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期刊论文写作与发表(学科类):外国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
2013.11.23 - 2013.11.24 北京
主讲专家: 王克非、赵永青、冉永平、许家金、
价格:¥1200.0
本研修班由知名学术期刊主编详细讲解外国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类研究选题的挖掘、研究方法、期刊论文写作规范、论文审读原则、程序及投稿注意事项,帮助教师了解国内外通行的学术论文撰写、投稿与评审惯例,提高写作水平,提升投稿效率。
【研修日程】
挖掘选题需从平时积累,学术规范必经日常打磨
——学术期刊论文写作与发表研修班:外国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
11月23-24日,学术期刊论文写作与发表研修班:外国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顺利举行,本期研修班吸引了来自全国的200余位高校外语骨干教师参加。同时,本期研修班也是2013高等学校外语学科中青年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的收官一期。
会场全景 |
研修班由《外语教学与研究》主编王克非教授、《现代外语》主编冉永平教授、《外语与外语教学》主编赵永青教授与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教育研究中心许家金教授主讲。王克非教授在研修班课程介绍中指出,本期研修班的总目标是帮助教师提升学术期刊论文写作能力,具体目标是促进教师了解学术期刊及其运作模式、探讨选题挖掘与研究设计、明白论文写作与修改、分享学术资源与研究动态。研修班从主题策划、讲解模式、资源支持等方面做了精心准备。
选题挖掘与研究设计:注重专业积累,培养问题意识
从翻译研究选题挖掘与研究设计出发,王克非教授首先从宏观意识上提醒大家认识到研究是基础、选题是关键、信息是路径。他结合自己的研究经历叮嘱大家一定要“研从读起”,从基本教科书、专著名著的积累开始,广泛涉猎国际国内学术期刊,并积极参加研讨会与研修班的交流。王教授为教师们提供了翻译类研究的学术期刊目录,并细致地指导大家如何检索论文、如何利用CITESPACE软件分析研究领域关键点。为帮助教师明晰具体的研究方向,他还为大家讲解了翻译研究的内涵与要素,指点研究范式与途径,鼓励大家要有问题意识、追索精神,从“大”处着眼、“小”处入手做研究。
王克非教授 |
赵永青教授结合例证生动地为大家讲解了在外语教学研究中什么是有创意的选题、如何挖掘有创意的选题。她指出,有创意的选题结合国际研究趋势与我国具体实际;可以是旧话题,但研究角度和方法要新,或者得出有价值的新结论。继而,她指出,挖掘有创意的选题是进行充分的调研、是在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是对选题的“评估”、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在与大家一起分析一篇参班教师撰写的教学研究论文的过程中,她一步步引导大家领会如何在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并提醒大家反思“教学中发现的问题并不一定是好选题”。
赵永青教授 |
冉永平教授以日常语言使用为例,帮助大家树立在生活中用心挖掘语言学类研究选题的意识。他从语用学的学科视角出发,阐释了语言使用的“超语言”现象和特征。这类现象包含语言交际互动中的曲折、障碍、不合作等不顺畅现象,其背后存在值得研究的语言学问题。以大量的日常交际、影视资料、网络用语、外交语汇、名人演讲为例,冉教授带领教师们分析如何关注视角站位、语境化信息、语境制约等语境问题,并从中挖掘研究选题。他指出,从语用、教学、学习和语境等角度关注语言使用、分析其体现的语言学问题是挖掘选题的有效途径。
冉永平教授 |
论文写作与审改:坚持严谨态度,反复修改打磨
学术论文写作有严格的写作规范,一篇论文要在期刊上发表,必须经过精益求精地修改。研修班上,三位专家从不同角度指导大家撰写、修改学术论文。王克非教授首先帮助大家梳理规范的论文结构,并富有针对性地讲解了两大主体部分——如何阐释理论框架与研究方法、如何分析与讨论结果。接着,他指出期刊编辑在审稿过程中主要考查作者是否熟悉研究文献、研究是否有新意、论证是否自圆其说,他提醒大家避免写浅泛之文、陈年旧题、大题小作之文、不熟悉领域的文章、一般性书评和与名家商榷的文章。引用我国著名外语教育学家许国璋先生的例子,王克非教授告诫大家学术论文写作一定要规范,要反复修改,做到“心中有问题,眼里有读者。”
