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教育技术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与研究

2014.08.14 - 2014.08.15 北京

主讲专家: 顾曰国洪华清董剑桥胡加圣胡杰辉张鲁平

价格:¥1200.0

 

我要报名1408118399000

结合理论与实例,介绍数字环境下外语学习、教学和管理的多模态发展趋势,讲解混合式学习理念与教学模式、外语教学中的数字课程设计与研发流程,并探讨与数字技术相关的外语教学研究方法与论文写作。

【研修日程】

顾曰国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研究员,当代语言学研究室主任,《当代语言学》杂志主编之一。主要研究领域包括语用学、话语分析、语料库语言学、修辞学和英语教育。现在国际刊物上发表论文35篇,国内刊物上发表文章33篇,国际杂志特邀专号主编2期,编辑学术著作4部,英语和语言学教材40部。近年来承担的重大课题有: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课题“现场即席话语语料库研制与开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课题“口语语料库的切分与标注”,教育部重大课题“网络技术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英国学术院资助课题“中英言语行为对比研究”,中英两国政府核心课题“网络技术与国际合作”等。

洪华清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国立教育学院研究员、李光前医学院E-Learning中心副主任、中国语料库语言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主要研究方向为语料库语言学、计算机辅助教学研究、信息抽取、机器翻译、多模态话语分析、大数据挖掘等。主持建设了新加坡国家教育研究语料库(SCoRE)等10多个计算机辅助教学研究项目。

董剑桥

江南大学二级教授。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语言智能教学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江苏省高等学校外国语教学研究会常务理事,江苏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通讯评审专家,中国高校外语慕课联盟专家委员会委员。多年来致力于应用语言学与跨文化比较研究,目前主要从事多媒体辅助英语教学(CALL)的课堂应用和多模态认知研究。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课题、省社会科学基金课题、省教育厅重点教改课题多项。主持国家级、省级精品课程。获江苏省教学成果奖二等奖、三等奖,江苏省高校二类优秀课程奖等。

胡加圣

博士,编审/教授,外语教育技术学硕士生导师,上海外国语大学《外语电化教学》常务副主编,编辑部主任,兼任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外语音像出版社社长。学术兴趣包括比较文学、文学翻译研究、应用语言学与外语教学;主要研究方向为外语教育技术学。同时担任中国计算机辅助外语教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国际教育委员会常务理事、上海市外文学会常务理事。曾先后在《外语学刊》、《外语与外语教学》、《外语教学与研究》、《现代教育技术》和《外语电化教学》等刊物发表论文10余篇,出版专著《外语教育技术——从范式到学科》和编著《信息技术与外语教学研究》等4部。参与和主持完成省部级课题7项。

胡杰辉

电子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数字化课程资源建设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外语教育技术研究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天府青城计划”天府名师。主要研究领域为认知神经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主编《新未来大学英语 综合教程3A》《新大学英语》《新境界大学英语》等系列教材。主持国家社科、教育部人文社科、教育部新文科教改项目等系列课题,主持教育部虚拟教研室试点项目,大学外语课程群虚拟教研室

张鲁平

中国政法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系副主任、中国政法大学法律英语教学与测试研究中心研究员,法律语言学博士, 主要研究领域为法律语言学、法律翻译。《法律英语国际期刊(IJLE)》主编助理、中国法律语言研究会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语言与比较文化学院高级访问学者。近年来,先后主持、参与国家社科基金、省部级项目10项,在ISSHP、CSSCI等权威期刊发表论文多篇,另主编、参编《法律口译》、《法律英语听说教程》、《法律英语读写教程》及《法律英语教程》等教材,并与外研社合作开发《法律英语在线课程》。

Creating opportunity, releasing potential, achieving excellence

——数字教育技术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与研究研修班

 

