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未来大学英语》教材使用工作坊

2022.07.30 - 2022.08.15 线上

主讲专家: 孙有中陈向京胡杰辉张虹杨莉芳曹巧珍高秀平陈琳琳张康奕宣菡静

价格:¥1200.0

 

我要报名1660579199000

  “十四五”时期,随着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稳步推进,新文科建设正当其时,高校外语教育应面向新时代,展现新作为,主动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能力。为回应时代所需,外研社与牛津大学出版社合作研发《新未来大学英语》系列教材(以下简称《新未来》),以跨文化思辨育人理念为指导,革新教学理念、教材内容与教学模式,全面助力学生成长,赋能教师发展。教材自2021年正式推出以来,受到众多院校和教师的关注与好评。

  为进一步明晰教材理念、领会教材设计、分享教学成果、推动教师发展,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与教育研究中心和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将于2022年7月30—31日线上举办《新未来大学英语》教材使用工作坊,特邀北京外国语大学孙有中教授、西安交通大学陈向京教授、北京外国语大学杨莉芳副教授、山东师范大学陈琳琳老师、文华学院张康奕老师、郑州商学院宣菡静老师等专家学者和一线教师,剖析如何在教学中落实跨文化思辨育人理念,从课程设计和教学实践入手,分享教学建议与成果,助力教材有效使用,提升外语教学能力与人才培养质量。

本期研修回放2周。

 

【研修特色】

  • 剖析教材设计,分享教学经验

主编专家深入解析《综合教程》与《视听说教程》的编写理念与设计思路,帮助教师理解跨文化思辨育人理念,促进理念在教学中的有效落实。一线教师结合校情学情,介绍富有院校特色的课程设计,从多个维度分享《新未来》在人才培养、教师发展等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

  • 小组集体备课,专家进组指导

研修班采用工作坊形式,设置小组备课环节,特别邀请西安交通大学陈向京教授、电子科技大学胡杰辉教授、北京外国语大学张虹教授和杨莉芳副教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曹巧珍副教授、北京语言大学高秀平老师等主编团队成员进组指导,提供教学建议,启发教师深挖教材内容,有效提升教学。

  • 创新教学模式,助力智慧教学

研修班关注数字化时代如何应用数字资源提升教学效率与效果,院校分享与混合式教学分享模块都将通过解析《新未来》数字资源的设计与应用,为教师开展智慧教学提供有效参考,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

 

【研修日程】

图片

                     *具体日程可能会根据实际情况有所调整。

孙有中

北京外国语大学副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高等学校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秘书长,中国跨文化交际学会会长,中国专门用途英语专业委员会会长,教育部“卓越新闻传播人才教育培养计划”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新闻史学会外国新闻传播史研究委员会会长,中国澳大利亚研究会会长,国际美国研究学会(IASA)常务理事,国际跨文化交际研究会(IAICS)顾问。主要研究领域包括跨文化交际与传播、美国研究、英语教育。“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计划”专家,中组部“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

陈向京

西安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教授、省级教学名师,省级教学团队负责人,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外语学科发展与研究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外语教学研究分会常务理事。近年来主持和参与项目20余项,主编国家规划教材12部,发表论文20余篇,建设一流课程3门。曾获陕西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陕西省教学改革成果一等奖各1项,荣获“宝钢教育基金优秀教师奖”及“王宽诚育才奖”等荣誉称号。

胡杰辉

电子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数字化课程资源建设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外语教育技术研究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天府青城计划”天府名师。主要研究领域为认知神经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主编《新未来大学英语 综合教程3A》《新大学英语》《新境界大学英语》等系列教材。主持国家社科、教育部人文社科、教育部新文科教改项目等系列课题,主持教育部虚拟教研室试点项目,大学外语课程群虚拟教研室

张虹

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外语与教育研究中心专职研究员,国家语言能力发展研究中心专职研究员,入选“十四五”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专家资源库(2022.8—2025.12),教育部高等职业学校英语课程标准专家组成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外语教师教育与外语教育。在国内外发表CSSCI(含扩展版)和SSCI期刊论文近50篇,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项、省部级项目2项,出版专著3部、编著1部,主编《新标准大学英语》(第三版)、《新未来大学英语》等英语教材4部,向政府部门提交咨询报告3篇。

杨莉芳

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中国外语测评中心(CLA)研究员,美国教育考试服务中心(ETS)中国区测评专家,中国外语测评基金学术委员会委员,《外语教育研究前沿》(原名《中国外语教育》)审稿专家。主要研究方向为语言测试、二语习得、外语教学。曾主持省部级项目、校级项目5项,参研省部级课题5项。近年出版的主要研究成果包括专著1部、编著2部、教材6部,以及在CSSCI期刊发表论文多篇。从教以来,连年获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优秀教师奖,获北京外国语大学基础外语教学优秀奖“陈梅洁奖”、北京外国语大学优秀教学奖、北京外国语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负责多项高利害测试研发工作,多年以来担任高校外语教师教学及测评培训工作。

