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与社会系列讲习班——文学批评理论专题

2019.07.21 - 2019.07.22 兰州

主讲专家: 王守仁程朝翔何成洲殷企平杨金才方红

价格:¥1600.0

 

我要报名1563811199000

  随着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高度,培养人文关怀与提高人文素养成为迫切需求,文学作为时代生活的文化表征,人生体验的审美表现,对人的影响和精神塑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自有文学作品以来,文学批评也随之不断发展。作为文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文学批评构成了文学理论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既推动文学创作,影响文学思想和文学理论的发展,又推动文学的传播与接受。

 

  针对外语教师对外国文学研究的需求,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与教育研究中心与南京大学当代外国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中国外国文学学会英语文学研究分会、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将于2019年721-22在甘肃省兰州市举办“文学与社会系列讲习班——文学批评理论专题”,邀请国内外国文学界知名学者主讲,汇聚高校外国文学专家参与研讨。研修内容将围绕文学批评理论概述及核心概念文学批评理论的应用等方面展开,我们诚邀您与各位专家及同仁共聚兰州,深度探索文学批评理论!

 
【研修内容】
 

· 文学批评理论概述

· 核心概念(如文学的事件性、操演性、他者、共同体、生态批评思想观念等)的深度讲解

· 文学批评理论的应用

 

【研修日程】

 

王守仁

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中国外国文学 学会副会长,教育部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组副组长(2002-2006)、大学外语 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2006-2017)。主要研究方向为英美文学与英语教育。出版《战后 世界进程与外国文学进程研究》(4卷)等多部著作,发表论文150余篇。主持包括国家社会科 学基金重大项目在内的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项目,主持的教改课题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2018)和二等奖(1997、2005),曾获首届国家级教学名师奖、“宝钢教育基金优秀教师”特等 奖、“江苏省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入选首批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万人计划”)。

程朝翔

石河子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援疆)、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系教授、北京大学校务委员会委员、北京大学外国戏剧与电影研究所所长、中国外国文学学会英语文学研究分会副会长、中国外国文学学会英国文学分会副会长、全国美国文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比较文学学会中美比较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全国翻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曾任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中国外国文学学会英语文学分会会长、《国外文学》主编、北京大学语言中心主任、教育部英语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委员。

何成洲

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博导,艺术学院院长,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江苏省比较文学学会会长,教育部艺术学理论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毕业于挪威奥斯陆大学,获博士学位。入选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工程”、中组部“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主要研究领域为:英美文学与文化、欧美戏剧、比较文学、跨文化研究、北欧文学、性别研究、21世纪批评理论。在国内外出版中英文学术著作10余部,在国内和国际学术刊物上发表了学术论文近百篇,其中英文论文约40篇。目前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当代欧美戏剧理论前沿问题研究”(项目编号:18ZD06),担任首席专家,同时担任国家社科基金“中华外译”重点课题主持人(项目编号:17WJL006)。曾任南京大学-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中美文化研究中心中方主任,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级研究院副院长。曾被授予挪威“易卜生奖章”(2002),担任国际易卜生委员会主席。

殷企平

杭州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兼任浙江省外文学会会长、中国外国文学学会英国文学分会副会长等。主要从事英语语言文学教学,主要研究方向为英国小说、英国文化和西方文论。在相关领域代表著作有《推敲“进步”话语──新型小说在19世纪的英国》、《“文化辩护书”──19世纪英国文化批评》和《英国小说批评史》,另发表专著3部、译著4部、教材5部、论文151篇(大都发表在国内外权威或核心刊物),其中25篇由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近年来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4项,其中重大项目1项、重大项目子项目1项。获国家第七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国家第六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三等奖和浙江省第十六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各1项、国家优秀图书三等奖1项、上海市优秀图书奖1项、省社科成果二等奖2项、省社科成果三等奖2项。

杨金才

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当代外国文学》主编,国家级人才项目特聘教授,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主要研究领域为现当代西方文论、英美文学、比较文学、英语国家社会与文化。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重点项目、一般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项目等多项,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论文200余篇,出版专著5部,教育部国家级规划教材4部,编、译著14部和其他教材多部。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方红

香港大学博士,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南京大学高级研究院客座研究院、首都经济贸易大学自然文学研究中心兼职教授。主要学术兴趣集中在美国自然文学、生态批评、美国非裔文学、华裔文学、英语女性文学、女性成长小说等方面,发表“后田园主义的中间风景理想”、“喻指理论:《诺顿非裔美国文学选集》的文学史观”等二十多篇学术论文,代表作有《华裔经验与阈界艺术—汤亭亭小说研究》,承担并顺利完成国家社科项目“当代美国自然书写研究”。

