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语言模型在外语教学与研究中的应用

2025.07.27 - 2025.07.28 北京市

主讲专家:许家金任俊强李维静

价格:¥1880.00

 

我要报名

近年来,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持续推进,不断迭代升级,引领着新时代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以大语言模型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作为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与发展变革的重要力量,其发展突飞猛进,具备了解决更为复杂问题的能力,与外语教学与研究领域的融合也日益广泛而深入,助力外语教育教学更加快速发展,重塑着外语教育教学的新范式、新形态和新未来。

在这一时代背景下,为帮助高校教师及研究者把握技术浪潮,以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为抓手,推动外语教学与研究创新发展,实现自身教研提质升级,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与教育研究中心和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将于2025年7月27—28日北京举办大语言模型在外语教学与研究中的应用研修班。本期研修班特邀北京外国语大学许家金教授团队,聚焦大语言模型原理及操作、人机协同外语教学及研究方法等前沿议题,通过理论解析、工具实操、案例分享、分组讨论、任务产出等形式,深入解析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在外语教学及研究中的深度融合与应用,帮助参班教师掌握最新技术动态,不断升级认知,提升智能教育实践能力。

 

【研修特色】

  • 前沿引领,认知革新

深入探讨大语言模型的最新发展动态,解析其在外语教学与研究中的核心价值,助力教师成为技术应用的“引领者”。

  • 实战导向,深度互动

聚焦提示词设计、多模态生成、人机协同教学等核心技能,通过分组任务与专家指导,手把手指导生成式人工智能工具的操作技巧。

  • 数智融合,赋能教研

探索大语言模型驱动的个性化教学、教材编写及研究方法,为外语教学与研究提供智能解决方案。

 

【研修日程】

 

【研修安排】

1. 研修时间2025年7月27—28日

* 报名及在线缴费截止时间:2025年7月22日为保证研修效果,名额有限,额满即止!

2. 研修地点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会议中心(北京市大兴区创新路2号)

3. 报到时间:7月26日10:00—22:00;7月27日07:30—08:10

4. 报到地点: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会议中心一层大厅

5. 研修费用1880元/人(含专家授课、研修资料、教学组织管理、教学场地、培训日用餐等费用);交通及住宿费用自理,会务组将为所有参班教师预定住宿房间。

 

【报名及缴费】

1. 报名方式:请登录“全国高校外语教师研修网”(https://heep.fltrp.com/teacher)注册、报名。

2. 缴费方式

1)支付宝/微信缴费:请登录“全国高校外语教师研修网”缴纳研修费用。

特别提示:如学校报销需要,可提前将公务卡绑定支付宝/微信,并选择公务卡支付。

2对公账户汇款:

收款人账户名称: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

收款人账号:620660000020100

开户行名称:民生银行(北京)万柳支行

行号:305100001598

汇款时请备注:姓名+院校+大语言模型研修费

* 汇款后请将汇款凭证拍清晰完整照片,发送至邮箱training@fltrp.com

 

【报名优惠】

1. 合报优惠:单人报名2期及以上研修班可享八五折,或单期研修班同一院校报名3人及以上可享八五折6人及以上可享八折优惠;优惠金额在最后一期扣减。

2. 证书优惠:一年内获得外研社高校外语教师骨干班“优秀学员”荣誉称号,可享五折优惠。

3. 学生优惠全日制在读本科生研究生可享1000元/人优惠。

* 以上优惠不叠加使用;请发送邮件或添加客服微信获取优惠缴费方式;报名后,请将优惠凭证照片/扫描件发至training@fltrp.com。

 

【其他事宜

1. 研修发票:研修费电子发票由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开具,发票项目为*非学历教育服务*培训费”研修结束之后10个工作日内统一开具并发送至报名预留邮箱。请务必提前和学校财务确认报销要求,并于报名时准确填写发票抬头、纳税人识别号等信息。发票一经开具,无法修改。

2. 研修证书:凡报名并按时参加研修、完成研修活动及反思日志的学员,均可在研修结束后获得由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签章的电子结业证书。

3. 邀请函:

1)电子版邀请函将于开班前5日内发送至报名预留邮箱(附于开班通知邮件内)。

2)登录“全国高校外语教师研修网”,在本期研修班的“资源专区”下载。

 