顺承王克非教授对论文“反复修改”的强调,赵永青教授以一则论文七次修改并发表的案例一步步帮助大家认识如何“打磨”出规范的学术论文。这篇论文以国内高校英语演讲教学为关注点,在七次修改的过程中,分别针对研究问题不明确、数据应用混乱、论文结构不合理、表述方式不到位、需增加研究不足、字数过多等问题进行调整。在结合实例讲解的过程中,教师们也感同身受,每一次修改仿佛也是纠正自己在写作中存在的问题,赵教授也借此提醒大家一定要注意平时基本功的修炼,对期刊编辑部提出的修改要求须重视对待。
冉永平教授则从明确选题和题目的学科视角与范围的角度帮助大家提升论文写作水平。他指出大家在撰写过程中要注意从学科视角下对论文题目进行凝练,突出学科视角下的研究创新点与国际视野,并辅以正反两种论文题目具体说明;之后,他又为大家讲授了论文摘要如何体现学科特色、文献综述如何引出研究问题。他也嘱咐大家一定要对论文反复修改,使论文更有整体性、更有国际学术视野。
投稿注意事项与学术资源介绍:重视学术规范,保持学术好奇
针对学术期刊论文的投稿,王克非教授、赵永青教授与冉永平教授与大家进行了集中交流与探讨。三位专家细致地指导大家注意论文写作的标准格式与规范,提醒大家在投稿前要了解期刊概况、耐心等待编辑部反馈、切忌一稿多投等注意事项。三位专家分别就《外语教学与研究》、《外语与外语教学》和《现代外语》的投稿与审稿流程为大家进行了介绍说明。专家们鼓励中青年外语教师多读、多写、多投,在写作与投稿、改稿的过程中提升学术能力、收获学术成长。
许家金教授以自己利用网络与软件搜索研究文献的生动实例鼓励大家充分挖掘与搜寻研究资源。他认为,通过扎实的付出、利用有效的工具,教师是可以充分利用现有条件获取“high-hanging fruit”——高质量研究文献的。他给大家介绍了RSS阅读器、手机知网等平时了解、积累学术资讯的工具,并分享了他如何在自己的一项“汉语语料库语言学”研究中通过网络获得一部1928年出版的珍贵原版文献的经历。许教授还为大家介绍了ZOTERO、NOTEEXPRESS等参考文献整理软件,和CNKI TREND等文献热点挖掘软件,并希望大家在学术研究及文献收集中保持好奇心。
许家金教授 |
本次研修班上,四位主讲专家在大班讲授中帮助教师树立了选题意识与写作规范、明确了提高写作水平与期刊投稿效率的途径;研修班专门设置的讨论环节则创造了参班教师与专家之间充分交流的渠道,帮助教师们解决了诸多具体科研困惑与难题:“学员研究选题分享与点评”环节收集了参班教师的研究论文,四位专家分别对每一篇论文给予分析与点评;小组讨论环节,教师们针对研究动态与趋势、科研经验、科研问题展开讨论,并在大班汇报中与全体教师和专家交流分享;穿插在专家讲授中的交流问答环节,短、平、快地解决了教师在听课中产生的问题与疑惑。
用心聆听 | 虚心请教 |
小组讨论 | 写下日志 |
学术殿堂吸引着大家,学术精神引领着大家,学术大师感染着大家,学术成果激励着大家。在主讲专家与参班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学术期刊论文写作与发表研修班: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取得了圆满的成功。本期研修班也是2013年度高等学校外语学科中青年骨干教师研修班的最后一期。这一年以来,系列研修班以学科管理、教学方法、研究方法、语言技术四大主题共17期研修班伴随全国高校外语学科骨干教师走过了春夏秋冬,谱写了一曲专业严谨、分享提升、成果丰硕的“研修之歌”。与本期研修班结束时专家们鼓励教师“承担外语教师的社会责任”的精神一致,2014年高等学校外语学科中青年骨干教师研修班将马上与您见面,继续助您在教学、科研之路上有力前行!
我想就本次研修班大致谈谈自己的收获:
首先,我明白了做学问需要积淀。正如王克非老师所说,“研从读起”,做学术研究需要阅读大量优秀文章,学习借鉴,才能写出有价值的文章。
其次,要有慧眼,善于思考,从平时的教学、工作、阅读中发现问题。赵永青老师提到,做研究要落实到课堂上和课里课外。结合教学做一些相关的研究,往往既能提升理论境界,也能改善教学效果,还能在学术上有所成绩,实在是一举多得。
最后,科研是科学活动,有方法可循。所以要特别注意研究内容是否具有可行性。比如许家金老师提到,要考虑选题意义何在,论文结构是否合理,论证和数据是否能说明问题等。
1-14
我赞成赵永青老师所说,“一个接地气的外语教学研究也可以是很学术的”。毕竟教师首先要做的是对于教室里过去发生了什么,正在发生什么,通过研究将来会有什么变化(是好的变化还是不好的变化)等问题了然于心;只有对自己的教学行为有认识、有评判、有反思、有行动,才能带给课堂新的风景和更灵动的风景。
6-10
今天最大的收获就是在三位老师的指导带领下,分别从语言翻译、语言教学、语用语篇等角度,探讨了外语科研的选题与挖掘。其实,在日常教学和生活中,课题无处不在,我们缺乏的是对这些问题的敏感度,以及阅读文献、深入研究的功力。由于平时教学任务比较繁重,专业理论方面的研究有些懈怠,所以撰写出来的论文,往往停留在描述现象的层面,缺乏理论高度和深度,以后可以在这一方面多加注意。