曹巧珍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副教授。在《中国外语教育》等期刊发表十余篇教学研究论文,主持或参与多项教改项目,参与多套高校教材编写工作。曾获“北京市教学基本功比赛一等奖”、“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团队)、“北京市教育创新标兵”、“外研社‘教学之星’大赛全国总决赛亚军”(团队)等多项教学奖和荣誉称号。

高秀平

北京语言大学应用外语学院通用英语系主任,讲师。研究方向主要为认知语言学。主持第十一批“中国外语教育基金”重点项目一项,参与首批国家级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英语经典阅读"课程建设。近几年出版译著4本,参与编著教材3部,在Applied Linguistics Review、《外语教学与研究》等SSCI、CSSCI期刊发表论文7篇。主讲课程"英语通俗语言学"获中国远程教育大会"2019年高等学校精品在线课程"。

陈琳琳

山东师范大学大学外语教学部教师,担任2020年外研社“教学之星”大赛山东师范大学大学英语教学团队主讲教师,团队获得全国总决赛亚军。曾两次获得山东师范大学青年教学能手称号,曾获“外教社杯”全国高校外语教学大赛综合课组山东赛区一等奖。主持山东省社科项目1项,作为主要成员参与国家社科项目2项,参与教育部产学研项目1项并参与多项山东师范大学教改项目。

张康奕

文华学院外语学部助教、大学英语系老师,翻译硕士。2020年9月起担任文华学院《新未来大学英语》教材试点班教学组长;2021年6月参与《新未来大学英语》教材标准课件的制作以及示范课录制。

宣菡静

郑州商学院外国语学院教师,副教授。主要教授课程《大学英语》《英语口语》等,具有教授《新未来大学英语 视听说教程》的丰富实践经验。主要研究领域为英语教育、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主持和参与科研项目40项。2021年在外研社“教学之星”大赛中获全国复赛二等奖;所教授课程《英语口语》(职场英语)获批河南省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本科课程。

2022暑期研修 | 以研促教:

落实跨文化思辨育人理念,共探大学英语教学“新未来”

 

  7月30—31日,外研社2022年暑期全国高等学校外语学科中青年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第四期——“《新未来大学英语》教材使用工作坊”于线上举办。本期研修班特邀北京外国语大学孙有中教授、西安交通大学陈向京教授、北京外国语大学杨莉芳副教授、文华学院张康奕老师、山东师范大学陈琳琳老师、郑州商学院宣菡静老师等专家学者和一线教师,以《新未来大学英语》为抓手,剖析如何在教学中落实跨文化思辨育人理念,并从课程设计和教学实践入手,分享教学建议与经验成果,与云端近200名教师共同探索教学新思路,助力教材有效使用,提升外语教学能力与人才培养质量。

  本期研修班采用工作坊形式,设置小组备课环节,特别邀请西安交通大学陈向京教授、电子科技大学胡杰辉教授、北京外国语大学张虹教授和杨莉芳副教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曹巧珍副教授、北京语言大学高秀平老师等主编团队成员指导教学设计,提供教学建议,启发教师深挖教材内容,有效提升教学效果。

  外研社2022年暑期全国高校外语教学研究与教师发展系列研修班立足国家战略发展需求和教师专业发展需要,持续创新研修体系,汇聚外语教育领域专家学者,传播前沿教学理念、教学模式与研究成果,助力广大外语教师修炼育人素养,提升教研能力,推动新形势下高校外语教师队伍建设。《新未来大学英语》(以下简称《新未来》)回应时代命题,以跨文化思辨育人理念为指导,革新教学理念、教材内容与教学模式,全面助力学生成长,赋能教师发展。希望通过本次研修,参班教师能够更好地理解教材所承载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设计,优化教学质量,促进专业发展。

 

解读教材理念,助力人才培养

  《新未来》中方总主编、北京外国语大学副校长孙有中教授作了题为“理解跨文化思辨育人,赋能大学英语教学”的专题讲座。讲座中,孙有中教授首先解析了大学英语课程定位和性质,强调大学英语教育要超越语言能力,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全球视野、多元能力的人才。《新未来》以跨文化思辨育人理念为指导,为培养具备全球胜任力的外语人才提供了解决方案。随后,孙有中教授详细介绍了《新未来》如何通过创新理念与教学模式,促进学生从“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深度学习”转变,有效提高语言能力,融合培养以跨文化能力和思辨能力为核心的多元能力,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北京外国语大学孙有中教授

