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写作教学工作坊:思辨型写作
2018.07.17 - 2018.07.18 北京
主讲专家: 杨鲁新、李莉文、陈崛斌、邱枫、
价格:¥1500.0
【研修内容】
1. 英语写作教学目标、原则及方法
2. 大班模式下的英语写作教学
3. 英语写作教学中的教师反馈
4. 英语写作教学中的思辨能力培养
5. 英语写作教学研究前沿及趋势
慎思以促写,明辨以成作
——记“英语写作教学工作坊:思辨型写作”研修班
2018年7月17—18日,由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中国外语与教育研究中心和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共同主办的“英语写作教学工作坊:思辨型写作”研修班在北京成功举办。研修班特邀北京外国语大学杨鲁新教授、张莲教授、李莉文教授、邱枫副教授、陈崛斌老师担任主讲专家,围绕英语写作教学目标、原则与方法、英语写作教学中的教师反馈、英语写作教学研究前沿成果与趋势等问题,与来自全国117所高校的150余名外语教师展开深入交流与探讨。
会场全景
授理论展实践 优化写作教学
研修班上,几位专家首先结合国内外英语写作教学发展动态,同时关注《大学英语教学指南》及《普通高等学校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对写作教学的最新要求,为参班教师深入讲解写作教学及反馈的目标、原则与方法,并以北外写作教学改革实践为例,启发参班教师以英语写作实践的有效路径与具体操作。
杨鲁新教授指出,写作是一个认知过程,具有非线性、探索性、生成性、目标性和互动性等特征。教师可以尝试带领学生以写作者的眼光进行阅读,培养负责任的写作者,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在指导学生进行写作实践时,教师应关注以下方面:其一,关注学生的生活经历,尤其是其英语学习经历;其二,关注写作过程,注意以读促写和以写促读;其三,注意将写作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同时,针对英语写作反馈,杨教授提出,对于学生常见的语法错误,可适当讲解,但须抓住重点,不可铺陈过广。
杨鲁新教授
张莲教授总结国内英语写作教学面临的诸多问题,并结合北外英语写作教学改革实践,全面阐述了应如何进行英语写作课程重构,以实现语言、思维和学科能力的协调发展。首先,调整课程目标,将写作知识技巧和跨文化思辨能力作为显性学习目标纳入教学。其次,更新课程内容,注重培养学生复杂的高阶思维能力。再次,从社会文化理论视角对教学思路和方法进行再思考,创设交互的社会文化情境,引入并配置恰当的中介工具,打造写作能力发展的活动系统。最后,写作教学评价应将多种评价方式有机结合,实现从“教学的评价”、“为了教学的评价”到“评价即教学”的转变。
张莲教授
李莉文教授指出写作是实现人文教育与全人教育的有效途径。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应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写作技巧、语言特点和认知技能。在设计任务时,应体现任务的思辨性,并使之具有可操作性、有效性和复现性,通过续写、自由写作、改写等多种形式,将写作练习设计与思辨微技能挂钩。最后,李教授建议应关注顶层设计的构建,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分类培养,并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形成性评估。
李莉文教授
观说课学案例 创新课堂设计
在记叙文写作示范课中,邱枫副教授以《大学思辨英语教程 写作1》Unit 5为教学材料,首先展示了单元学习目标,带领学生分析材料并进行初稿写作。而后,对产出内容进行评价,针对初稿进行课上的同伴互评以及课下的再修正,并在此循环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邱枫副教授
在说明文写作示范课中,陈崛斌老师依托《大学思辨英语教程 写作2》 Unit 2,展示了process analysis这一说明文写作方法的教学,讲解生动,方法多样,实例丰富,为参班教师提供了有益借鉴。
陈崛斌老师
杨鲁新教授和张莲教授对两位老师的示范课进行了深入点评,并分享了实用有效的写作教学活动设计案例。杨鲁新教授特别提醒参班教师,可尝试采用问题驱动方法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为其搭建学习“支架”。张莲教授以小组课堂专题报告为例,分析了准备腹稿、小组成员讨论修改、定稿、课堂报告和共享等基本教学活动设计步骤,给予参班教师详细的方法指导与参考。
经过一天的理论学习和课堂观摩,参班教师基于《大学思辨英语教程 写作3》的单元材料设计教学方案,并将讨论成果在大班进行汇报,专家们对各组展示给予了高度肯定,并提出了中肯建议。
小组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