解析让我更深刻感受到汉语的博大精深,利用汉字进行国际传播的想法更是让人印象深刻。震撼于王老师深厚语言功底的同时,我也更清晰认识到自身中文语言修养和英语阅读的不足。

——于老师 青岛农业大学

相关推荐

X

打开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