6-11
今天的收获很大。专家们从不同角度阐述了研究的选题、设计和论文的撰写过程,有理论、有实例、有心得体会和宝贵的经验交流,厘清了一些以前头脑中比较模糊的概念,使我对论文写作有了更深刻更具体的理解。尤其是专家的点评环节,更有针对性和可视性,将抽象的理论具体化,令人豁然开朗。
7-17
听了老师们亲身的科研经验分享,我发现其实什么事情都没有那么难。只要怀着一颗踏实的心,仔细研究,肯定能在前人的研究中获得自己需要的资料并发现新的突破点。
7-11
这次研修班使我:
了解了期刊论文的写作方法;
明确了期刊论文的写作规范;
坚定了论文写作的信心与决心;
提高了学术科研的钻研意识。
2-9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个人非常受益,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在选题方面,要着眼于中国外语教学这个大环境,选择具体的研究问题,从小处着手,以小见大,利用有效的研究方法深入、细致地进行研究。其次,在文献综述的撰写方面,以往总是认为要罗列与主题相关的国内外文献,却并未意识到或深刻理解到文献“综”加“述”是为论文主题研究必要性的铺垫。最后是在实证性文章数据呈现方面,不能以简单数据罗列的方式加以论证,而应根据研究问题,呈现相关数据,而且数据讨论一定要结合一定的理论。
3-18
我今天感受到了学术研究的重要性和规范性。以前总是觉得写论文就是写好一个题目,收集资料,广泛阅读,然后经历一番痛苦,绞尽脑汁写出来的,但考虑较少的是它的科学性及规范性。现在才知道,所谓的规范性并不是表面的结构完整——这不难做到;更为重要的是,论文的各部分要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比如,文献综述不是前人研究的一个堆砌,要与自己的研究密切相关,要突出重要的研究成果及描述研究结果和结论。研究问题之间要相互联系,且不宜过多。
4-7
在外国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方面我应该算是个初学者,专家的每一堂课在我看来都是至宝,让我在我的这个新领域少走弯路,知道自己今后要如何做学术研究:多阅读、多思考、多交流,而最重要的是要有坚持不懈的恒心和不断追索的精神,要沉下心来。正如钱钟书先生所说,要把自己的书放入图书馆中,就要先把图书馆的书放进自己的脑子里。因此,读书、获取信息将是我进入研究领域的第一步。
4-27
最大的收获来自专家的实例分析。不论是研究设计,还是已经成型的学术论文,从中挑取不合理之处和可以改进之处进行剖析都对之前的理论讲解起到了补充作用。而且通过例子的实质性讲解,才能明白自己在逻辑、结构构建、文献综述以及章节的推进展开方面也曾犯过类似的错误,印象才更深刻。
4-6
通过本次学习,使我对学术期刊论文的撰写形成了一个较清晰的脉络。
首先,对选题挖掘的注意事项有了更深刻的了解,要“小题大做,旧题新做,常题深做”。
其次,对文献综述的写作有了较详尽的了解,以后会更加注重提高自身的文献检索能力。而且可以通过老师们所说的几大注意事项来审核自己所作的综述,比如是否围绕研究问题,是否具有代表性,是否跟进新的研究等等。
最后,我学到了在提出一个研究问题时,需要找到相应的理论模型或教学理念,并进行切实的验证。
4-21
本次研修班给我的帮助很大,经过四位老师的讲解,我对于学术论文写作的过程、要素、准则、标准等有了深刻的感受。从王老师的讲座中,我认识到了“研从读起”的重要性,我们不能仅仅局限于期刊论文,还要多读经典专著;从赵老师对于一篇具体论文的细致剖析中,我学会了论文的合理切入与视角交叉,更深刻领会了词汇教学的真谛;冉老师的讲授让我对语用学加深了理解;许老师一针见血的点评也让我受益匪浅。
4-28
我最大的收获就是认识到了论文中论证部分的重要性。我自己以前也发表过论文,但是对此认识不够。今天从老师的话语中深深感受到了文献——问题——方法——数据——讨论是一个整体,衔接议论过程一定要有力度而且完整。
4-22
本人在这次研修班中有以下收获:
更加清楚地意识到文献阅读的重要性,以后得扎扎实实地加强相关理论学习,夯实研究的理论基础;
教学实践中大有文章可做,只要找到切入点,找到理论支撑,亲身实践中的很多问题都可以拿来研究。
4-15
三位主编分别从研究者的视角向我们展示了翻译研究、语言教学研究以及语用学研究的主要方法和热点议题,既有宏观阐述,又有细节支撑,开拓了我的研究视野,也激发了我对相关领域的研究兴趣。
3-20
专家们的讲座使我意识到,做学问做研究需做自己真正感兴趣的,切勿掺杂太多功利性。做学问的是为了更好地指导现实教学,或在本研究领域有一定的自我见解;首先记住“独立之思想,自由之人格”。其次,要在教学实践基础上做研究;同样地,要通过理论上的研究,更好地指导教学,即“从课堂中来,到课堂中去”。
3-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