联系咨询

  • 咨询邮箱:training@fltrp.com
  • 咨询电话:010-88819587/9033/9013
  • 咨询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好友

  • 微信公众号:

* 本活动最终解释权归主办方所有。

许家金

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与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语料库语言学专业委员会秘书长、语料库翻译学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中国翻译协会翻译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亚太语料库语言学研究会执委会委员。“许国璋外国语言研究奖”获得者,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主持10项国家社科基金及省部级课题,出版和发表成果约100篇/部。主要研究兴趣为语料库语言学、话语研究、二语习得、语言对比与翻译。主要代表作有《语料库与话语研究》《语料库研究方法》《大语言模型的外语教学与研究应用》。

任俊强

中国药科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与教育研究中心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语料库语言学、学术英语研究、多模态话语研究。成果发表于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Lingua、Journal of 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s等期刊。

李维静

江西师范大学讲师,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与教育研究中心博士。研究方向为语料库语言学,外语教育学,多模态话语研究。成果发表于《外语界》、Semiotica等期刊。
资源下载
文件上传: 点击上传

2025暑期研修 | 人机协同,构建教研新生态

——记“大语言模型在外语教学与研究中的应用”研修班

凝心聚力,再启新程!外研社2025年全国高等学校外语学科中青年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以“跨越 超越 卓越”为主题,特设计育人素养、管理素养、教学素养、数字素养四大类别共7期课程,每期研修班聚焦一个前沿主题开展深度研讨,创建“开放合作、共建共享”的学习共同体,帮助外语教师全面提升专业能力、拓宽育人视野,推动外语教育教学科研转型与创新,积极回应“强国建设,外语何为”的时代命题,探索“智能时代,教育何为”的世界课题,携手构建全球卓越的中国高等外语教育体系。

 

7月27—28日,“全国高等学校外语学科中青年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第四期——大语言模型在外语教学与研究中的应用研修班在北京成功举办。本期研修班特邀北京外国语大学许家金教授江西师范大学李维静老师中国药科大学任俊强老师主讲,聚焦大语言模型原理及操作、人机协同外语教学及研究方法等前沿议题,与来自全国190余所院校的近230名参班教师,共探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在外语教学及研究中的深度融合与应用,助力参班教师掌握最新技术动态,提高大语言模型工具实操水平,实现教研提质升级。

研修会场

 

北京外国语大学 许家金教授

 

江西师范大学 李维静老师

 

中国药科大学 任俊强老师

 

研修班由外研社高等英语教育出版分社副社长孔乃卓编审主持。他在开幕式上讲到,服务教育强国战略,建设自强卓越的高等教育体系,高等外语教育大有可为,高等外语教师使命在肩。外研社精心策划2025年暑期系列研修班,期望助力全国高校外语教师精进教学能力,提升科研素养,实现专业发展,为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作出更大贡献。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孔乃卓编审

 

理论筑基:大模型原理与基本操作

许家金教授首先介绍了本期研修班的课程设计思路,从大语言模型的基本原理到教学科研应用,层层递进,环环相扣,帮助参班教师整体把握研修内容、明确研修目标、提高学习成效。

 

任俊强老师以“大语言模型原理及效能概览”开篇。通过生动的类比和案例展示,任老师深入浅出地剖析了大语言模型的核心原理、发展历程及其在文本生成、多模态处理等方面的优势,帮助参班教师从"敬畏技术"转向"理解技术"。

 

李维静老师则聚焦如何提高“问商”。李老师结合教学实例,展示了大语言模型的六大应用场景及相应的提示词设计原则:生成与整合、转换与改写、分析与评价、解释与厘定、组织与识别、统计与计算。针对高阶研究需求,李老师详细剖析了结构化提示词设计框架,并选取多篇实证研究论文,带领参班教师现场复现操作,帮助教师深化理解。

 

实践应用:人机协同外语教学

大语言模型在外语教育领域展现出显著应用价值。许家金教授详细阐释了基于大语言模型的定制化多模态资源生成方法与具体操作,包括以文生图、以图生图、文生音视频、图生视频等核心功能,并重点演示了3D数字人生成技术及其教学应用。这些创新技术为外语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数字化素材和智能化工具,有效拓展了课堂互动形式,为教育数字化转型提供了有力支撑。

 

