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大学
Q:请简要介绍一下您主持的这个科研项目基本情况。
课题“北京奥运外宣话语的文化互文计量研究”于2021年获北京市社科基金青年项目资助,目前在研。本课题是按照课题指南中“北京国际语言环境建设研究”进行选题设计的;以北京奥运外宣话语为研究对象,采用语言计量手段分析文化互文,旨在描述并解释互文在外宣话语中的运作机制和文化传播效应。
Q:您认为您课题申报成功的关键因素是什么?
本课题紧密结合社会现实,将语言研究的理论成果落脚于国际语言环境建设,特别是国际体育赛事的语言文字设计和传播工作,实现理论价值与实践价值的相结合。此外,本课题比较注重论证逻辑。课题内容涉及语言、传播、文化、统计和计算机等多个学科领域的跨学科知识,因此从错综复杂的跨学科文献中梳理出清晰可靠的行文逻辑,使评阅专家更好地理解研究思路和创新之处,或许也是课题申报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Q:您认为该项课题的创新之处在哪里?
本课题在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上具有一定的创新。在研究内容上,课题关注外宣话语与文化互文的连接界面,将话语研究与传播学、文化研究和数理统计有机结合在一起,这种多学科交叉融合是本研究的一大亮点。在研究方法上,课题提出文化互文的量化研究框架,试图从语言量化的研究视角挖掘不被言明的文化因素,探测由文化因素混合形成的文化互文,这对高度依赖质性研究方法的文化及其互文研究而言,是一种完善和补充。
Q:在课题申报过程中您遇到过哪些困难?您是如何解决的?
首先是课题论证问题。外宣话语与文化互文的界面研究并不多见,且文化的语言量化研究也比较有限,因此如何厘清思路以证明课题的合理可行是难点问题。此时需要跳出语言学研究领域,广泛阅读跨学科,特别是传播、语言文化和计算机等专业文章,由此明确结合点,设计对应研究问题。
其次是课题素材整合问题。课题申报过程中涉及大量的素材,特别是笔记、文献、数据等,需要花费很多时间整理。我采取的办法是,依据拟定的课题内容,确定所涉研究方向,有针对性地收集资料并展开阅读。把重要素材整理成摘要,对照课题研究目标进行梳理,形成主题。
最后是时间安排问题。完善申报书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不断打磨更新,非常耗费精力。为提高效率、减少漏洞,我的解决办法是制定时间节点,记录进度,并且将文书内容分段完成,并定期检查、及时修改。
Q:您对正在准备申报国家级课题的同行有什么建议?
目前自己也正在积累申报国家级课题的经验,所以谈不上建议,唯有些浅薄的想法与大家探讨。课题申报是一个系统复杂的工程,尤其是面对竞争激烈的纵向课题,需要早做准备并有的放矢。在申报课题前,要多作积累。多写多练以提升学术写作能力和学术产出自然是硬通货,此外还需要积累软实力,如解读历年选题指南的核心重点话题,了解国计民生时政热点并积极思考如何主动对接,向前辈学习课题申报经验,等等,都能够一定程度上促成宏观视野,产生独到见解。在申报课题期间,则要将已有积累和课题指南作深度结合,并根据自身的研究兴趣和专长,整理出系统完整的研究思路、设计切实可行的研究方案,从而让课题更具辨识度。
课题申报也是一个修炼心智的过程,需要仰望星空并脚踏实地。仰望星空是一种追求卓越的态度,特别是在填写申报书的过程中,要认真研读优秀科研成果,或向导师、前辈和同行请教经验,用谦虚开放的姿态学习、提升和完善。也要有追求星光的勇气,勇于提出新见解、尝试新方法,勇于挑战和突破传统,让课题申报成为一种超越自我的乐趣。这里的超越不同于思想上的天马行空,而要注重联系社会实际,将想法落实,将创新落地;也要避免行文上的自由随意,而是按照申报要求精心设计、反复打磨,大到行文脉络,小到标点符号都要仔细斟酌,使课题申报书字句通达、逻辑严谨和思路清晰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