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语教学中的行动研究

2017.11.18 - 2017.11.19 北京

主讲专家: 王蔷罗少茜陈则航马欣钱小芳孙晓慧

价格:¥1500.0

 

我要报名1511107199000

研修内容:

1. 行动研究的理念与方法

2. 指导教师从外语教学中寻找课题,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研究,将研究结果应用于教学实践,并结合教学研究撰写论文,从而提升教学效果,提高科研能力

3. 特别适合希望结合自身教学实践进行学术研究的教师

王蔷

英国华威大学应用语言学博士。现任北京师范大学外文学院外语教育与教师教育研究所所长、教授。参与主持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和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的研制与修订工作。任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外语教师教育与发展专业委员会会长。承担国家及省部级课题、横向课题和校级课程改革课题多项。主要从事语言学习理论、英语教学法、英语教师教育、行动研究等的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罗少茜

香港中文大学应用语言学博士、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英文系教授。主要著作有《促进学习:二语教学中的形成性评价》、《任务型语言教学》;主持和参与多项科研项目;研究领域包括任务型语言教学、语言测试及英语教师教育。

陈则航

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外语教师教育与发展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主要从事英语语言教学、英语教师教育、网络教育等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著有专著并在国内外核心学术期刊发表论文多篇;主编、参编相关学术著作及小学、中学、大学英语教材多部;主持并参与多项国家级、省部级重要研究课题。

马欣

北京师范大学外文学院英语系教师,英语教师培训者。参与多项教育部和北京市的英语教学和教师教育的课题研究,参编多部有关英语教师教育及中小学英语教材的编写,并出版家庭教育著作。自2007年以来,作为北师大王蔷教授团队成员,参与国内多项高校与基础教育合作英语教师行动研究项目和课例研究项目,并多次在国内外学术会议上做汇报。

钱小芳

北京师范大学博士、外国语言文学学院英文系副教授,研究兴趣为外语教师教育、社会语言学、语言测试等。近年参与和主持多项省部级项目,国内外发表论文数十篇。同时,参与多项外语教师教育研究与培训项目,指导多名中小学英语教师完成行动研究和课例研究,所指导的多名教师获得北京市论文一等奖。

孙晓慧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应用语言学博士后,外国语言文学学院副院长、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外语教育与教师教育、第二语言习得等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出版多部学术著作及教材,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北京师范大学文科自主科研项目、北京师范大学校级课改项目等多个项目,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多次参加以“英语学科核心素养”英语绘本阅读,行动研究和课例研究为主题的国家及省部级课题、国培计划等培训活动。

教学中反思,行动中提高 ——记“外语教学中的行动研究”研修班

2017年11月18-19日,由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与教育研究中心和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共同举办的“外语教学中的行动研究研修班”在北京成功举办。本期研修班邀请北京师范大学王蔷教授、罗少茜教授、陈则航教授、马欣老师、钱小芳副教授、孙晓慧副教授主讲,就行动研究的理论内涵、实施过程、数据收集及相关论文撰写等内容与来自全国86所高校100余位高校外语教师进行了交流和讨论。

研修现场

外研社高等英语教育出版分社段长城副社长主持了开幕式,她对为期两天的研修课程进行了总体介绍,并鼓励大家结合自己的教学与专家和同行展开充分交流。

外研社高等英语教育出版分社段长城副社长

明确行动研究内涵,阐释基本过程

王蔷教授以提问导入,从是什么、为什么、如何做三个方面系统讲解了行动研究的意义与内涵以及实施过程。王教授指出,行动研究的核心是“在行动中反思、在反思中行动”。作为教育理论与实践之间的桥梁和纽带,行动研究鼓励教师成为“教师研究者”,把理论和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在教学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通过反思,将教学经验提炼、总结、概括,进一步指导教学实践。接着,王教授带领参班教师梳理文献中对行动研究的定义,抓取关键词,进一步理解行动研究的意义与内涵,并指出行动研究具有自我反思(Self-reflective )、基于行动(Action-based)、情境化(Context specific)、实验性(Empirical)、参与式(Participatory)、合作(Collaborative)、立足变革和改进实践(Aiming for change and improvement)等特点。

王蔷教授

接下来王教授阐释了行动研究的作用和实施环节。展开行动研究可以解决理论与实践分家的问题;解决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改进实践;提高教师自身的专业水平,形成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和能力;行动研究的观察、反思、计划、实施四个环节循环往复发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发现新问题、反思,进而逐步调整行动研究方案,以改善教学效果,因此行动研究是一个循序推进的过程,呈现出一种螺旋式上升的模式。之后王教授结合具体的案例,详细阐述了行动研究的基本过程,即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确认问题、学习文献、制定计划、实施计划、监控调整、评价效果、总结反思,并指出教师在开展行动研究中需要着重关注的事项。