 

剖析教材设计,落实教材理念

  《新未来》第二册主编、西安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陈向京教授以《综合教程》为例,分别从教材设计、教学设计和活动设计三个层面分析了跨文化思辨育人理念在教材中的落实。陈教授首先分析了教材主题和单元结构设计原则,并以具体单元为例指出教材通过设计环环相扣的剧情线、搭建详实的脚手架、融合探究式与合作式的学习方法,展现了体验式学习与深度学习的融合。同时,她还分析了教材如何通过素材、板块、练习等多种途径在活动中融合跨文化思辨语言交际,并建议教师吃透教材,善用教材,实现教研并举。

西安交通大学陈向京教授

 

  《新未来》3A分册主编、北京外国语大学杨莉芳副教授则以《视听说教程》为例,解读教材如何通过多元能力目标定位和多元能力融合设计,实现育人目标。她首先明晰了多元能力目标的内涵,并以具体单元为例,从单元结构、教学目标、系列活动和渐进设计等四个维度,详细解析了教材设计中语言能力、思辨能力与跨文化能力的融合培养,以及在教学中实现对学生的价值引领和塑造。最后,杨莉芳副教授就如何在实践中实现多元能力融合教学提出建议,助力外语教学多元协同发展。

北京外国语大学杨莉芳副教授

 

分享教学经验,提升教学效果

  在课程设计和教学经验分享环节,张康奕、陈琳琳和宣菡静三位老师分别立足本校校情和学情,分享了《综合教程》与《视听说教程》的教学模式与教学经验,并以具体单元为例进行说课,展示教学设计和教学成果。

  张康奕老师以“通过教材‘本地化’实现教材有效使用”为题,从教学目标、阅读理解和任务设计三方面阐述了教材“本地化”的处理方法,并强调“本地化”不是随意破坏、背离大学英语课程定位和教材定位,而是教师基于教材对课程与教学进行动态调整。他表示,在教学中融入校本化活动设计,极大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育人成效显著。

文华学院张康奕老师

 

  陈琳琳老师以“跨学科、融学术,实现多元能力培养”为题,从教材特色入手,展示了如何基于《新未来》提升学生的学科意识,培养学术思维。她提到,《新未来》创新的系列构成设计、丰富的单元主题以及多样的语言输入和练习活动,能最大限度激发学生潜能,发挥不同专业学生的学科优势,同时为专门用途英语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山东师范大学陈琳琳老师

 

  宣菡静老师带来了题为“《视听说教程》课程设计与教学经验分享:通过教师角色转换促进听说课教学改革”的分享。她聚焦教材中的多元文化呈现和多元能力培养,围绕产出任务设计教学思路,并结合混合式教学步骤分享了课程设计经验。她提到,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转变了角色,超越了灌输说教;学生也从“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

郑州商学院宣菡静老师

 

创新教学模式,打造智慧课堂

  外研在线数字编辑高雅帅介绍了《新未来》数字课程的特色与亮点,并给出混合式教学建议。数字课程依托交互模式创新,打造个性化学习体验;通过与教材互补的功能与板块设计,实现语言基础能力、语言综合应用能力和高阶能力的多元协同发展;教学管理与测评等创新教学工具助力教师创新教学模式,提升教学效率与效果。

北京外研在线数字科技有限公司高雅帅

 

实践教学设计,促进教学相长

  为启发教师深挖教材,将研修班学习内容有效转化为教学设计成果,研修班特别设置小组集体备课环节,邀请六位主编团队专家指导教学设计,提供教学建议。参班教师共分为6个小组,分别以《综合教程1》Unit 3或Unite 4为例,设计单元整体教学方案,并选取一个教学环节展示教学设计思路。讨论过程中,指导专家倾囊相授,各组成员集思广益。在汇报环节,郑州商学院程玮老师、大连医科大学张琳老师、广西医科大学唐施祺老师和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吴刚老师、江汉大学夏敏老师和内蒙古鸿德文理学院马鑫老师、湖北民族大学周玉花老师、湖北工程学院付静老师分别代表小组展示了教学设计成果。指导专家给予了个性化点评与针对性建议,孙有中教授就整体汇报情况给出了总结性建议,帮助老师提升教学能力,助力教材有效使用,赋能教师专业发展。

小组汇报代表

 

  本期研修班由外研社高等英语教育出版分社李丝佳主持。

外研社高等英语教育出版分社李丝佳

 

