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思辨育人教学理念与实践:以《新未来大学英语》为例

2021.07.22 - 2021.07.23 北京

主讲专家: 孙有中潘海英杨莉芳曹巧珍高秀平

价格:¥1600.0

 

我要报名1627055999000

  站在“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点,中国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正逐步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心。为服务我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高等外语教育应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培养具有中国情怀和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国际化人才。面对新形势与新使命,外研社与牛津大学出版社合作研发、全新推出《新未来大学英语》系列教材,以独创的跨文化思辨育人理念为指导,将跨文化、思辨与育人三位一体融入语言教学之中,有效拓展外语教学的维度与效度。

  为帮助高校外语教师深入理解跨文化思辨育人理念,以理念升华教学实践,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与教育研究中心和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将于2021年7月22—23日于北京举办跨文化思辨育人教学理念与实践:以《新未来大学英语》为例研修班,特邀北京外国语大学孙有中教授、吉林大学潘海英教授、北京外国语大学杨莉芳副教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曹巧珍副教授、北京语言大学高秀平老师、内蒙古民族大学张苏扬老师、青岛科技大学孟婧副教授、文华学院李玲副教授、湖北理工学院袁媛老师等来自国内多所高校的专家学者与一线教师,结合《新未来大学英语》剖析跨文化思辨育人理念内涵与落实路径,分享教学实践与授课经验,以期为外语教师提供全新的教学理论视角,进一步提升外语教学能力与人才培养质量。

 

【研修日程】

孙有中

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高等学校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教育部新文科建设专家组成员,国家教材委员会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专家组成员,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中外人文交流教育基地专家组成员,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英语教学研究分会会长,中国翻译协会常务副会长兼跨文化交流研究委员会会长,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国际传播分会会长,国际应用语言学学会(AILA)国际委员,亚洲英语教师协会(AsiaTEFL)副会长,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教材研究中心(大中小学外语国家教材建设重点研究基地)主任,《国际论坛》主编。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外语教育、外语教材、跨文化研究、国际传播、美国研究。

潘海英

吉林大学公共外语教育学院院长、教授,中国社会语言学学会副会长,中国语言学会语言政 策与规划研究会理事,吉林省大学外语教学研究会副会长。主要研究方向为语言政策与规划、外 语教育与教学等。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华学术外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一般项目以及 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线下)等多项课题/课程,发表学术论文多篇。曾获“宝钢优秀教师奖”“吉 林省拔尖创新人才”(第三层次)、“吉林省有突出贡献专家”等荣誉称号。

杨莉芳

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中国外语测评中心(CLA)研究员,美国教育考试服务中心(ETS)中国区测评专家,中国外语测评基金学术委员会委员,《外语教育研究前沿》(原名《中国外语教育》)审稿专家。主要研究方向为语言测试、二语习得、外语教学。曾主持省部级项目、校级项目5项,参研省部级课题5项。近年出版的主要研究成果包括专著1部、编著2部、教材6部,以及在CSSCI期刊发表论文多篇。从教以来,连年获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优秀教师奖,获北京外国语大学基础外语教学优秀奖“陈梅洁奖”、北京外国语大学优秀教学奖、北京外国语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负责多项高利害测试研发工作,多年以来担任高校外语教师教学及测评培训工作。

曹巧珍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副教授。在《中国外语教育》等期刊发表十余篇教学研究论文,主持或参与多项教改项目,参与多套高校教材编写工作。曾获“北京市教学基本功比赛一等奖”、“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团队)、“北京市教育创新标兵”、“外研社‘教学之星’大赛全国总决赛亚军”(团队)等多项教学奖和荣誉称号。

高秀平

北京语言大学应用外语学院通用英语系主任,讲师。研究方向主要为认知语言学。主持第十一批“中国外语教育基金”重点项目一项,参与首批国家级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英语经典阅读"课程建设。近几年出版译著4本,参与编著教材3部,在Applied Linguistics Review、《外语教学与研究》等SSCI、CSSCI期刊发表论文7篇。主讲课程"英语通俗语言学"获中国远程教育大会"2019年高等学校精品在线课程"。

新理念促多元能力 新思路助立德树人——

记“跨文化思辨育人教学理念与实践:以《新未来大学英语》为例研修班”

