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外语慕课建设:选题、设计与实践

2019.05.31 - 2019.05.31 杭州

主讲专家: 汪琼王志茹翁恺

价格:¥1200.0

 

我要报名1559318399000
【研修内容】
 
一门慕课的产生:从选题设计到制作应用
 
慕课选题与教学设计
 
基于慕课的混合式教学实践
 
慕课观摩讨论与点评
 
如何根据数据改进慕课质量
 
 
 

汪琼

计算机软件博士,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数字化学习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电子学会现代教育技术分会主任委员,教育部“教学信息化与教学方法创新指导委员会委员,教育部高教司在线开放课程项目专家组成员。近五年致力于组织建设教师教学能力提升慕课,所在团队已开设4门慕课,累计注册50万人次。其中《翻转课堂教学法》《教师如何做研究》分获2017年、2018年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称号。曾获北京市信息化先进个人,北京市教学成果一等奖、二等奖,北京大学教学成果奖等。研究兴趣为MOOCs教学设计与数据分析,e-learning环境与教法,智能教学系统,教师专业发展网络社区,教育技术理论与研究方法。

王志茹

湖北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教育技术应用、教师教育、学习者因素等。负责并主讲的课程《英语畅谈中国》获评2014年湖北省精品视频公开课、2018年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2020年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先后在各类学术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主编《英语畅谈中国文化》等3部教材;主持省部级等各类科研项目21项,其中3项获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先后获得全国模范教师湖北名师,湖北大学教学名师等荣誉称号。

翁恺

浙江大学计算机学院教师,长期从事教学工作,主要讲授包括C、C++、Java程序设计、程序设计语言原理、计算机体系结构、嵌入式系统等课程。2018年入选中国高校计算机专业优秀教师奖励计划,曾获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2018年度)、二等奖(2014年度)各1项,浙江省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2016年度、2014年度),获2018年度浙江大学永平杰出教学贡献奖、2014年度浙江大学唐立新教学名师奖等。他在中国大学MOOC开设了C语言程序设计、Java语言程序设计等课程,是目前选课人数最多、最活跃的课程之一,是累计选课人数最多的教师之一,累计选课人次238万,单次选课最高28万人。他曾获中国大学MOOC年度杰出教师奖。他的程序设计入门C语言和零基础学Java两门课程被认定为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

MOOC:封装的教学智慧

——记高校外语慕课建设:选题、设计与实践研修班

 

  2019531日,由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和浙江大学外国语言文化与国际交流学院主办,浙江大学外语学院教师发展中心、全国德语教师发展中心承办的“高校外语慕课建设:选题、设计与实践研修班”在浙江大学成功举办。来自全国20余所院校的近百位高校外语教师齐聚浙江大学,就外语慕课的选题、制作、应用等问题进行探讨。

 

图片研修现场

 

  本次研修班特邀北京大学汪琼教授、湖北大学王志茹教授浙江大学翁恺副教授,通过班前线上慕课观摩、班中专家讲解与讨论评析相结合的方式,指导参班教师切实解决设计慕课过程中如何选题、如何设计、如何制作和如何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等问题。

 

  开幕式由浙江大学外国语言文化与国际交流学院副院长李媛教授主持,浙江大学外国语言文化与国际交流学院院长程工教授、浙江大学本科生院教学研究处副处长谢桂红老师和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高等英语教育出版分社副社长孔乃卓等出席了开幕式。谢桂红副处长在开幕式上致辞,欢迎广大参班教师的到来,并宣布了浙江大学外语学院教师发展中心的成立。程工院长介绍了浙江大学外语学院的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教学管理等方面的基本情况,希望能通过研修促进慕课建设,引领外语教育的发展。随后,孔乃卓副社长致辞,对浙江大学外语学院教师发展中心的成立表示祝贺,并回顾了外研社与浙江大学多年来的密切合作,对浙江大学一直以来的支持表示感谢,分析了目前国内外语教学改革和教师发展的挑战与机遇,期望老师们能够通过本次研修学有所思,促进新知。李媛副院长介绍了近年来浙江大学的教学改革与教师发展工作,指出此次研修班的举办是浙江大学外语学院教师能力提升计划的重点内容之一,希望老师们借此机会与专家就慕课建设等问题进行深入交流与探讨。

 

图片

李媛副院长主持开幕式

 

图片

谢桂红副处长宣布浙江大学外语学院教师发展中心成立

 

图片程工院长在开幕式致辞

 

图片

孔乃卓副社长在开幕式致辞

 

从无到有:聚焦慕课设计与制作

 