 8月14-15日,数字教育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与研究研修班成功举行。这是一次在数字教育技术迅速发展、外语教育挑战与机遇并存的形势下举办的研修班。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研究员顾曰国教授、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国立教育学院研究员洪华清博士、江南大学董剑桥教授、上海外国语大学《外语电化教学》编辑部副主任胡加圣、电子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副院长胡杰辉副教授、中国政法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系副主任张鲁平副教授主讲本期研修班。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总编辑徐建中在研修班开幕式上发言,与专家教师们共同展望数字教育发展形势下高校英语教学的未来,阐释外研社在数字教学应用与研究领域的创新。

 研修班立足外语教学、结合数字技术、聚焦学生培养、关注教师发展,介绍外语教学多模态发展趋势,讲解混合式学习理念与教学模式,探讨新型课堂互动教学,鼓励教师针对数字技术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开展研究,理清了技术发展与外语教学的关系,升华了教师的理论和实践认识,取得了良好的收效。

 

共探数字教育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

 

数字教育:Let our textbooks talk, let your teaching sing

 

 徐建中总编辑在开幕式上与大家共同探讨数字教育技术发展之下教学的“改变”——“让教育改变世界,让技术改变教育”。徐总编谈到,改革、设计、创新是出版的一种信仰,外研社在本年度的全国高等学校英语教学研究与教师发展系列研修班上采用的“教学之星”大赛和“微课”展示的形式,让全国范围内参加研修的8000余名教师切实受益,也丰富了“微课”的内涵。

 在保证传统出版质量的同时,外研社正在数字出版与应用领域积极创新。外研社正在探索的混合式出版(Blended Publishing)致力于为数字教育提供全面解决方案,包括“Unipub数字化出版平台”、“Unipus高校外语教学管理平台”和“Unicomm高校外语教学共同体”在内的三大平台体系建设,将紧密连接教学与出版、教师与学生、高校与出版机构。徐总编结合外研社的企业素质具体介绍了三大平台的内容特色与未来目标,引起了在场专家与教师的共鸣。  

 徐总编总结到,我们正处在教育变革的时代,高等外语教育要面向国家、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外研社愿与专家教师们一道在数字教育的浪潮中不只“心动”,更落实“行动”,一同促进发展、推动创新、凝聚智慧、启迪未来。

 

徐建中总编辑

 

拓展理论认识:多模态、多媒体、多环境学习理论

 

 顾曰国教授在研修班上生动诠释了“三多”学习理论——多模态、多媒体、多环境,这一理念的前沿性与创新性冲击着教师们的思想,引起了教师们对传统教学和数字化教学的反思。顾教授提醒教师们要在数字教育技术的发展下保持冷静,在了解学生学习特性的基础上应用数字资源提升教学效果。

 多模态、多媒体、多环境学习指充分利用学习者感官、用不同媒介传递资源、激励学习者与环境互动的学习模式。顾教授指出,这一模式将是网络时代的主流学习模式,其有四个学习原则——多模态充盈体验原则,多模态体验通感整一原则,多重、多种记忆系统原则和全身学原则。“三多”学习首要的基础是“情感学习”。顾教授指出,“知识学习”和“技能学习”都要以“情感学习”为基础,这一点是教师对学习认识的“革命”,课堂上一定要注意学生的情感变化,在此基础上调动感官、利用多媒体开发资源来促进学习。

 顾教授认为学习理论定义教学理论、教学理论决定课程设计、课程设计决定了教材设计,这是基于人类的学习规律基础的,网络课程的设计也应遵循这一原则。从传统的基于教材教学,到今天网络与课堂教学相结合,教育技术不仅改变教育的媒体表现方式,更为创新教学提供了思路与手段。多媒体学习应遵循multimedia、spatial contiguity、temporal contiguity、coherence、modality、redundancy和individual differences原则,理想的学习过程应以学生学习为主、教材为辅,将在线教学与面授教学相结合。

 

顾曰国教授

 

打开国际视野:以新加坡ICT Programmes为例

 

