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全国高校外语教研室主任研修班

2025.05.17 - 2025.05.17 西安市

价格:¥0.00

 

我要报名

2025年是“十四五”收官和“十五五”布局之年,也是全面贯彻落实《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以下简称《纲要》)开篇之年。《纲要》明确指出,要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全面构建固本铸魂的思政教育体系,塑造立德树人新格局,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为深入贯彻落实《纲要》要求,推动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理念创新和数字化转型,提升人才自主培养质量,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定于5月17日西安举办2025年全国高校外语教研室主任研修班,主题为“深化‘三进’工作,创新育人模式”,旨在夯实基层教研组织关键力量,筑牢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研队伍根基,推动大学英语教学落实“三进”工作,为建设自强卓越的高等教育体系和教育强国作出积极贡献。

 

【研修内容】

  • 大学英语教学深化“三进”工作的理念与方法

  • 基于新形态教材的大学英语智慧教学模式创新

  • 教师数字素养与使用数字平台工具能力的提升

研修将通过专家报告引领理念革新、指引改革方向,通过教学案例展示与交流促进教学实践能力提升,助力高校外语教研室主任提升育人素养、教学素养、数字素养,提升基层教学组织建设水平,带动教学团队开展创新实践、产出创新成果。

【研修对象】

高校教研室主任或负责人

 

【研修形式】

  • 线上研修(4月21日—5月17日)

  • 线下研修,线上同步直播(5月17日)

* 参班报名请联系院校所在省份外研社区域经理,线上研修及线下同步直播的观看方式将于班前通知。

 

【研修费用】

线上研修免费;线下研修交通及食宿费用自理,研修费及资料费由主办单位承担。

 

【研修证书】

全程参加研修的教师,可获取研修证书;具体领取方式将于研修期间公布。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25年4月14日

2025年全国高校外语教研室主任研修班成功举办

 

 

 

深入理解教材,深化“三进”意识
  • 本次培训是一次深刻的思想淬炼与专业赋能之旅。通过系统学习政策文件、聆听专家解读、观摩研讨,我对“三进”的内涵与实践路径有了全新认识,也在教育理念与教学方法上获得了突破性启发
  • “三进”并非简单的理论灌输,而是将党的创新理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转化为学生可理解、可接受的知识体系。在教育全球化、信息多元化的背景下,“三进”工作是帮助学生抵御不良思潮、坚定理想信念的重要保障。作为教育工作者,肩负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重要使命,必须以更高的政治站位和责任感投入到“三进”工作中。
——湖南交通工程学院 谢嘉玉
  • 通过此次研修,我清楚地认识到“三进”工作的核心是让中国理论、中国实践、中国精神真正“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在语言教学中深植家国情怀,以数字技术激活课堂生命力。我认识到《理解当代中国 大学英语综合教程》不仅是语言载体,更是价值传递与文化对话的枢纽,它构建了“语言习得一文化阐释一国际传播”三位一体的育人框架。我觉得新时代“理解当代中国”教育需以“中国叙事”为锚点,让学生在语言训练中获取跨文化传播阐释力。
——西南财经大学 黄志华
  • ……以前部分大学英语教材内容多聚焦西方文化,对中国本土文化涉及较少,导致学生虽具备英语语言能力,却难以用英语准确、生动地讲述中国故事,在跨文化交流中出现“文化失语”现象……这让我意识到,教材建设中融入当代中国元素,构建中国话语体系的英语表达框架,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
  • 教材建设实践案例也给我带来了诸多启发。在内容设计上,将当代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领域的热点议题融入教材,通过真实、鲜活的案例与素材,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帮助学生积累相关主题的英语词汇、句式与表达方式,培养学生用英语分析、探讨中国问题的能力;在教学方法上,倡导任务驱动、项目式学习等模式,鼓励学生围绕教材中的中国主题开展调研、小组讨论、演讲展示等活动,提升语言运用能力与跨文化交际能力。
  • 反思自身,我深感自身在理解当代中国、传播中国文化方面的不足。在知识储备上,对中国国情、政策、文化等方面的了解不够深入系统,用英语阐释这些内容的能力薄弱;在思维方式上,尚未完全建立起跨文化对比与交流的意识,难以将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进行有效结合并阐释。今后,我要一方面加强对中国政治、经济等领域知识的学习,深入了解当代中国的发展动态与成就;另一方面,注重语言能力与中国文化表达能力的同步提升,提高用英语讲述中国故事的能力。
——西安汽车职业大学 冯佳乐
  • 当大屏幕上“深化'三进’工作”与“解读教材内容,助力给养转化”交替出现,我忽然意识到语言教学正在经历一场静默的革命。这场始于教材解读的讨论,最终指向了教师群体在当代中国语境下的身份重构。
  • 翻开《理解当代中国 大学英语综合教程》,“'三进’工作”的政治话语与“培养传播意识,挖掘叙事技巧”的教学理念形成奇妙共振。在解析“给养转化”的教学设计中,我逐渐领悟到教材不仅是知识载体,更是文化基因的解码器。当学生将具体的政策内容与“理解当代中国”的学习目标建立认知关联时,语言教学便完成了从符号传递到价值建构的质变。这种认知突围要求教师具备双重能力:既要像考古学家般破译文本中的文化密码,又要像桥梁工程师般搭建知识迁移的通道。
  • 在关于“语言内容融合,显性语言教学”的讨论中,我们开始思考如何将抽象的概念转化为生动的叙事。这种叙事觉醒带来的不仅是教学法的革新,更是教师身份的蜕变——我们不再只是语言教练,而是文化叙事的策展人。在“'三进’工作”框架下,每个课堂都成为微型文化场域,每个教学案例都是中国故事的切片。
  • 会议结束时,我对“'三进’工作”和“理解当代中国”有了更深的理解。语言教学的文化自觉需要从知识传授转向价值引导,从技能训练转向思维塑造,从课堂封闭转向社会开放……
——石家庄铁道大学 曾妹云
 
