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小翠

齐鲁工业大学

谭小翠,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外国语学院副教授,英语语言文学博士,硕士生导师,曾为美国加州州立大学访问学者。主要研究领域包括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翻译研究。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基金项目埃兹拉;庞德翻译诗学研究;(2022-2025),主持并完成山东省社科规划基金项目“现代化视野中的埃兹拉”;“庞德儒学研究”。出版专著1部,在《当代外国文学》《山东外语教学》等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
四次申报终获批——谭小翠副教授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基金项目申报经验分享

Q:申报经历

我于2018、2019年连续两年申报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项目,都未获批,2020年暂停申报。2021年我修改了选题,改为研究庞德儒家典籍翻译,申报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没有获批。2022年又以同题申报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基金项目,学校社科处和学院邀请校外专家进行选题论证,根据匿名专家的评审建议,我将课题名称改为“埃兹拉·庞德翻译诗学研究”,又对申报书进行了复盘、调整,终于获批。非常感谢我校社科处和学院的精心组织以及匿名专家的建议。

选题与研究基础都很重要

选题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四次申报,都围绕庞德展开,但每次题目都不同,现在看来,前三次申报的题目有点小了,不足以支撑一个教育部或国家级课题。不仅如此,前三次选题侧重庞德诗学中的儒家思想,这看似接地气,却与文学研究有些偏离。做外国文学研究,应该关注文学研究本身,不能为了体现实用价值而偏离了文学研究。

学术积累很重要。四次申报虽选题各不相同,但都未离开庞德。我的博士论文是“庞德与儒学”研究,之后不管写论文还是申报课题都围绕着庞德。从2011年攻读博士学位时,我开始读庞德的作品,当时感觉难度很大,在导师的指导和鼓励下,我完成了博士论文。博士毕业后,我在研究中遇到困难时,也打过退堂鼓,但是坚持住了。一般申报教育部课题的老师大都博士毕业,请大家不要轻易放弃自己的研究方向,在一个领域深耕久了,才能体味其中的学问和乐趣。

另外,学术研究不可闭门造车,既要了解国内同行的研究,又要有国际视野。2017年,我在美国加州州立大学访学期间,正值第27届庞德国际会议在宾夕法尼亚大学召开,获知此消息后,我毫不犹疑地从美国西部飞到东部参加了这次国际会议,结识了庞德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追踪最新的研究动态。同时,我也积极参加国内学术会议,向国内同行、专家请教,尤其是与同领域青年学者进行密切交流、热烈讨论,这进一步拓宽了我的研究思路,形成了比较好的学术氛围。

Q:申报体会

回顾近十年的科研之路,可用六个字概括:敢想、勤写、勇报。

敢想。对各级教科研项目,我都会想一想,有试一试的冲动。我的课题申报之路是从申报教研课题开始的,最初是校级教学改革无资项目,到校级有资项目,后来到省级教改项目,到获批省级社科规划项目,再到终于获批教育部社科规划基金项目。2019年,教育部下发了《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我毫不犹豫地申报了多年讲授的“高级英语”课程,这是当年我们学院唯一申报的课程,总结这些年的教学改革成效。“高级英语”获批首批山东省线下一流本科课程,并被推荐参评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虽未评上但也无悔。每次申报,有成有败,但敢想是迈向成功的第一步。

勤写。有了申报的冲动,就去践行。不管是校级、省级还是国家级项目,都敢于去写。写项目书是一种历练,可以帮助自己理清教学、科研思路,思考当前研究的重难点、以后的计划,认真思考这些问题对研究的持续开展非常有益。同时,善于发现当前研究的问题与不足,勤于撰写论文。这几年我写了十余篇论文,但最终能发表出来的却很少,有一篇文章在外漂泊已三年之久,还是没有觅得去处,不过我依然勤于笔耕。目前有一部教材和一本专著在撰写中。

勇报。校级、省级、国家级,各级项目都要勇于申报。在科研初期,不要嫌校级项目级别低而不屑于申报,也不要因国家级项目级别高而畏于申报。我所在的齐鲁工业大学以理工类见长,相较而言,人文学科不占优势。但近几年学校科教融合、蓬勃发展,对人文学科的重视程度亦有提高。学校首次设置了国家级课题的培育项目,有基金资助,我又抓住申报机会,拔得头筹,为后期国家级项目申报打下了基础。不管什么级别的项目,一旦获批,我都认真去做,从做中学,从学中做,不断提升自己。

我是在韩国读的博士学位,硕士阶段以语言学为主,博士阶段才转向文学研究,科研基础一般,属于草根一族。这些年来我坚持教学与科研互促,踏踏实实做事。此次教育部项目的获批,也算是对这种“草根精神”的肯定。在我科研成长的道路上,得到了诸多师长、挚友的关心、支持和帮助,其名不一一道出,在此一并致以最诚挚的谢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