  翁恺副教授从慕课的概念引入,介绍了慕课的选题、教学设计、教学手段、视频制作、课程运营等多方面的内容。翁老师指出,慕课选题可以分为“选大题”和“选精题”两种方式,针对基础课、通识课、科普课等量大面广的课程或社会热点、特定研究方向、无法进入培养计划的课程等受众面较小的课程进行设计。通过对不同学生群体、学习环境、学习手段的分析,翁老师详细解析了慕课教学设计中的注意事项,指出应把握良好的教学节奏,结合慕课多样化教学手段的运用,对课程进行及时反馈,快速迭代。同时,翁老师强调应设计如何让学生通过视频学习知识,而不单是将课程录制成视频,并提醒老师们应设计有效的评价体系,结合良好的课程推广,使得自己制作的慕课真正发挥其价值。

 

图片翁恺副教授

 

  汪琼教授以“MOOC:封装的教学智慧”为题,详细阐述了如何通过主题、容量、时长等的设计实现对课程的“封装”,指出慕课是专业知识、传统教学经验与网上教学技术结合产生的教学智慧。汪教授指出视频是“教学场景”的封装,有多少种教学场景就有多少种视频表达方式,可以在课堂教学、实地教学、办公室等场景中,通过演讲、对话等形式录制慕课,形成讲授型视频、实践/操作型视频或多人场景视频。与此同时,可以通过多样化的视频制作技术,充分发挥慕课的集成、便携与跨平台优势。汪教授也强调了练习在慕课中的重要性,指出练习题是“教学目标”的封装,不仅仅是评价手段,更是促进学习的方法,可以通过同伴互评、慕课论坛等方式充分发挥评价的作用。最后,汪老师指出在线课程是“学习活动”的封装,在优秀的慕课中,教师将教学经验融入课程设计,使得学生可以很好地完成自主学习。

 

图片汪琼教授

 

探索实践:基于慕课的混合式教学

 

  王志茹教授以慕课《英语畅谈中国》为例,介绍了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实践及混合式教学中的不同模式。王教授首先介绍了《英语畅谈中国》这门课程从全校公选课、大学英语后续课到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的发展过程,及配套的教材《英语畅谈中国文化》。王教授指出,混合式教学通过慕课、视频公开课等在线教育课程,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或配合学校及学习中心的监督进行学习,线上与线下模块相匹配,具有整合性。接下来,王教授结合《英语畅谈中国》慕课,详细阐释了基于慕课的混合式教学中的三种模式:教师主导模式、学生主导模式及教师学生双主导模式。王教授结合教学实践详细阐述了各自的优缺点,并结合课程实例,展示了其在真实课堂中的应用,及应如何充分发挥混合式教学的优势。

 

 图片王志茹教授

 

  结合参班教师对《英语畅谈中国》慕课的课前观摩,课上各位参班教师对该课程中的优点与问题进行讨论,专家对大家的问题进行了逐一解答,并进一步对课程进行评析,期望能够在慕课设计与混合式教学实践方面给各位老师带来新的启发。

 

参班教师与专家进行交流

 

深挖数据:提升慕课课程质量

 

  慕课的制作投入较大,如何通过各个环节的数据分析,最大限度提高慕课质量,成为老师们关注的一大问题。汪琼教授以《翻转课堂教学法》慕课为例,结合大量的数据分析,向老师们展示应该如何依据数据分析改善慕课的课程质量。汪教授指出,选好题是慕课成功的开始。慕课选题可以结合自身的团队积累和资源,对学员受众进行年龄、职业等层面的数据分析,并结合竞品分析,使自身的课程在资源开发、课程设计、教学理念等方面具有区分度。在“如何通过设计留住学生”这一层面,汪教授指出,可以通过学生调研数据、课程工作量、课程人数变化、交互体验等数据的分析,改进课程设计,充分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汪教授结合对《翻转课堂教学法》中资源数量、视频时长、主题讨论、文档数量、测试得分等方面的数据分析,讲解了应该如何通过数据驱动课程改进,并启发大家在慕课开课过程中要不断思考,进一步优化组织管理模式,通过不懈的努力打磨出成熟的慕课课程。

 

  知识在交流和互动中不断产生和构建,一天的研修虽然短暂,但高强度的课程使参班教师对外语慕课的选题、制作、设计、混合式教学实践与后期维护等各个方面都有了更为全面和深刻的认识。愿老师们将所学付诸实践,在慕课建设领域开拓一片更加广阔的天地,努力建设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金课”!

