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旨报告

北京外国语大学 杨丹:开幕致辞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 武世兴副司长:抓住机遇、推进创新,全面提高外语人才自主培养质量



中国国际电视台 刘欣:Something new from Xin, with love ——来自国际传播一线的实践与思考


北京大学 宁琦: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中的外语人才素养


北京外国语大学 文秋芳:外语教育新目标:培养大学生中华文化传播能力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王泉:数字化赋能教学变革及高质量发展


前沿论坛

专题论坛

专题活动

专题活动

支持单位

外研探索

外研资讯

×
×
×
×
×
×
×
×

北京外国语大学 杨丹

杨丹教授在致辞中对与会专家、参会代表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并分享了北外在创新高等外语教育、助推教育现代化进程中的实践探索:第一,重构外语类高校学科格局,服务教育强国建设。构建“全球语言、全球文化、全球治理”的学科发展总体布局,把握“区域国别、国际传播、国际组织”的“三国”学科战略增长点。第二,推进语言和科技交叉融合,服务科技强国建设。北外成立人工智能与人类语言重点实验室,打造全球语言服务平台。第三,重构全球育人体系,服务世界人才高地建设,北外发布“2050全球战略”,打造“BFSU CREATE”全球计划。他表示,本次高端论坛是北外与学界保持深度联系的重要实践之一,北外愿与全国外语教育同仁一道,携手推动我国外语教育实现高质量发展。

×

中国国际电视台 刘欣

刘欣女士结合多年国际传播一线实践,分享讲好中国故事、提升国际传播效能的经验:以坚定立场为前提,一是要在尊重客观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设计独具巧思的战略关键词、选取独树一帜的叙事视角、借助新的传播手段等,充分创新,引发受众关注,同时体现思想和观点的深度、力度与锐度;二是要以真挚恳切的传播态度,引发受众情感共鸣。刘欣表示,中国的国际传播事业已经登上新高度,但国际传播队伍建设仍受制于人才瓶颈,期待出现更多具备“4A”(Anchor<站稳立场>、Ability<练好内功>、Audacity<勇迎挑战>、Adherence<矢志不渝>)素养的优秀国际传播人才,开创国际传播新风貌。

×

北京大学 宁琦

宁琦教授表示,培育堪当国际传播重任的外语人才,要重点关注“理解中华文化及其世界意义的能力素养”和“参与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的能力素养”。前者要深刻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神标识、准确把握中华传统文化的世界价值、积极投身中国对外话语体系建设的实际行动。后者强调对异质文化的研究与理解是中国思想文化海外成功传播的前提,精准的国际表达是对外传播话语能力建设的重中之重。外语人要树立文化自信,运用语言工具和国别与区域研究成果,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研究和思考人类共同价值,推动中国与世界各国各民族之间的思想文化交流与文明互鉴,让世界看见中国、听到中国。

×

北京外国语大学 文秋芳

文秋芳教授认为,培养大学生中华文化传播能力既是国家战略需求,也是大学生成人成才的需要。大学生中华文化传播能力包括五个构成要素:坚定中国立场、家国情怀与国际视野兼备的政治素养;以产出为导向,听、说、读、写、译综合发展的语言能力;能够在比较视角下介绍中华文化的中华文化素养;逻辑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战略思维协同发展的高阶思维能力;以及意识、技能和策略兼具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文教授表示,外语教材是培养大学生中华文化传播能力的重要材料来源,外语教材呈现中华文化应遵循文明互鉴、异同交织、识今通古的基本原则,有机融入中华优秀文化、展示多元文化,助力学生提高中华文化传播能力,坚定文化自信、深化文明互鉴。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王泉

王泉教授表示,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要以新环境、新教学、新资源、新培训、新治理、新评价“六新”建设为抓手,构建教、学、管、环、评新型数字化支撑体系,打造“人工智能+”教育新生态。适应未来的双空间一体化人才培养教学环境由智慧空间和数字空间构成。智慧空间,如外研在线学科型智慧教室将智慧硬件、写作平台、评阅引擎融合,实现智能环境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数字空间,如支持分析评价的智慧教学平台、数据仓库等,实现数据资源互通,有效反哺教学。双空间一体化的人才培养环境催生教学方式创新,重构资源建设方式,推动评价方式变革,驱动高等外语教育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