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语教学中的跨文化能力培养研修班(海口)

2017.12.02 - 2017.12.03 海口

主讲专家: Fred Dervin郑萱

价格:¥1500.0

 

我要报名1512316799000

Fred Dervin

Fred Dervin & #40;文德& #41; is Professor of Multicultural Education at the University of Helsinki & #40;Finland& #41;. Dervin also holds several professorships in Australia, Canada, China, Luxembourg, Malaysia and Sweden. Prof. Dervin specializes in intercultural education, the sociology of multiculturalism and student and academic mobility. Dervin has widely published in international journals on identity, the ‘intercultural’ and mobility/migration. He has published over 40 books: Interculturality in Education & #40;Palgrave, 2016& #41; and Critical Interculturality & #40;CSP, 2017& #41;. Dervin is one of the most influential voices on renewed approaches to interculturality in education in the world.

郑萱

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所助理教授、博士生导师。美国华盛顿大学英语应用语言学博士。中国翻译协会跨文化交流研究委员会常务理事。研究方向为外语教育、跨文化交际。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北京大学新冠防控专项等课题,在The Modern Language Journal、System、《外语界》《中国外语》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多篇,作为主要作者之一合著《跨文化外语教学研究》,担任TESOL Quarterly等多个SSCI国际期刊匿名审稿人。

架设沟通桥梁,促进教学科研——记“外语教学中的跨文化能力培养研修班”

12月2-3日,“外语教学中的跨文化能力培养研修班”在海南大学成功举办。本次研修班由海南省外语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和海南大学联合举办,旨在进一步探讨各高校跨文化教学与研究,推动跨文化课程师资建设,来自全国各地的近150位高校外语教师参加了本次研修。

 
研修现场
 
随着全球化背景下不同文化之间的交往与日俱增,国家迫切需要具有跨文化素质的国际化人才,跨文化沟通能力日渐成为中国大学生必备的素质。本次研修班特别邀请跨文化教学与研究领域的专家赫尔辛基大学Fred Dervin教授、北京大学郑萱老师共同主讲。课程伊始,外研社高等英语教育出版分社段长城副社长介绍了本期研修班的课程内容,并鼓励来自不同高校的外语教师与专家、同行多加交流,共同提升。海南省外语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海南大学外国语学院金山院长致开幕辞。他作为东道主向参班教师表示热烈欢迎,高度肯定了本期研修班的主题,认为“跨文化能力培养”这一主题符合时代发展的趋势,是国际化发展的需要,为跨文化教学和科研的合作交流搭建了良好的平台。
 
海南大学外国语学院金山院长
 
外研社高等英语教育出版分社段长城副社长
 
 
 
聚焦跨文化沟通,探索新型模式
 
Fred Dervin教授在第一场题为“Towards ‘new’ interculturality in education”的讲座中,首先从哲学角度引入,带领大家思考“intercultural”、“multicultural”、“transcultural”、“cross-cultural”等概念,然后阐述了文化间性(interculturality)的内涵与意义。Dervin教授认为有关文化间性的论述是具有意识形态的视角,在教育领域中,它被赋予了价值观、行为、态度等内容。他指出人们在使用“文化”一词时,常存在误解和刻板印象,并通过对东方与西方、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芬兰与美国的礼貌原则等文化现象实例,阐释了文化的内涵与文化间性的七个原则。接着,Dervin教授介绍了跨文化教学中的“赫尔辛基模型1.0”与“北京-赫尔辛基模型2.0”,指出了两个模型共同遵循的假设、理念与原则,强调“北京-赫尔辛基模型2.0”更加注重个体反思,并重点介绍了“北京-赫尔辛基模型2.0”遇见——感受冲突与差异——协商——合作与相互学习的具体步骤。
 
Fred Dervin教授
 
接下来,Dervin教授做了以“Intercultural competence in a new light”为题的讲座,他向大家介绍了跨文化研究领域的领军学者与代表性著作、跨文化能力研究的发展;介绍了欧盟委员会框架中的核心跨文化能力,包括:责任、忍耐、倾听技巧、思辨能力语言与沟通技巧、同理心与开放性等;并对跨文化能力在价值观、态度、技能、知识与批判性四个维度方面的表现做了批判性的分析。接下来Dervin教授结合一个帮助留学生进行跨文化学习生活准备的短期课程为例,向大家展示了该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步骤、课堂活动与教学效果,并通过具体的学生反馈展示了学生如何在课程中逐步反思,增强自身的跨文化敏感度,提高跨文化沟通能力,从而更好地为接下来的留学生活做准备。Dervin教授的思辨与探索视角、丰富生动的案例令参班教师拓宽了思路,并启发了大家的思考。  
 
 
深入跨文化教学,推进课堂研究
 
北京大学郑萱老师以“跨文化外语教学的反思与实践”为题,首先从自身经历出发,与参班教师分享了自己对跨文化能力内涵的理解,介绍了跨文化能力发展模式、外语课堂教学如何培养跨文化能力及学生的跨文化能力常存在何种问题等话题。接下来,郑老师以“语言、文化与交际”大学英语选修课程为例,介绍了跨文化教学课程设计、教学材料、评估形式、教学方法与技巧、课程效果等内容,并通过不同的课堂实例,具体分析了如何帮助学生消除对待文化的刻板印象,提高跨文化能力。郑老师继而结合教学实践,做了 “跨文化外语教学的课堂研究” 的专题讲解。郑老师以自己进行的“外语教学中的语言态度培养”行动研究为例,从发现问题、寻求理论支持、明确研究问题、设计教学行动、研究设计和方法等方面做了详细的阐释。郑老师同时强调了跨文化交际研究的跨学科性,鼓励大家多关注跨文化交际领域的专业组织与跨文化交际领域的前沿研究议题。
 