 洪华清老师从新加坡教育技术与教学模式创新发展的角度为教师们拓展了思路与视野。新加坡的ICT(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Programmes由教育部门主导,从1997年发起至今为止经历了三个阶段,目前已经建立了成熟的体系与模式。

 洪老师以宣传片的形式为教师们展示了新加坡如何通过数字教育技术增强教师与学生之间互动、提升教学效果,多媒体和互联网技术创造了新的学习环境、学习模式与学习资源,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力。洪老师指出,教育技术与教学目标的融合需要家长、学校和社会的贯通,教师、学生都要转变自身角色。洪老师强调“This is not about technology, it is about relationship and learning.”教师要树立改变的意识,同时根据教学目标选择教学资源与模式,不能等、靠、要。 

 为了给教师们带来“口尝亲历”的“感官体验”,洪老师和16位志愿教师为大家示范了如何通过移动终端设计课堂并与学生互动。期间,他示范了几款基于移动终端的互动教学电子书的功能与特色,启迪大家思考与讨论,并邀请两位志愿教师讲述他们会如何应用这一电子书提升教学效果。洪老师提醒大家数字教学关键问题不在技术上,而在于究竟该怎样将网络课堂与面授课堂相结合。

 

洪华清博士

 

基于国内教学:探索混合式学习

 

 董剑桥教授从混合式学习的理论出发,将教育技术发展与外语教学实际紧密结合,提醒教师们在数字化浪潮下不盲目跟风,关注如何脚踏实地运用数字技术提升教学、鼓励教师们认真面对发展挑战。

 董教授认为,学习模式的混合指面授学习与在线学习的结合,其核心仍然是教师在新的模式下把好的东西有效地教给学生(combining the best teaching methods)。混合式学习注重学习目标而非传授方法,注重个体差异、教学公平,注重尊重学生、提倡教学相长,强调因势利导、因材施教。

 混合式学习将是未来的必然趋势,但学校模式教育不会改变,董教授指出教师们一定要认清教育的本来面目,从每个学校的具体情况出发寻找针对学生的混合方式。他探讨了MOOC对课堂的冲击和“学媒”之争,强调在数字化形势下所有的改变都是为了更好地教,而教会学生学习的目的永远不变,教学设计一定要符合而不是改变学习者认知规律。除了与时俱进地思考,教师们还要脚踏实地去探索,董教授鼓励教师们用大数据去分析学生学习习惯,去解答学习是否发生、如何发生,基于此开展研究型教学。董教授实事求是地总结了大学英语教学面对的困难,并提出了大学英语教学信息化的目标定位:通过数字化资源开发整合,为学校营建最佳外语环境;通过校本课程建设,为外语教育体系提供更好的共享资源;通过数字化教学建设,探讨各具特色的科研教改实践之路。他在报告中还和教师们展望了技术应用的新趋势,教师们感到重任在肩、挑战巨大,但也明确了教学思路与方向。

 

董剑桥教授

 

设计在线课程:促进教学目标实现

 

 胡杰辉副教授和张鲁平副教授基于各自院校的具体情况,与教师们交流了特色鲜明、富有成效的数字课程建设经验。在他们的课程设计中,教师们感受到教育技术推动了课程内容与教学管理、评测体系的创新,也促进了课程目标的实现。

 电子科技大学根据学生的能力水平,建立了服务学生学业需求、职业发展和人文素养培养的课程体系,由语言技能课程、专门用途英语课程、通识英语课程构成。他们的数字化课程资源可申报院级科研课题、采取首席负责制,特色鲜明的翻转课堂与面授课堂有效互动,《媒体英语视听说》和《职场商务英语》等数字课程建设也调动激发了教师对角色转变的认识。胡老师谈到,数字化课程资源建设要以需求为导向、因校制宜、量力而行,同时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也可以开展行动研究促进自身职业发展。