制定行动研究计划,反思课堂教学

在开展行动研究之前,首先需要根据研究问题制定行动计划。罗少茜教授详细地讲授了制定计划的具体步骤,并针对每一个步骤都提出了很多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启发教师更深层次的思考。罗教授提醒各位老师在制定行动计划时,切记不能忽视学生的知情权,要及时和学生分享研究方案。制定了行动计划后,还要按照计划进行实施,并对其监控,由于行动研究是一个循序反复的过程,其过程具有开放式的特点,所以在监控计划实施过程中,需根据实施效果随时改进。罗教授进一步结合自身研究案例,展示了针对该案例制定的一份详细的行动计划,对这份计划的四个阶段不同的目标、策略、预期结果和研究方法进行了阐释,让参班教师进一步明确了如何制定一个完整的行动计划。

罗少茜教授

在“行动研究中的反思”的主题讲座中,马欣老师首先通过和参班教师分享自我反思的经历,并结合丰富生动的案例,引导大家逐步意识到日常教学中反思的重要性。随后,马老师指出,反思可以分为两种方式和三个层面,两种方式分别为“在行动中反思”(Reflection-in-action)和“对行动的反思”(Reflection-on-action);三个层次指的是在技术层面、情境层面和教育价值层面的反思。老师在教学中要不断质疑和反思教学行为,不能仅停留于经验、感想,而要在行动中反思,在反思中行动,反思应持续不断,形成螺旋上升趋势,只有理性的反思和不断系统化的过程,才能提升自己,同时进一步提升教学效果。

马欣老师

收集分析数据,呈现研究成果

孙晓慧副教授结合案例详细讲解了行动研究中质性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和呈现方法。收集质性数据可以通过访谈、观察、日志/反思、开放型问卷及实物集等方式;而分析数据的过程则是在“无序”的数据中发现“有序”,研究者需要反复研读数据,通过提炼关键词,对数据进行初级编码,并按主题归类,继而进行二次甚至三次编码。接下来,孙老师举例说明了在论文写作中不同部分需要呈现的数据内容,并对各部分的特点提出针对性建议。

孙晓慧副教授

剖析行动研究案例,指导论文写作

在接下来的讲座中,陈则航教授和钱小芳副教授分析了如何撰写行动研究论文。首先,陈老师带领大家共同阅读、讨论了两篇行动研究论文,并细致剖析了两篇论文的题目、写作结构、逻辑关系等,为老师们日后撰写相关论文提供了参考。了解撰写行动研究论文的方法后,还需抓住撰写时机。钱小芳副教授指出,写作分为终结性写作和形成性写作两种模式,而行动研究更适合后一种,教师研究者要在研究前、研究中和研究后分别写下各阶段的研究结果。钱老师提醒道,进行行动研究时,一定要在研究阶段就不断积累素材,否则可能丧失收集一些宝贵资料的最佳时机,造成遗憾。并且,通过不断地写作,可以促进研究者整理研究思路。

陈则航教授

钱小芳副教授

最后,两位老师向参班教师分享了自身多年投稿和论文发表的经验,指出每篇论文在发表前,都会经过长时间的积累和多次修改,并鼓励各位老师一定要行动起来,对问题抱有探究和改进的态度,把重心投入到教育中,不断反思,改进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会发现自己也受益匪浅。

设计研究方案,行动起来

经过专家们的讲解,参班教师们都燃起了行动的热情。第一天晚上,所有参班教师分组进行了行动研究方案的讨论设计,并在第二天下午进行了汇报展示。各组针对自己教学实践中的诸如学生课上参与度不高、写作存在抄袭、口语表达停顿多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反思,设计了初步的行动研究方案。陈则航教授和钱小芳副教授分别对各组的设计方案从研究问题、方案逻辑性等方面进行了细致点评并提出了建议。

小组讨论和展示

经过为期两天的研修,参班教师全情投入,收获了系统的知识、理念的启迪、行动的方向。王蔷教授鼓励大家,行动研究——从改变自己开始。行动研究就像一段长途旅行,过程充满不确定性,需要不断探索。只有行动,才能感受行动研究的魅力,希望更多老师能踏上行动研究之旅!