掌握批评理论,探索文学世界

——记文学与社会系列讲习班之“文学批评理论专题”

 

  2019年7月21—22日,由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与教育研究中心、南京大学当代外国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中国外国文学学会英语文学研究分会、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和南京智慧在线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共同举办的“文学与社会系列讲习班——文学批评理论专题研修班”在兰州成功举办。

 

  本期研修班特邀南京大学王守仁教授、南京大学朱刚教授、北京大学程朝翔教授、北京外国语大学张剑教授、南京大学何成洲教授、杭州师范大学殷企平教授、南京大学杨金才教授和方红教授八位主讲专家,与来自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的300余位教师聚焦文学批评理论,共同探讨了文学与社会的关系,各种文学批评理论的来龙去脉及其在外国文学研究中的应用等问题。

 

研修现场

 

  开幕式由外研社高等英语教育出版社分社副社长段长城主持,她结合国家对高等教育的新要求和对教师团队发展的新期望,强调了外语教师所承担的“育人”重任,并和参班教师共同回顾了外研社建社40年来为外语人所做出的努力和贡献及外研社2019年暑期系列研修班的设计理念和计划。王守仁教授在开幕式致辞,介绍了系列讲习班的策划背景,感谢各位主讲专家、南京师范大学吕洪灵教授和外研社工作团队的精心筹备。王教授强调,教师发展要从专业发展、教学发展、个人发展和组织发展等多方面着手,特别是个人发展旨在确保教师在整个职业生涯中始终具有动机、兴趣、活力和产出。

 

王守仁教授开幕词

 

外研社高等英语教育出版分社段长城副社

 

 析读文本,破与立中拓宽视角

 

  王守仁教授的讲座以“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和文学批评史的编写”为题,他首先详细阐释什么是文学理论,什么是文学批评,文学理论具有元思维、构建观念体系的特征,而文学批评则从文学作品出发。王教授以Gilbert & Gubar的女性主义批评论著《阁楼上的疯女人:女性作家与19世纪文学想象》为例,展示文学批评对文学作品进行识别、辨析、阐释、评价。接着王教授和大家分享了自己撰写《英国文学批评史》的心得,指出进行文学研究,须要细读、析读文本,不能满足于二手文献的转述,而要研读、深入理解原作,“由自己体究”,即体察考究,体会思考,融会贯通,形成属于自己的批评思想。

 

王守仁教授


  朱刚教授发言的题目为“原来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可以这么做——理解詹明信的元批评”。他从传统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讲起,详细阐述了詹明信对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理论的发展——方法论“元评论”。在解释“元评论”五重文本的文本观和批评观之后,朱教授逐层讲解了詹明信对文学作品文本、作品中意识形态素、问题链和症候式阅读的关注。朱教授以《麦琪的礼物》等小说、音乐作品为例,示范詹明信的“元评论”如何应用于文学研究。

 

朱刚教授

 

辩证的对立:社区与他者

 

  程朝翔教授以“社区/共同体:可能与不可能之间”为题,详细介绍了文学中的社区。他首先指出文学中的社区是由阐释社区建构而成,包括“文学作品”中和“文学理论”中的社区。阐释社区使作品产生了意义,而非单纯文本或读者使之产生意义。他以多恩、阿诺德、德里达三位作家对于人类“世界”或 “孤岛”的描述为例,说明“阐释社区”造成了三位作家之间的互动。程教授阐发了德里达的“自免疫共同体”和“好客”等概念。他认为人文学科旨在深入了解社会,包括西方社会,以避免误判。社区/共同体理论为我们研判和建构不同的社区/共同体提供了借鉴。

 

程朝翔教授


  与程教授提到的“好客”概念呼应,张剑教授以“‘他者’理论和‘他者’诗学”为题,梳理了“他者”这一文论概念的渊源和从古至今各时代西方哲学家对此概念的发展与论述,并结合《鲁滨逊漂流记》等丰富的作品案例,讲解“他者”理论在文学批评中的应用。张教授指出他者的形成发生在二元对立的关系之中,而且对立的双方存在着某种不平等或者压迫关系,后现代的“他者诗学”批评旨在分析和揭露他者化过程中形成的霸权和压迫,分析他者的属下地位和反抗,通过揭露和分析,对压迫性的二元对立关系进行颠覆,实现他者的解放。