 张鲁平副教授主要介绍了中国政法大学与外研社合作开发的法律英语在线课程的特色与模式,他在现场播放这一成熟的课程,引起了教师们的广泛反响。这门“微课”基于中美法律体系展开,目标明确、导学设计清晰细致、立足国际视野、基于诉讼流程、全真模拟法律场景、视听体验耳目一新、具有交互参与的学习乐趣,达到了用英语学习法律知识、以法律学习加强英语表达的教学效果。这门课程充分利用教育技术优势促进了院校教学目标的实现,也让大家认识到在ESP课程中设计和应用网络课程的优势。

 

胡杰辉副教授 张鲁平副教授

 

开展教学研究:应对外语教育技术学的新挑战

 

 胡加圣副主编从期刊主编的角度阐释了外语教育技术学作为一门新学科、新研究范式给教师教学和科研带来的新挑战,主要从外语教育技术学的定义内涵、新范式下大学外语教学面临的冲击、教师教学及科研需求三个方面对教师们给予理论与实践指导。

 胡老师指出,外语教育技术学是由关于外语教育技术的一系列概念、原理和方法等构成的,能反映外语教育技术内在规律并且具有严密逻辑性的一门新兴学科知识体系,其基本内容是对外语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胡老师首先帮助大家梳理学科内涵、性质,又结合实例介绍具体研究方法,旨在给教师们树立规范的学术意识。

 立足目前教育技术发展、展望未来趋势,胡老师主要以MOOC和微课为例阐释了其对大学英语教学带来的冲击——对教育观念、课程建设、课堂模式、教育范式、教学本质的冲击,胡老师也指出,这也是大学英语教学进一步深化改革的好时机,应充分利用技术发展建立以需求和质量为导向、因校制宜、量力而行的课程体系。

 最后,胡老师对教师们基于教育技术的研究问题、论文规范等注意事项给予了指导,他鼓励教师们在新形势下积极发现问题、正确选取研究方法,将对实践研究的描述升华到具有普遍意义的理论文章。

 

胡加圣副主编

 

 在数字教育不断发展的新环境下,外研社也在保证传统出版质量的同时在数字教学应用与研究领域不断探索创新。目前,外研社数字教育业务涵盖数字平台(Unipus高校外语教学管理平台)、网络课程(多类别、多语种、面向教师与学生的网络课程)、测评工具(iTest大学英语测试与训练系统、试题库资源、在线测评工具、作文智能评阅系统等)、教学科研资源(iLearning外语自主学习资源库、EBSCO数据库等)与教师发展平台(高等英语教学网、iResearch外语学术科研网、全国高校外语教师研修网等),尤其是即将推出的Unipus高校外语教学管理平台,将建成集学习、教学、测评、研究为一体的交互式、智能化教学管理平台,成为高校外语教学发展新的驱动。

 “There is a spark of creativity within every human being that can be fanned into flames, and will bring forth extraordinary results.”我们正身处教育变革的时代,研修班上,教师们充分感受到了数字技术的魅力、领悟了外语教育的实质、反思了两者之间的关系。我们愿与广大外语教育者一同在瞬息万变的教育发展中把握和应用魅力无限的数字技术,设计国家、学校、教师和学生的美好未来。

 

研修班让教师深受启发

 

请点击“高校外语教师研修网”下载本期研修班相关资源

点击进入外研社数字产品体验中心

 

 

 

 

 

 
 

1-7

通过培训,我意识到必须更新观念。教书匠式的教书方式已不适应时代需求,数字教育技术与课程相结合势在必行。

2-24

经过一天的学习,了解到许多高校已经建立了成熟的网络平台和专业英语网络课程,外语教学即将迎来大改革,每位英语教师都应为这场数字教育技术的变革做准备。然而,各大高校各有特点,要选择适合自己的技术方式来辅助英语教学,教师自身也要正确定位自己的角色,把握好奋斗的方向。

3-14

今天听了10组教师对大学英语教学中的问题的讨论,感觉受益匪浅。通过这次会议,我个人对大学英语教学数字化的进程十分期待,同时我也准备好迎接挑战。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决定将大学英语教学的数字化应用到英语教学的平台中去,更好的让学生享受数字化带来的福利。十分感谢!