 

图片研修班合影

 

1. 三位教授从MOOC设计与制作、封装的教学智慧、混合式教学实践的角度,系统的介绍了慕课的知识。教授从切身的实践梳理了慕课制作的经验,对于在课堂教学思维的教师来说,在教学计划、执行、互动上提出了许多优秀的互补方案,丰富了知识分享和交流的界限。通过课程的研修,获益良多,尤其是在知识传播、媒体制作技术、师生互动上,提出了许多富有建设性的方案。
 
2. 各位老师从不同的角度展现了慕课的教学理念、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使我对慕课的了解从零到有,对未来开设慕课有很大的指导。 今天听课的感受是慕课拍摄是需要一个团队密切合作的过程,一个好的慕课也需要不断锤炼与打造,加上后期的研究才能成为精品,否则就会有为慕课而慕课之嫌。 
 
3. 老师们风趣的语言,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完整的知识体系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体会到了高效教育工作者的不易,为了本不应督促学习的成年人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4. 通过本次研修,我明白了如何将表面性的趣味与一门课程一般所包含的严谨、长期的性质相结合,不流于表面,不成为简单的传统课堂的复制品,是值得反思的
 
5. 我是德语专业的老师,国内目前德语专业相关的慕课开发还远远落后于英语。怎样把慕课真正应用在多种专业必修、选修课的教学中,我还需要与我的同事们进行讨论、研究。慕课的形式也许在语言基础课中的应用范围会小于其他专业课,如国情,跨文化交际,文学赏析等,但我相信一定会有用武之地。
 
6. 聆听了各位专家的讲座后,发现一门优秀的慕课的诞生,首先要充分考虑授课对象,目标听众,在线下传统课程注重内容的基础上,线上课程还应充分考虑课程的视觉效果和传达方式。
 
7. 听完专家生动风趣地讲解后,本人对选题、设计的思路更加开阔,也从他们的鼓励中获得更多信心,慕课建设目的之一是促进学生间的合作,但建设过程也促进了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本身也是推动终身学习氛围形成的发展趋势。
 
8. 慕课作为线上课程,是对线下学习一个非常好的补充和扩展,专家们用实际的案例生动形象地展示了其中的利与弊。在互联网+时代如何建设好一门好的慕课,如何让广大受众真正受益,而非跟风,一窝蜂地开出各种线上课程,是需要教育工作者们深思熟虑的。
 
9. 翁恺老师和汪琼老师对于慕课选题和具体的教学设计给出了很好的启示,对我们之后自己进行选题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意义。通过聆听王志茹老师具体慕课案例分析,我认识到了慕课建设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对于具体教学设计的实际应用有很好的指导。
 
10. 新的教育技术正在改变着传统的教学方法,颠覆着教育理念,这是场不可阻挡的教育革命。然而,形式服务于内容的同时,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改造内容,所以,随着MOOC这种视频教学的介入,教育的本质会不会改变是值得思考的。
 
11.  作为一名语言教师,我觉得慕课的设计理念可以对传统课堂带来一定的借鉴意义,但是语言课堂需要借鉴大量鲜活的语言资料,这可能是让大多数学生收益的一个重要手段。所以,正如一些学员指出的那样,版权问题将是语言类课程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12. 本次活动信息量很大,讲员的讲解也很到位,干货很多,总体收获很多。MOOC与传统课堂的不同体现在教学手段,路径,评估等很多方面,教师要勤于练习,精于钻研,勇于创新。MOOC是封装的智慧,包罗万象,提供一个让教师发挥和成长的平台。
 
13. 我系统地了解了目前国内慕课发展状况,慕课从选题到制作,以及授课等一系列的知识。老师讲课生动,深入浅出,涉及了理论,也讲解了实例。作为初涉慕课的外语教师,觉得收获非常大。
 
14.  教学多年,在课程设计上确实有时会陷入极大的瓶颈,本次MOOC培训让我深刻意识到与时俱进的重要性,在新环境中,教师应由传统的‘说书人’的角度转变为重视同学生互动,不断提高自身教育水平的‘参与者’的角色。这种转变并不轻松,它对前期的课程设置,中期的课程参与及后期的课程跟进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15.  全天的研修课程理论与实践并重,感觉非常有收获。尤其是目前自己正好在参与一个慕课团队,有一些实践方面的建议非常实用,例如选材的版权问题,录制过程中如果出错的应对策略,教师在镜头前能遇到的状况等,这些将对自己目前的课件修改和课程录制起到很好的引导作用,感谢专家和所有工作人员的辛勤劳动!
 
16.  非常感谢主办方能为我们提供这样宝贵的学习机会,讲座中对于如何开展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课堂的节奏,教学手段,如何制作好的慕课视频等方面的内容对我非常有帮助,让我特别感兴趣的是对于教学数据的分析以及制作剪辑视频方面技巧的讲解。
 

相关推荐

X

打开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