1. 通过学习,我个人非常认同王教授所分享的“教学即研究”,更加愿意将我未来的课堂教学当作实验场,将所有研修内容、步骤、方法、注意事项等所学方面积极与实践相结合,学习理性认识和评价,不断进行自我实践和自我评判,更好地服务教学,从而实现个人的职业发展。

2. 早上王教授的讲授让我对行动研究有了全面的认识,从是什么、为什么、如何做三个方面系统了解了Action Research,收获最大的是一开始对Definition总结的练习以及后半部分的案例分析,让我从别人的研究中完整宏观地看到了整个研究过程。

3. 罗教授的课生动有趣,让我全程集中,意犹未尽。

4. 这次培训让我明白了研究中的经验和教训都是研究的结果,研究中人性的东西正为研究者所重视。不再只关注冷冰冰的数据、方法、结论,从真正提高研究者的学习兴趣、学习能力等视角出发,而不是只将它们作为“小白鼠”进行研究。

5. 罗老师在讲如何制定一个全面的研究计划时所提的几个问题真的很棒,这几个问题帮助我理解了研究的过程和模式以及高等级论文中为什么会有那样的几个subparts。

6. 马老师语言生动幽默、对我在教学中进行行动研究制定方案有很大帮助。

7. 了解了如何制定一个行动研究方案,从发现问题、论证分析、制定时间表、描述所用方法、工具等。如何使自己的研究具有科学性,如何区分学习的理论和使用的理论,把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我还学会了反思,马老师通过丰富的教学案例让我一时奥在教学过程中反思的重要性。

8. 我对什么事行动研究,为什么做行动研究,如何做行动研究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也知道通过撰写教学日志进行反思,收获颇丰。希望接下来的教学中能以行动研究为起点、支点、导航,开启一段新的征程。

9. 深入接触行动研究,感谢三位专家对行动研究的详细介绍,讲座非常生动有趣,老师们结合具体的研究案例,介绍了行动研究的定义,实际实用价值和操作步骤等,非常有启发。

10. 罗老师的questioning虽然让我倍感压力,但也促使我在听课过程中积极思考。

11. 罗老师和马欣老师的讲座对行动研究计划制定过程中的要点及原因,以及反思的基本层次及方式,让我对如何进行行动反思有了具体指导性原则。建议简历同类问题的行动研究团队及专家知道团队。

12. 孙老师对于数据的收集及呈现给予了十分详细的阐释,并用具体的案例进行了分析展示,感觉受益匪浅,钱老师和陈老师用生动的案例分析给我们展现了如何撰写行动研究报告以及论文,内容具体务实卖干货满满。

13. 这次研修的收获很多。首先,对于AR具体流程的实施有了更加清晰的了解。其次根据专家案例的分析,启迪了对自己的研究有了深入的思考,因此可将自己前期的部分成果,能够进行条例,有逻辑性的陈述。在这个过程中,也锻炼了自己的思维能力。

14. 更及时系统的对于行动研究的实际操作过程有了深刻的理解。

15. 对于此次研究学习的意义更加明确,抵消了出发前的消极怠慢情绪,重新树起了对教学的热情。老师们渊博的知识和感人的品行身体力行的为我们树立了“教书育人”的理想典范。

16. 以前只知道质性研究是什么,从没有真正实施过,今天听了孙老师通风所以懂得讲授,对执行研究数据的收集、分析、呈现有了清晰的认识,尤其是最难的分析环节,孙老师通过实践的方式让我们亲身体验了关键词标识、主体编码的过程。

17. 很幸运参加这一起的研修班,通过各位老师的详细讲解,我充分了解了行动研究所包含的具体内容。两天的研修课程让我受益匪浅,作为一线教师,有课堂这么好的研修场景,应该充分利用,有效“反思”,激励自己发现并解决问题,真正做到learning by doing。

18. 通过今天的学习对于性质研究中的数据收集整理,分析以及呈现有了深刻的了解,教授的讲解逻辑性强,信息量大,感觉收获颇丰。我今后要进一步学习行动研究的理论文献结合实践教学,设计出更合理更科学方法,及时总结与反思。

19. 孙晓慧老师对质性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呈现给予了精彩的解释。钱老师和陈老师以行动研究论文案例为我们深刻剖析了行动研究报告的结构和内在逻辑。从实际操作入手,教我们如何发现问题,采用什么方法解决问题以及研究的效果之间的逻辑关系。

20. 各个专家的讲座就像一顿丰盛的大餐,精美的呈现在我们面前,毫无保留的把自己在教学和科研中的经验方法拿出来与大家分享,深入浅出没印象深刻,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将不断反思,不断学习相关文献。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相关推荐

X

打开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