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语学与教的心理学原理(第二版)》|“我来读文献”【书目阅读】No.118

主审:

总主编:

主编:

副主编:

编者:

作者:张庆宗

译者:

书号:978-7-5213-4251-2

出版日期:2023/02/28

定价:¥103.9

  领读专家
张庆宗

张庆宗,博士,教授,曾担任湖北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第四届教育部高校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全国英语专业分委员会委员,现担任湖北省翻译工作者协会常务理事;享受湖北省政府专项津贴;湖北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湖北大学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点负责人,湖北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国家一流专业(英语)建设点负责人,华中师范大学兼职博士生导师,华中农业大学、湖北师范学院、汉江师范学院特聘教授。研究方向为英语教育、应用语言学。主持并完成数项科研项目,先后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教材、译著18部。

研究方向:
  导读
《外语学与教的心理学原理(第二版)》一书从学习心理学和教学心理学的视角论述了外语学习与外语教学的心理原理和过程,旨在使外语教师在充分了解认知与语言发展规律,外语学习理论,学习者在语言学习过程表现出来的生理特点、认知、社会情绪等个体差异,以及外语学习者与施教者的相互关系的基础上,不仅知道“教什么”(what)、“如何教”(how),而且知道“为什么要这样教”(why)和“什么时候这样教”(when),不仅知其然而且还要知其所以然;不仅要注重目标和方法,而且还要注重原理和过程,从而增强外语学科教学的科学性和自觉性。同时,该书还探讨了外语教师心理,如教师的认知构成、情感要素和专业发展等方面的内容,对增强外语教师的自我认知意识、教学反思意识和专业成长意识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书具有以下特点:

1. 跨学科性强:该书较好地融合了语言学、教育学和心理学等学科内容,弥补了国内同类参考书匮乏的不足;

2. 系统性强:该书系统地论述了外语学习心理和外语教学心理,结构分明,内容丰富,对教师有效地开展教学、学生有效地进行学习起到较强的指导作用;

3. 针对性强:该书专为外语学习者、外语教师、外语专业研究生、语言与语言教育研究人员以及家长编写而成;