 
启发教学思路,夯实师资力量
  • 三位老师的教学示例将目光聚焦于当代中国丰富且极具价值的实践成果与深厚的文化底蕴之上,通过极具代表性的真实案例和模拟真实的交流场景,把国家战略层面的宏大内容具象化,让学生能够切实地触摸和感受到这些发展变化,并围绕每一个单元主题,引导学生站在不同的文化背景深入思考。
  • 通过这种潜移默化的方式,可以有效锻炼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跨文化沟通能力,让他们在扎实掌握英语知识的基础上,更具备在国际舞台上传播中国声音的实际本领,这无疑精准地契合了当前外语教育的重要目标。
——陕西理工大学 刘魏娜
  • 《理解当代中国 大学英语综合教程》单元模块设计系统,各模块紧密相连,从引导学习、聚焦中国发展到培养国际视野、开展传播实践,再到巩固知识,形成了完整的学习闭环。示范课程为教师提供了主题、技能、任务和特色融合四种方式,为一线教师更好地利用教材,并与现有教材有机融合提供了新思路。
——运城学院 李燕
  • 研修班强调,要夯实基层教研组织力量,筑牢高素质专业化教研队伍根基。反思自身工作,在教研团队建设方面,我缺乏系统性规划与引领,团队成员之间的交流与协作不够深入。未来,我将积极借鉴研修班的理念,加强团队建设,促进成员间的思想碰撞与经验共享,提升团队整体教学与研究水平
——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 贾蕾
  • 此次研修让我对自己的职业发展有了更明确的规划。
  • 短期:优化教学方法和策略,积极参与各项教学改革活动,争取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优异成绩;
  • 中期:在教学中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带领其他教师共同开展教学研究和改革,推动学校英语教学水平整体提升;
  • 长期:努力追求在教育领域的专业发展,如参与编写教材、发表论文、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等,为英语教育事业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吉林外国语大学 秦思
  • 三位教学案例展示教师清晰的教学设计思路和教学案例呈现,为我未来的教学提供了宝贵的参考。周爽老师让我深刻领悟到语言教学的精髓在于实践与文化的融合.…….厘清了如何使用该教材达成理想教学效果的具体路径和方法;莫娇娇老师的分享督促我在开课前要认真研读教材,用心利用教材,既要教会学生语言知识,更要将内容融于语言学习全过程;陈彩凤老师分享的融合式教学案例,更加适合我校的教学实际。我校计划将《理解当代中国 大学英语综合教程》与现有通用大学英语教材融合使用,更好地响应“三进”教学要求,逐步提升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尤其是讲述中国故事的能力,同时更好地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学生的国际视野和家国情怀。
——辽宁科技大学 陈璐
  • 教学案例展示与交流环节让我直观感受到新形态教材与智慧教学模式的创新实践,如U校园Al版课程、虚拟仿真实训系统等,这些数智化工具能有效提升教学效果,助力学生深化对中国理论与实践的理解。未来,我将把所学理念与方法带回学校,推动教研室团队开展创新实践,提升育人质量,培养更多有家国情怀与国际视野的外语人才。
——江西科技学院 郭莉
 