 

 

  7月22—23日,外研社2021年暑期全国高校外语教学研究与教师发展系列研修班第三期——跨文化思辨育人教学理念与实践:以《新未来大学英语》为例研修班在北京成功举办。本期研修班特邀北京外国语大学孙有中教授、吉林大学潘海英教授、北京外国语大学杨莉芳副教授、北京语言大学高秀平老师、青岛科技大学孟婧副教授、文华学院李玲副教授、湖北理工学院袁媛老师、内蒙古民族大学张苏扬老师主讲,以《新未来大学英语》为例,深入剖析全新提出的“跨文化思辨育人理念”的内涵与落实路径,分享教学实践与授课经验,同时探讨在通用英语中培养职场能力与学术能力的理念与策略,以期为近200名参班教师提供全新的教学理论视角与设计思路,进一步提升外语教学能力与人才培养质量。

 

  本期研修班由外研社高等英语教育出版分社大学英语部主任高阿敏主持。面对新环境、新理念、新格局,高校外语教师需不忘立德树人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坚定“育人者必先育己,立己者方能立人”的信念。在此背景下,外语教师需要新理念、新思路,希望本期研修班能够帮助参班教师深入理解跨文化思辨育人理念,从而将思辨能力、跨文化能力与育人三位一体融入语言教学之中,有效拓展外语教学的维度与效度。

 

外研社高等英语教育出版分社高阿敏

 

理念阐释 教材剖析

 

  孙有中教授作了题为“跨文化思辨育人”的专题讲座,对该教学理念的内涵进行了深入细致的阐述。他首先解析了大学英语教学面临的新形势——一流课程的建设、课程思政的开展、教学方法从“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的转变趋势等,无一不在对大学英语教师提出新要求。面对新形势,《新未来大学英语》以全新的跨文化思辨育人理念为指导,通过体验式学习和混合式学习的方式,借助跨文化语言交际活动、思辨语言交际活动、以及跨文化与思辨融合的语言交际活动,能够有效帮助学生提高语言能力,融合培养以跨文化能力和思辨能力为核心的多元能力,促进立德树人。孙教授最后以六个单词精准概括了《新未来大学英语》的特色:fascinating, up-to-date, transferable, uplifting, rewarding, easy(“future”),期盼大学英语教师能借助这一新理念与新教材,开拓大学英语教学的崭新未来。

 

北京外国语大学孙有中教授

 

  随后,高秀平老师以“跨文化思辨育人理念落实与活动设计”为主题,阐述了该理念如何体现在《新未来大学英语》的宏观和微观设计之中。高老师首先从难度、级别、分册语域、单元结构四个维度梳理了教材整体概况,并以《新未来大学英语综合教程1》Unit 4为例,从单元主题、主角与剧情设定、输入素材与产出任务的关联、能力培养在活动设计中的具体落实等层面,详细分析了跨文化思辨育人教学理念的具体体现,同时为实际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北京语言大学高秀平老师

 

               

扫码或点击查看《新未来大学英语》系列教材

 

实践分享 教学示范

 

  教学实践分享板块中,孟婧副教授、李玲副教授和袁媛老师分别结合各自院校不同的校情与学情,从教学设计、教学建议、应用成效等多个方面分享了《新未来大学英语》的试用经验与感悟。孟婧副教授以每单元6课时的教学安排进行授课,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方式,加大过程性考核比重,增加高阶能力考核点,有效提升了学生学习兴趣与多元能力,该课程已被评为2021年第二批山东省一流本科课程。李玲副教授的教学安排为每单元8课时,以“三线索”——主题内容线+能力线+思政育人线——设计单元教学,采取“以学生为中心”“学用一体”的教学方法,在教学各环节采取“本校化”等创新设计,教学成效显著。袁媛老师的教学安排为每单元10课时,从教材内容、教学设计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分享,展示如何结合学生的实际备考需求深挖教材内容,依托项目驱动和小组互动实现学以致能、学以促考,学生在各类竞赛中表现优异,能力提升明显。

 

青岛科技大学孟婧副教授

文华学院李玲副教授

湖北理工学院袁媛老师

 