 

张剑教授


 施事的文学:操演性与文化批评


  何成洲教授对“文学的操演性”进行了全面的阐述。他首先追溯了“操演性”概念的发展历史,从言语行为理论、德里达解构批评、表演研究到性别理论等跨学科的理论旅行过程。文学的操演性理论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作为行为的文学与作为事件的文学。何教授系统梳理了希利斯·米勒、乔纳森·卡勒、伊格尔顿、阿特里奇等文学批评家的相关论述,提出从能动性、生成性等不同角度将创作过程、作家、作品、读者阅读、改编、传播、接受等关联起来开展文学研究的新思路。作为一种新的文学研究范式,“文学的操演性”拓宽了文学研究的对象、概念和方法。最后,何教授以莫言小说及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事件为例,示范如何从操演性的视角进行文学批评研究。

 

何成洲教授

 

  殷企平教授以“文化批评的来龙去脉”为题,系统地介绍了文化批评的定义和用途。殷教授首先解释文化批评是以文化学角度观察、分析和阐释文学文本的批评方式,接下来对“文化”与“文明”进行了区分,指出文化批评即针对“文明”弊端的批评活动,它反对“分离”,抗拒异化,关注人类社会的整体性与和谐性。文化批评不仅关乎文学,而且关乎政治、社会,能够形塑我们的机构。殷教授强调,文化批评对整体性/和谐性的诉求离不开想象力,而文学是最具想象力的学科。因此,文化批评的手段尽管是跨学科、多学科和超学科的,却需要以文学为中心。

 

殷企平教授

 

 观照广阔的理论:作为文学批评的世界主义与生态主义

 

  杨金才教授的讲座题目为“作为文学批评视角的世界主义”。杨教授指出“世界主义”是一个含义很广的术语,可以从政治、文化、伦理等不同角度加以界定,他为大家对比了世界主义与普世主义、多元主义、全球化和跨国主义等概念的异同。接下来,杨教授详细讲解了世界主义在后殖民主义研究、现代主义研究、文学形式研究、历史视角研究及空间文学研究中的具体体现,并为大家提供了丰富的延伸阅读文献。杨教授认为进行文学研究要在拓展理论的同时,关注“文本、语境与作者”,先文学后理论,并不忘立足中国,走向世界。

 

杨金才教授


  方红教授以“美国生态批评发展及其对景观不同的关注与理解”为题,系统讲解了生态批评理论。方教授首先简要介绍了生态主义批评四次浪潮的焦点,即聚焦绿色景观的整体主义生态批评、聚焦棕色(有毒)景观的环境主义生态批评、聚焦生态世界主义景观的全球化语境下的生态批评,以及聚焦物质主义景观的活力物质/物质女权主义生态批评。四次浪潮交错发展,彼此共存。方教授通过《地方意识与星球意识》《心灵的慰藉》等文本,向大家展示什么样的作品适合以及如何进行生态批评研究。

 

红教授


  八位专家对多种批评理论的系统阐释,开阔了参班教师文学研究的学术视野。21日晚上,参班教师们进行了分组交流,八位专家及吕洪灵教授、国防科技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王波教授走进各个小组,就教师们关心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22日上午,各组代表进行了汇报,与其他小组的教师分享讨论的收获。

 

  闭幕式上,王守仁教授在总结致辞中表示,大家的学习精神和学习热忱令人感动,希望本期研修班介绍的文学批评理论及治学分享能给大家带来启发,老师们文学研究的道路会愈走愈宽广。

 

  本期研修班汇集多位外国文学批评专家,齐聚兰州,系统讲解多种文学批评理论,参班教师积极思考,与专家学者对话、探讨,学术氛围浓厚热烈。相信各位老师将以良好的理论素养、独特的批评视角、深刻的洞察力去探索实践,在外国文学研究领域结出累累硕果!