  在为期两天的研修中,参班教师认真聆听,踊跃提问,积极互动,共同探索了跨文化思辨育人理念,深入剖析和探索《新未来》设计思路。期待此次研修班能有效助力教师理解育人新理念,探索教学新模式,推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

  *包括本期研修班在内的“全国高等学校外语学科中青年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特别设置为期两周的回放,便于参班教师复习消化。

  外研社将继续努力推动教师发展共同体建设,帮助教师切实提升教育教学能力,助力外语教师做好“经师”、善为“人师”,培养更多有家国情怀、有全球视野、有专业本领的复合型人才。

 

乐思奖获奖名单

  本次研修时间过半,一天的研修内容丰富,干货满满。上午孙教授和陈教授的讲座给我带来满满的职业荣誉感,了解到新时代的外语教育到底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了解到未来的复合型人才需要具备什么样的素养……至于如何教学,如何教好学的问题,也在之后三位老师分享对教材使用的实际体验中得到解答,认识到一线的教师不是在教教材,而要善于用教材教。下午两个半小时的集体讨论备课充分感受到团队的力量,专家老师平易近人,有问必答,头脑风暴帮助大家答疑解惑,犹如醍醐灌顶。

——云南警官学院 陈老师

 

  一天的研修,既有高屋建瓴的理论指导,又有具体的使用案例的分享,再加上一下午的小组讨论,真的是收获满满。很早就关注《新未来大学英语》这套教材,很喜欢这里面的跨文化思辨的理念和体验式教学和学习理论的实际应用。

——河北水利水电学院 刘老师

 

  我们学校在过去的一学年首次使用了《新未来大学英语》,这是一套有前沿性、高阶性和挑战度的教材,紧跟人才需求的新变化,契合国家和社会对人才的培养。我们学校的教师和学生都很喜欢这套教材……通过聆听今天专家和老师们的讲座,我从理念和实践两方面对跨文化思辨育人教学理念与《新未来大学英语》这套教材的教学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也对大学英语教学有了一些新思考、新思路、新收获。

——郑州商学院 程老师

 

  本次工作坊为自己的教学又提供了更多的新思路,对于跨文化思辨能力的培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孙校长提出“在用中学”,脚手架教学,全球胜任力和深度学习的理念,听了陈老师的讲座后印象特别深刻的是陈老师提出的要关注教学生态,根据学情具体分析,设计相应的教学活动。此外山东师范大学陈琳琳老师分享的结合学生专业背景来设计学生任务,文华学院张老师分享的新未来大学英语的本土化应用等等,都扩充了之前对于思辨英语课堂的理解,也希望将我在今天学习到的教学理念能更好地运用在未来自己的课堂中。

——湖北工程学院 付老师

 

  因本校目前采用的教材为《新一代大学英语》,此次参加工作坊的原因是想了解最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打开自己的眼界。听了今日的讲座后,受益匪浅,从宏观的角度上了解了新未来教材的编写意图和设计理念。我认识到了培养学生跨文化思辨能力的重要性,更清楚了critical thinking的内涵。通过几位老师实际课堂设计的分享,也打开了我的思路,增强了信心,要更加认真地分析学生,分析教材,思考什么是学生真正需要的,去设计和创建自己的课堂生态。希望通过不断地尝试新的教学模式,能够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内驱力,真正能实现语言的工具性和人文性。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 方老师

 

  虽然之前也对《新未来大学英语》有所耳闻,我也对它的独特设计和创新模式充满向往和期待,幸运的是此次研修是我第一次正式全面地认识它,果然全程干货满满,精彩不断。我边听边做笔记,也不断拍下重要内容,仿佛回到了上学时期的课堂,激励着自己做一个合格的“经师”和“人师”。如果说两位专家是从理念、模式、方法等宏观方向及统领全书的高度给与老师们一些宝贵的教学指导,那么两位老师也从教学的实践角度给了老师们非常有用的经验分享,比如怎样教材“本地化”,以及如何“跨学科、融学术”。最后的小组讨论环节我也是受益匪浅,能和来自各个学校的优秀老师们共同备课,互相交流非常荣幸,尤其是在张虹教授的指导下和组长的组织下,我们讨论的非常成功。感谢外研社给了我向各位英语教学大咖学习的机会!

——内蒙古鸿德文理学院 姚老师

 

  视听说的教学,可能是我目前最找不到教学灵感的课程。但今天上午杨莉芳教授就如何在教学中实现多元能力融合培养,让我受益匪浅。 我理解了大学英语沟通能力的内涵及课堂教学设计中以沟通为导向的听说读写教学活动,转变对传统教学路径的依赖。教学设计任务需要具备真实性、综合性,从而提高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和有效的沟通能力。 

——成都大学 彭老师

 

相关推荐

X

打开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