5-12

在两天的研修学习中,不仅见识了专家学者们的专业、风趣的演讲,而且也感受到了同行老师们的刻苦敬业、热情活跃、勇于探索的学习和工作精神。同时,收获了很多宝贵的资料和网络资源,尤其了解到了外研社的学习资源库,为以后的工作提供了宝贵的资源和途径,相信学生也将受益于此。

5-24

今天的讲座,特别是下午的小组议题分享和专家支招让我深深感受到用“开会”、“参加讲座”或“参加研修班“这样的词来形容外研社的此次研修班项目都不够贴切。我想说这是一个有技术、有情感更有智慧的大家庭式聚会,已然是个非在线community。

6-4

作为外语教师,面对新一轮的教学改革发出的挑战,我们应该做到坚持终身学习,不断学习教学新理念、新技术、新模式,最大程度的投入教学工作。在教学实践中,要对学生投入更多的情感。今后要更多更好地利用外研社开发的各种优质教材和网络资源,一方面提升自己,另一方面使学生收益。

9-12

徐总编的”change”给我们带来思想改革风暴,让我们居安思危、努力进取。顾曰国教授循循善诱,把枯燥难懂的理论用简单风趣的方式表达出来,让我们亲历“三多”,了解到关于“情感”领先的教学理念。董老师让我体会到教学者人格魅力的养成靠的是 背后十足的付出 和积累。洪老师用open-minded问题,打开另一扇思考的窗户。特别感谢张老师和胡老师,给我们一线的老师提供具体清晰、易于复制的实践模板,给我们的具体教学以实用的启发。感谢胡主编提供的大量的信息,特别是关于文章的撰写与发表。更加感谢外研社的老师们的辛苦工作,早晚连续工作1个月,深深感动!

6-14

昨天的课程从理论上为我们做了很好的铺垫,今天几位一线老师的分享为我们真正提供了“落脚点”。通过几位老师的展示,他们的先进做法为我提供了很多灵感和启示。我已经开始在头脑中构建自己的“混合教学”课程了。

6-1

通过本次培训和交流让我更多了解到了最新的教学资源,相信这些知识和理念的转变能让我受益终生。培训结束后,我会继续多多积累这一领域的相关理论,并尽可能根据学生和教学环境的实际情况,真正地应用于教学中,让我的学生也能受益。

9-1

今天的讲座非常接地气。胡老师和张老师以各自所在大学为例,向我们介绍了翻转课堂和网络在线课程在当前教学中的应用。正如胡老师所言,许多革新性的教学实践并非很难,关键是有了灵感要敢于行动。

8-13

数字教育技术的重要性日益显现,教师要及时培训充电,与时俱进。同时,也注意量力而行,各院校发展不平衡,要根据自己学校的学生的具体情况来制定计划。

6-23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到电子科技大学和中国政法大学的在线课程的设计与实施。这使我认识到不同层次的院校学生的不同学习目标是大学英语教师设计和组织在线课程的根本依据。我们应该根据自己学校的具体情况实施教学。

10-20

通过学习,自己第一次接触了这么多的新概念、理论及新的教学模式,切切实实地看到了差距,意识到了自己的“无知”,今后一定要不断学习,提高自己。

10-8

现场“口尝亲历”了专家们的授课风采、人格魅力以及博学的专业知识,获益良多,深受触动。

5-4

从理论与视野上回答了自己以往对自己课程不受欢迎的疑惑:科技进步迫使自己的教学方式要跟上技术发展及其带来的教学方法的革命。

6-3 

我印象最深的还是有关教育与技术的关系的讲述,唯有教育才是根本,而教育中学应该位于教的前面,而技术是帮助学生学习的辅助。

6-4

 对自己作为英语教师在未来应进行哪些方面的学习,角色或作用产生哪些变化,未来如何进行科研和教学的融合,产生了更多想法,目标更加明确。

相关推荐

X

打开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