4. 可读性强:该书附有大量案例和图表阐释外语学习理论和外语教学理论,语言通俗易懂。

全书共分为两大部分,分别围绕外语学习心理和外语教学心理展开。第一部分关于外语学习心理,包括第一、二、三、四、五章,分别论述学习和语言学习,认知发展与语言发展,第一语言习得,第二语言习得和影响外语学习的个体差异因素等。第一阶段的导读涵盖以上五个章节的内容。第一章介绍了不同心理学流派(行为主义、认知流派、建构主义和人本主义)的学习理论,阐述了不同心理学流派学习理论对语言学习的影响。第二章论述了认知发展和语言发展之间的关系,重点介绍和比较了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和维果茨基提出的认知发展观和语言发展观,力图让读者充分了解语言发展和认知发展关系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语言习得的本质。第三章重点论述了第一语言习得内容,影响第一语言习得的要素和第一语言习得理论。在第一语言习得过程中,语言环境(语言输入)、认知过程和内在机制是影响第一语言习得的主要因素;具有代表性的第一语言习得理论有行为主义的“刺激——反应”论、认知发展论、心灵主义“内在论”和语言功能论。第四章关于第二语言习得,主要论述了影响第二语言习得的基本因素,如语言输入、互动和语言输出,作者从对比分析、中介语和错误分析等方面讨论了第二语言学习者的语言特征,继而介绍了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及其对外语学习和教学的启示。第五章较为全面地论述外语学习者的个体差异对外语学习的影响,重点阐述了学习的生理因素(大脑、年龄)、认知因素、情感因素和社会文化因素如何影响外语学习效果,旨在使学习者更好地了解自己、使教师更有针对性地帮助学习者充分发挥生理因素、认知因素、情感因素和社会文化因素的积极作用,克服和消除它们的负面影响。
  思考题及解答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1.了解学习定义和分类对认识语言学习有什么重大意义?
张老师:学习定义指学习者因经验而引起的行为、能力和心理倾向方面比较持久的变化。学习分类指学习内容、学习结果、学习形式与性质、学习的意义水平、教育目标分类。语言学习是一个过程,语言学习带来的变化体现在我们的行为、能力和心理倾向等方面。
2.概述不同心理学流派对语言学习的解释。
张老师: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关注刺激—反应(外部可观察到的因素)之间的联结,语言学习是练习、模仿、习惯养成的结果;认知学习理论:关注心理机制在信息加工过程中的作用,认知发展是语言发展的基础;建构主义与语言学习:学习者是语言知识建构的主体,教师是语言学习的设计者、组织者和指导者;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人本主义与语言学习:倡导全人(认知、情感、态度、技能等)教育(holistic education)理念,学习者通过语言学习获得身心健康发展。
3.在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框架下,认知发展与语言发展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关系?
张老师:认知发展是语言发展的基础,儿童的语言发展是认知发展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语言能力是儿童认知能力的一个方面,也是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产物。语言是伴随着认知发展而发展的,认知结构发展到一定阶段,才出现语言。
4.维果茨基提出的最近发展区有什么教育意义?
张老师:最近发展区(The Zone of Proximal Development)指儿童认知发展的实际水平和认知发展的潜在水平之间的距离。开发儿童发展潜能的途径包括三个要素:在学校情境中,教师的指导,同伴的合作。最近发展区的教学为儿童提供了发展的可能性。教学可以带动发展,教学决定儿童智力发展的水平、速度等,使最近发展区变为现实,同时也创造出新的最近发展区。 Bruner提出了“支架式”教学(scaffolding teaching),支架式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借助支架建构出一个稳定的理解,最终能独立完成任务,帮助他们顺利通过最近发展区,不停顿地将学生的智力从一个水平提升到另一个新的、更高的水平。支架式教学中的“支架”类似于Ausubel提出的先行组织者(advanced organizer),先行组织者是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将认知结构中原有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关联起来。
5.影响第一语言习得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张老师:影响第一语言习得主要有三方面因素。 第一个因素是语言环境,即语言输入。谈语言输入时,我们通常会关注以下三个问题:(1)语言习得是否需要语言输入?(2)语言输入是否必须发生在特定的时间段内?(3)什么样的语言输入更有助于儿童的语言习得?在大量的实证研究基础上,研究者得到了以下答案:(1)语言习得需要语言输入;(2)语言输入必须发生在关键期内;(3)儿向语(motherese)更有助于儿童的语言习得。儿向语是成年人(照料者、父母等)对儿童的一种语言输入,具有以下特点:句子简短,词汇简单,语调夸张。 第二个因素是认知过程。儿童需要具备一定的认知能力,如感觉登记、记忆、分析、综合、归纳、推断等。只有当儿童具有一定的认知能力,才能对语言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在认知科学框架下,语言学习不是简单地在强化条件下形成刺激与反应的联结,而是形成新的认知结构;语言学习是原有认知结构与当前的刺激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 第三个因素是内在机制。Chomsky提出语言是先天的、具有生物学基础的、相对独立的一种能力,这种能力表现为人类大脑中与生俱来的“语言习得机制”(LAD: The Language Acquisition Device)。语言习得机制包括人类语言的普遍蓝本,包括语言类别、句法层次结构、语法制约等内容。语言习得机制促使人类能够生成语法、生成语句。在Chomsky看来,语言学习不是对环境刺激做出的反应,而是人们根据大脑中有限的规则创造出无限句子的过程。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是如何解释第一语言习得的?
张老师: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主要强调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语言学习者要对目的语进行大量的重复和操练,达到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最终使学习者形成语言习惯,塑造语言行为。在行为主义心理学理论的影响下,英语教学领域产生了一些教学模式,如听说法、视听法以及句型操练。
对比分析假说、中介语和错误分析是如何分析第二语言学习者的语言特征的?
对比分析假说(The Contrastive Analysis Hypothesis)主张通过分析学习者的母语与其将要或正在学习的第二语言在结构上的差异,来确定两者之间的异同之处,从而预测学习者在学习第二语言时可能出现的错误。相同的语言形式有利于第二语言学习(正迁移),而不同的语言形式则阻碍第二语言学习(负迁移)。 中介语(Interlanguage)指第二语言学习者建构起来的介于母语和目的语之间的过渡性语言,它处于不断的发展变化过程中,并逐渐向目地语靠近。中介语具有可渗透性(学习者不断接受新的语言形式)、动态性和系统性等特征。每一位二语学习者都有一个中介语系统。 错误分析(Error Analysis)指对第二语言学习者的错误进行分析和研究,为第二语言教学提供可靠的教学参考。通过对错误进行系统分析,旨在发现学习者在向目的语靠近的过程中已经到达哪个阶段,还有哪些内容需要继续学习;可以了解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使用的学习策略和步骤;错误分析对学习者自身来说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学习者用来检验他们对所学语言所作出假设的一种方式。
学习者的认知风格对外语学习有什么影响?
张老师:学习者的认知风格包括语言学能、学习(认知)风格、学习策略。 语言学能指第二语言学习的能力倾向。语言学能不是第二语言学习的先决条件,但有助于提高外语学习的速度、降低学习的难度,具有不同语言学能的人学习第二语言的速度不同、效果也不一样。Carroll(1981)认为语言学能由以下四个方面的能力组成:语音编码能力,语法敏感性,归纳能力,联想记忆能力。教师需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这四种能力,同时也需注意语言学能在语言习得不同阶段的作用、语言学能与教学法之间的关系等。 学习(认知)风格指个体在理解、处理和保持新信息和技能时表现出来的一种自然的、习惯的、偏好的方式。认知风格不仅影响学生选择学习策略,也影响教师选择教学策略。教师要根据学生不同的认知风格,进行因材施教,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学习策略指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有效学习的程序、规则、方法、技巧和调控方式,分为三类:(1)元认知策略,指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有意识地计划、组织、控制、评价自己的学习活动所采取的措施;(2)认知策略,指学习者为了更有效地识别、理解、保持和提取信息而采取的策略,认知策略与语言学习材料有着直接的联系,往往运用于具体的学习活动中;(3)社会/情感策略,指学习者用来规范和管理情绪、情感的方法,比如求助别人来解决问题。
学习者的情感因素对外语学习有什么影响?
情感指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感情、感觉、情绪、态度等。在教育实践中,要关注学生的情感心理,培养学生积极、健康、向上的情感心理,使学生在语言学习中最大限度地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降低某些情感因素的消极作用,以此增强学习成效。比如关注学生的动机、自我效能和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