  在三位老师的分享之后,内蒙古民族大学张苏扬老师以《新未来大学英语综合教程1》Unit 3的完整单元内容为例进行了教学示范。张老师结合本校情况,从学情分析、课时分配、教材内容选取与处理等方面分享了教学设计思路,梳理了各教学环节目标落实与活动实施步骤,向参班教师具体展示如何使用《新未来大学英语》开展实际教学。张老师最后提到,过去一年使用教材从刚开始的困惑到后期的享受,打造了师生学习共同体,自己的教学能力和学生的多元能力得到同步提升。

 

内蒙古民族大学张苏扬老师

 

  为加深参班教师对新理念的理解,研修班特别设置教学设计实践环节。全体参班教师以《新未来大学英语综合教程1》Unit 6和《新未来大学英语综合教程2》Unit 1为例,设计一个单元的教学方案。北京工商大学唐亦庄老师、青岛科技大学陈超老师、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宋博老师、华中农业大学艾蓉老师、湘潭理工学院孙远老师和燕山大学高灵新老师代表各自小组进行了精彩的教学设计分享,几位主讲专家给予了个性化点评与针对性建议。这一环节极大促进了教学的交流分享,有效提升了研修效果。

 

小组活动成果展示

 

职场学术 拓展外延

 

  为进一步赋能大学英语教学,兼顾大学英语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在培养通用英语能力的基础上,也应同步注重职场能力和学术能力培养。杨莉芳副教授作了题为“通用英语中职场能力培养理念与策略”的发言。她指出,职场能力既是人才发展的必备素养,也是《大学英语教学指南(2020版)》的明确要求。随后,她以《新未来大学英语3A》(职场篇)为例,探讨了在大学英语教材设计与教学环节中,如何实现语言能力、职场能力、跨文化能力和思辨能力等综合能力培养,以及如何利用产出导向和体验式学习,设计层层递进的职场任务与活动,并最终实现全方位育人。

 

北京外国语大学杨莉芳副教授

 

  潘海英教授则阐述了如何在通用英语中进行学术能力培养。她点明了培养学术能力是学生个人发展和专业学习的必然要求,并对学术能力的基本培养原则和能力框架进行了界定,随后基于《新未来大学英语3B》(学术篇)阐释了有效培养学术能力的手段,即培养多种语言技能、设计多种任务类型、搭建产出导向的脚手架以及设定真实多样的学术场景。最后,潘教授对于如何使用教材提出了建议,她指出广大教师应从角色和实施方式等方面进行转变,在使用教材时应动态调整、灵活运用、持续反思,从而实现更好的教学效果和教学体验。

 

吉林大学潘海英教授

 

  在为期两日的研修班中,参班教师专注聆听专家讲座,热情交流互动,认真撰写反思日志,积极参与小组探讨,从理念和实践两方面深入探索了跨文化思辨育人教学理念与《新未来大学英语》这套教材。期待各位老师带着对大学英语教学的新思考和新收获,打造更有温度、有情怀、有跨文化思辨育人内涵的课堂,开启大学英语教学的新篇章!

 

 

  经过一天的培训、学习,最大的收获是详细了解了孙有中教授提出的跨文化、思辨、育人三位一体的理念,以及如何在实际教学操作中去贯穿使用这一理念。

——邹老师 石河子大学

 

  “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新未来大学英语》通过设定任务、项目,以任务推动学生完成学习过程,通过做而学(learn by doing),通过反思而学习(learn by thinking)。“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生在完成任务中,习得了语言知识,并把语言知识内化成语言技能,同时培养了跨文化交际能力和思辨能力。

——李老师 苏州科技大学

 

  《新未来大学英语》的课程设计理念符合新时代大学生的培养要求,其中材料选择有很强的育人功能。通过任务式、合作式、项目式、探究式、混合式的教学方式,将学生从被动学习状态转向主动学习状态,勤加思考,培养创造性和创新型人才。

——牛老师 山西师范大学现代文理学院

 

  今天听了孙教授和高老师对《新未来大学英语》的介绍,感到非常振奋:外研社为大学英语教学贡献了这么有前沿性、高阶性和挑战度的教材,紧跟人才需求的新变化,积极回应了国家和社会对人才培养的关切。这一定是一本师生都很喜爱的教材。

——苏老师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

 

相关推荐

X

打开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