任俊强老师基于真实课堂教学需求,系统讲解了学术英语写作智能体的开发与应用。任老师重点展示了从需求分析到功能实现的完整开发流程,并指导参班教师现场实操,帮助教师掌握关键技术,理解教学应用路径,探索外语教学智能化解决方案。

 

为助力参班教师深入了解大语言模型在实际课堂教学中的多样化应用,李维静老师从不同课型的外语课程教学场景切入,详细阐释了大语言模型在词汇与语法、听力与口语、阅读与写作等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方法。李老师通过具体教学案例的操作演示,直观呈现了大语言模型在提升教学精准度、增强课堂互动性和优化教学效率等方面的显著优势,为教师探索智慧教学新模式提供了实践参考。

 

实践应用:人机协同教材编写

许家金教授分享了大语言模型赋能外语教材编写的创新实践。许教授首先探讨了基于大语言模型的语篇智能改写技术和教材内容分析方法,以实现文本材料编写效率与质量的提升。随后,许教授讲解了如何利用大语言模型实现跨模态教学资源的自动生成与转换,并以多个主流大模型为例,现场演示了从文本到音视频教学素材的一键式生成过程,为参班教师的教材编写实践开拓了新思路。

 

实践应用:人机协同外语研究

大语言模型不仅为外语教学提供了新思路,也为科研工作注入了新动力。李维静老师带领参班教师深入探讨了大语言模型在学术研究中的应用。通过具体实证案例演示,李老师重点讲解了如何运用大语言模型进行文本篇章结构解析和语义深度分析,充分展示了大语言模型在提升学术写作效率与研究深度方面的实践价值,为参班教师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智能化文本分析解决方案。

 

任俊强老师系统讲解了大语言模型辅助外语研究工具的开发与应用。以文章句子情感分析软件开发为例,任老师完整演示了从Python代码编写到可执行文件打包的全流程开发过程,重点展示了大语言模型在提升代码生成效率与数据分析准确性方面的技术优势。现场实操环节,任老师指导参班教师逐步完成开发任务,为学术工具开发提供了可复用的技术方案。

 

最后,许家金教授系统梳理了主流大语言模型的应用资源库,详细介绍了这些平台在外语教学与学术研究中的特色功能及应用场景,帮助参班教师构建了更加完整的智能技术应用框架,为后续深化大语言模型应用、开展智能化教学与研究转型提供了有力支持。

 

工具实操:现场演示与专家指导

本期研修班采用“讲练结合、以练促学”的培训模式,除专题讲座外,特别设置了多个实操环节。参班教师分为8个学习小组,在专家的指导下,分步骤实操演练,以切实掌握大语言模型的核心功能与应用方法,实现从理论认知到实践应用的有机转化。

 

此外,研修班特别邀请了许家金教授团队的郭嘉雯李珂宋瑛明孙铭辰徐怡萱杨宇航殷俪恺共7位在读硕博士生担任助教,在研修过程中提供全程技术支持,有效保障了学习效果。

工具实操与助教答疑

 

学以致用:小组讨论与成果展示

为内化研修所学,参班教师分组开展研讨与实践活动。各组结合专家讲授内容,积极思考、交流,聚焦大语言模型在外语教学中的有效应用,展开深入研讨并精心设计了实践任务方案。苏州城市学院朱艳虹老师西北工业大学王譞老师太原工业学院赵雪老师山西中医药大学郝晓艳老师国防科技大学李津老师辽宁师范大学海华学院李梓悦月老师中央财经大学刘英美老师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李培老师分别代表小组进行了精彩的汇报展示。主讲专家高度肯定了各小组的智慧并给予了指导性建议,为参班教师的大语言模型应用提供了更多启发。

 

 

小组汇报代表

 

组长及优秀学员颁奖

 

专家及助教团队

 

为期两天的研修内容充实,兼具理论深度与实践广度。研修期间参班教师认真参与、积极互动,与主讲专家及同行们就大语言模型在外语教学与研究中的实际应用作深入交流。期待参班教师带着满满的收获与启发而归,将此次研修中的所学所获融入到未来的教学实践与学术研究中,积极探索人机协作的新模式,助力推动外语教育数字化转型,为构建自强卓越的高等教育体系贡献外语力量。

 