1. 通过讲座,厘清了文学理论批评的一些重要概念,收获了一批有针对性的阅读书目,了解了一些新的学科研究项目及时代发展中的文学新方向。通过交流,一些现实中的学术困惑得以解决,学术研究的方法论也得以明确。

 

2. 张剑教授讲的他者理论及他者诗学把看似高深的理论讲得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具有较强的启发性,尤其是对如何以他者理论增强责任感这一问题的解答,既要预防被他者化、边缘化、雾化,又要防止反应过度,把握好中间的一个“度”。

 

3. 大师的精彩讲座令我受益匪浅,使我对文学批评的书写、理论及运用有了更透彻的理解。专家对文学批评相关领域及相关术语进行的解读,为我答疑解惑,拓宽视野。

 

4. 王教授为我们推荐了许多关于文学理论的经典著作,这也为我们对文学理论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帮助,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话是:“在研读文本时,不能沿着前人的思路,而是要进行自己的思考,批判性地阅读。”

 

5. 一直困惑于文学研究是应该坚持纯文本研究,还是进行文化研究。今天专家言论给了我一些启发。

 

6. 本次讲座令我受益匪浅:文学批评应研究文本,从文本出发,结合文学理论,分析作家、作品和反映的问题,提出自己的批评理念。专家结合不同文学作品进行的案例分析,使我对文学作品的解读有了更新的理解和视野角度。

 

7. 反思一下自己在指导学生毕业论文的时候过于强调文学理论,忽视了文本中所呈现出更为本真的情感和文化内涵,自己做科研时也没有深入的从文本入手,今后应更加注重此方面的问题。

 

8. 过去对理论的学习仅限于了解,并不深入,不知如何将理论应用于实践,如何结合实践有效地分析文本。通过本次学习,我得到了一些启发,将更深入地思考如何通过理论提升教学能力。

 

9. 整体来说,今天的讲座打开了我对二十一世纪比较前沿理论的研究视野。

 

10. 今天的学习中让我印象最深刻且十分赞同的是:不论研究哪位作家,都不能局限于阅读几部较为著名的作品。只有通过大量的、多角度的阅读,才能比较全面的了解一个作家及其文学创作,之后才能对该作家的作品进行更深入、透彻和全面的分析。

 

11. 每一组的大班汇报都总结了各位专家就组员提出来的问题给予的详细、耐心的解答,虽然只参加了一个分组讨论,但感觉身临其境,对其他组的讨论也了解了很多,从而获得了更多的知识。

 

12. 参加此次研修班一些具体的收获如下:应大量阅读经典的文学作品和经典的文学评论,从中学习汲取学术研究的方法范例;不读经典,无法学到新知识,有新体会,好的文学评论是来自于大量的经典积累。

 

13. 如今的文学批评分析理论太多太杂,梳理起来不大容易。今天王教授和朱教授对当今流行的文学理论提供了自己的分类和大致的梳理,并且推荐了许多相关的书籍,对我今后的批评理论学习有很大的帮助。

 

14. 几位专家学养深厚,不但分享了他们的研究成果,还分享了他们的治学经验和体会,他们对很多问题的见解独到,用我们熟悉的事件来解读复杂的文学批评理论,深入浅出,触及内心,让我印象深刻,无法忘怀。

 

15. 两天的研修班即将过去,紧张、充实、发人思考的讲座有种令人亢奋的感觉。本期研修班让我们在这么短的时间内,集中了解后现代诸多理论,不可谓不高效,令我收获满满。

 

16. 教授们从不同领域、不同视角对文学(化)批评进行的讲解令人大开眼界,受益良多,为我们今后能更好地从事科研、教学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线索、思路、建议和帮助。

 

17. 今天首先对大班汇报小组讨论的内容很有感触。参加学习的老师们都有比较深入的思考,甚至是相关的研究。本人对第四组讨论的话题“文学的跨学科研究”颇有感触。当今的文学研究站的起点更高,基本为跨学科研究,这要求我们在原有文学理论的基础上更加广泛地阅读。

 

18. 两天的培训虽然短暂,但浓缩的都是精华,让我们在短时间内对文学批评理论现阶段的研究发展情况有了一定的了解和感触。大师们的优质讲座让我受益匪浅,感受颇丰!

 

19. 第二天的学习从视野上更为宏大,既深入讨论了文学性、当前热门的文学流派,又提供了系统、清晰的介绍,从而帮助我快速了解了该理论的内容、发展历程及现存挑战,让我少了许多焦虑,多了许多好奇与渴求,收获了对文学学习、教学和研究的信心和热情。

 

20. 两天的研修后,我有了以下收获:研究领域要专、要深,但也不可过于狭隘,要在学术研究过程中拓宽学术视域;文学理论研究要深入析读,灵活运用,与文本内容自然融合;文学研究的跨学科性应适度把握,不可忽略文学之美。

相关推荐

X

打开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