 
善用数智技术,赋能育人创新
  • 研修班分享了多个优秀教学案例,展示了多样化的育人模式创新实践。比如,通过项目式学习,让学生以外语为工具,开展关于中国传统文化国际传播的调研项目;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创设跨文化交际场景,提升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与文化理解能力。这些案例启发我思考如何结合本校实际,将新技术、新方法融入外语教学,构建更具吸引力和实效性的育人模式。
——集美大学 陈枝蔚
  • 通过学习录播课,我了解了前沿的教学方法和工具。比如,利用人工智能辅助语言学习软件,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路径和即时反馈。这些工具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外语发音、语法等基础知识,同时也为教师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数据分析支持。
  • 我还了解到了优质的外语教学资源平台,丰富的教学案例、课件、视频等资源,可以为教学设计提供参考和借鉴,丰富教学内容。
——商洛学院 邵霞
  • 虚拟仿真实验、AI辅助备课系统、多模态教学资源库等数字化工具的应用,为解决传统外语课堂中“三进内容生硬植入的问题,提供了技术路径。
——成都外国语学院 李梦灵
  • 教材建设与数智技术的深度融合成为显著特征。U校园AI版平台通过AI助教、学情分析等功能,助力教师实现教学资源精准推送与个性化反馈。
——成都东软学院 程凯蒂
  • 讲座中提出“主教材+补充资源包”的立体化模式。我意识到,自己长期依赖一本主干教材,导致课堂内容同质化。例如,在讲授“科技伦理”单元时,若仅使用传统教材中的“AI伦理”通用案例,远不如补充中国“北斗导航系统研发中的团队协作”实例更能引发学生共鸣。
  • 改进计划:建立“1+X”教材资源库(1本主干教材+X份思政素材),按“国家战略”“传统文化”“全球治理”等标签分类,便于灵活调用。
——西安航空学院 吕娜
  • 新形态教材的优势与应用:我深入了解了新形态教材的特点和优势,如多媒体资源丰富、线上线下融合、互动性强等,为大学英语教学提供了更丰富的教学资源和更灵活的教学方式,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同时,我也学习到了如何有效利用新形态教材开展教学活动,如设计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流程、利用教材中的互动功能增强学生参与度等。
  • 智慧教学模式的创新思路:研修中介绍的多种智慧教学模式,如翻转课堂、智慧课堂、大数据驱动的教学等,为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方向。这些模式能够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实现教学过程的智能化、个性化和高效化。例如,通过翻转课堂,学生可以在课前自主学习基础知识,课堂上则进行更深入的讨论和实践,提高学习效果。
  • 教师素养提升的重要性:在智慧教学模式下,教师素养需要不断提升。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语言教学能力,还需要掌握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数据分析能力、课程设计能力等。研修中提供的教师素养提升策略和培训资源,为我今后的自我提升指明了方向,也让我意识到教师自身发展与教学质量提升的紧密联系。
——西北大学 高淑玲

相关推荐

X

打开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