  本次大语言模型主题培训的价值,远不止于单一领域的知识传递。各位老师对数字人、智能体及AIGC工具应用的深度解析,以跨界视角打破了技术与教学的壁垒,尤其是Suno等工具的实操演示,让我们直观感受到AIGC工具在课堂场景中的落地可能。而其他分享内容同样精彩纷呈:从HTML互动游戏的教学设计逻辑,到Python工具开发的实战指南,每一部分内容都紧扣“技术服务教学”的核心,既提供了可直接复用的资源包(如实用的prompt模板),又传递了“从0到1”的实践勇气。
  培训中最动人的,是老师们对“技术赋能教育”的共识——不仅教会我们使用工具,更引导我们重构教学想象:当数字人成为助教、智能体化身学习伙伴、AIGC工具生成个性化教材时,课堂形态将迎来怎样的革新?这种兼具理论高度与实操细节的分享,让我们既掌握了具体方法,又建立了“大胆尝试、快速迭代”的行动信念。
  这次的培训如同打开了多扇窗,让我们看到技术与教育融合的无限可能。期待未来能有更多常态化的交流平台,无论是线上研讨还是线下工作坊,都能让这份探索持续深化,让更多教育创新的火花得以燎原。
——刘老师 大连交通大学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对人工智能技术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有了更深刻、更形象的理解。原来看起来很高端的技术自己也可以做出来,也可以用到外语教学中,真是太开心了!非常感谢外研社和许老师团队的细心组织和用心讲解!
  在教学观摩和指导环节,许老师思维敏捷,评价犀利中肯,被许老师的敬业精神和对后辈学员的热心指导深深感染!在科研中,许老师几十年来深耕语料库技术,近年来又紧跟人工智能发展,每天都在与时俱进,紧跟时代潮流,并热心和学员们分享自己的研究经验和心得。李维静老师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充满激情的讲座和点评,丰富了我对教学策略和技巧的理解。任俊强老师严谨的科研态度和娴熟的技术水平让我感觉编程也不是遥不可及的事情,也增强了我运用智能助手设计研究工具的自信!
                ——王老师 河南大学
 
  次日的研修课程延续了昨日的精彩,许家金老师的分享再度令人耳目一新。从Python基础原理到大模型在语言教学中的落地案例,他以清晰的逻辑框架和生动的现场演示,将复杂的技术概念拆解得通俗易懂。
  那些扎根教学场景的设计尤为亮眼:用AI生成适配不同学情的个性化习题、快速产出情境对话素材等实例,不仅展现了技术工具的灵活特性,更勾勒出课堂效率提升的全新路径——编程思维与外语教学的跨界融合,竟能催生出如此多兼具实用性与创新性的教学方案。
  最令人惊喜的是许老师用AI创作的研修班之歌:轻快旋律中嵌入两日学习的点滴记忆,既显巧思又含温情。这一创意恰是他“技术服务教学,更要服务情感联结”理念的生动注脚,让在场者直观感受到AI不仅是教学工具,更能成为课堂的“调味剂”,为教学注入鲜活气息。
  今日的学习彻底打破了“技术高深难学”的固有认知,关键在于找准技术与教学需求的契合点。未来,我将尝试把这些方法融入备课环节,让技术真正成为外语教学的赋能者。
 ——彭老师 大连舰艇学院
 
  参加此次大模型技术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培训,我深感收获颇丰。培训内容从大模型的基本原理到实际应用,层层递进,让我对这一前沿技术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在理论学习部分,大模型的发展历程和生成能力介绍让我认识到其在文本和多模态资源处理上的强大潜力。特别是在“大模型应用的基本操作”环节,通过实际操练结构化提示语和零样本提示等,我掌握了如何更高效地与大模型互动的方法,这对未来教学中的资源生成和课堂设计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实践环节中,“人机协同外语教学”部分最令我印象深刻。通过学习如何利用大模型进行个性化教学和智能体创建,我看到了技术如何为外语教学注入新的活力。小组任务研讨时,我们尝试设计了大模型辅助的教案,专家点评让我们进一步优化了方案,这种互动式学习极大地提升了培训效果。
  此外,培训还涉及了教材编写和科研方法相关内容,拓宽了我的应用视野。尤其是在论文撰写和文献分析方面,大模型的辅助功能让我对未来的科研工作充满信心。
  总之,此次培训不仅提升了我的技术素养,也让我深刻体会到人机协同在外语教学中的广阔前景。未来,我将积极运用所学,探索更多创新教学方法。
——吕老师 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

相关推荐

X

打开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