郑萱老师
 
 
结合现实问题,探索教学设计
 
结合两位专家的讲解,参班教师以小组为单位,对各自外语教学中跨文化能力培养实践中的问题展开了深入的讨论,并选择了典型问题共同制定教学方案。最后五位代表就提升学生跨文化敏感度、非言语交际等教学题目在大班进行了汇报。每个小组的方案都考虑到了教学目标、学生水平、教学步骤、课堂活动、评估方式等,两位专家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同时对教学方案设计中的不足之处进行了点评。
 
小组讨论
 
 
 
 
 
大班汇报
 
两天时间里,参班教师在两位专家的带领下,拓宽了跨文化沟通理论视野,提升了教学理念,交流了研究方法,带着问题来,带着收获与思考离开。跨文化能力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相信每一位老师带着开放的心态、教学的热情和科学的方法,必将提升学生的跨文化意识,使学生在新的时代以更包容、更合作的精神和素质走向社会和参与国际对话。
 
 
 
 
学员反馈:
 
通过这两天的讲座,我对跨文化能力的培养与教学科研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拓宽了思维与辩证能力,尤其是在跨文化语言教学与科研方法与方向上有了比较大的启发。
 
郑萱老师的讲解清晰明了,对于课堂上学生教学采取的各种新颖的教学方式,比如组织各种活动、如何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与参与性等内容,都非常值得今后课堂中去借鉴。
 
课堂研究直接对我们的课堂教学起作用,在课堂教学研究中反思教学这一部分内容给我的触动很大。反思教学是对我自己教学方法的一种提高。
 
最大的收获是从科研方面拓展了自己的思路,以前只是从课本上了解跨文化方面的知识,而这次从一种与时俱进的开阔视野来了解了跨文化能力的最新发展。

1.通过今天的讲座,对跨文化交际能力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对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有了一定认识,利用课程安排、活动设计更有效的培养学生此方面能力,加深印象。

 

2. 通过学习,我明确了行动研究的概念,了解了反思教学的重要性,今后会在自己的教学工作中坚持去做,郑博士的案例让我深受启发,虽然自己不搞跨文化研究,但同样可以运用到自己的课堂教学研究中。

 

3. 通过这两天的讲座,我对跨文化能力的培养与教学科研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拓宽了思维与辩证能力,尤其是在跨文化语言教学与科研方法方向有了比较大的启发。

 

4. 两天的学习,最大的收货时对跨文化有了新的认识,以前总认为跨文化解决的无非是跟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打交道的问题,只要多一点宽容和理解就能解决,但是今天的学习让我认识到跨文化是一个庞大且复杂的工程。

 

5. 今天Dervin教授的讲解十分吸引人,他对跨文化的研究涉及的范围之广让人钦佩不已,在两天的讲解接种两位专家都引用自身实际案例,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让我们对某个案例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6. 课堂研究直接对我们的课堂教学起作用,在课堂教学研究中反思教学这一块给我的触动挺大,反思教学这一块给我的触动很大,反思教学是对我自己教学方法的一种提高。

 

7. 通过今天的学习,获得很多跨文化交际教学的理论知识和课堂教学理念与课堂教学活动和步骤的设计方面知识。在行动研究方面,打算做一个小语种的教学的行动研究课题,可以借鉴郑萱博士的行动研究课程讲解知识。

 

8. 郑萱博士结合自己的研究向我们展示了如何就跨文化教学进行研究,使我深受启发,我会在今后的教学中启发学生跨文化能力,开展新的教学。

 

9. 最大的收货时从科研方面拓展了自己的思路,以前只是从课本上了解跨文化方面的知识,而这次从一种与时俱进的开阔视野来了解了跨文化能力的最新发展。

 

10. 在英语教学中合理地给学生讲跨文化交际的内容,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以及对语言的敏感性。

 

11. 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逐渐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性,在教学中不断发现自己的不足,及时进行课后反思,改进教学方法与内容。

 

12. 第二天的课把重点放在了课堂教学实践以及有针对性的行动研究上,尤其是郑博士关于语言态度视角下学生跨文化意识及能力的培养方面,为跨文化研究提供了全新视角。

 

13. 今天又是脑洞大开的一天,两位专家从实践、理论、研究方面给我们提供了很多素材、资料、北京,比如现在流行的研究领域和跨文化方面的书记,为今后的科研和教学指明了方向。

 

14. 最大的收获是从科研方面拓展了自己的思路,以前只是从课本上了解了跨文化方面的知识,而这次从一种与时俱进的开阔视野来了解跨文化能力的最新发展。

 

15. 我从跨文化的概念、理论、研究方法都学会了很多,对跨文化能力有了更加完整地、客观的理解,希望自己能够多读一些分享的书,把所学知识带进课堂,完善教学方法。

 

16. 郑萱老师的讲解清晰明了,对于课堂上学生教学才去的各种新颖的教学方式,比如组织各种活动等,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与参与性,感觉到今后课堂中也能借鉴。

 

17. 通过学习,了解到新的跨文化交际的术语、理念。、思想、理论,对跨文化交际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文化是多元的,跨文化交际是为了更好地传承与发扬优秀文化。

 

18. 通过一天的培训,我认识到了跨文化能力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跨文化能力,学习到了批评性反思如何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反思。

 

19. 了解到了interculturality相关理论,对The Helsinki model有了一定了解。下午对跨文化外语教学实践有了批判性反思,对跨文化教学的方法步骤特别是跨文化体验教学很感兴趣。

 

20. 郑萱老师对反思性跨文化外语教学模式的行动研究方案,启发了我如何开展行动研究,如何设计研究方案以及教学设计。

相关推荐

X

打开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