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靓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博士,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英语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美国当代小说、族裔文学、女性文学。李老师主要教授综合商务英语、综合商务英语、商务英语听说、英语语音与会话等课程;曾获外教社杯全国高校教师教学比赛北京赛区专业英语组二等奖;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一项,北京市教委专项基金项目一项,主持校级教学课题两项。
美国当代小说、族裔文学、女性文学
李靓教授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申报经验分享

Q:1.请您简要介绍一项您成功申报的课题,包括课题级别,课题名称,申请时间,课题概述,是否结项等

我在2018年成功申报了一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城市中的保留地:当代美国印第安小说中的城市书写研究》,在这个项目基础上,于2022年成功申报了国家社科一般项目,课题的名称是《美国印第安城市文学与国家认同研究》。

Q:2.该项课题选题的来由?您如何评价该选题的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

我经历过多次不成功的申报,之前在申报时多选择了比较传统的题目,比如印第安景观书写、文学传统研究等,还有针对某一位作家的选题。一方面可能写的重点不够突出,另一方面或许是选题新意不够,都没有成功。一次,我在阅读文献时看到了一项数据,20世纪90年代后,其实有70%的印第安人在城市居住、生活。目前国内的印第安文学研究主要聚焦印第安部落生活为题的作品,从部落、传统、生态、种族等视角切入。因此,当我看到城市印第安人竟然占总人口的多数时,我想到这可能是个创新点,因为城市印第安人无疑与部落、保留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于是从这个事实出发成功申报了一项教育部课题。

2020年我在剑桥大学访学期间遭遇新冠疫情,身处异国他乡,人的国家认同感总会特别强,千里之外收到祖国发来的抗疫礼包时更是感动万分。这一经历让我对国家认同这个命题产生了浓厚兴趣。在写论文期间,我又读到一些对印第安民族主义与世界主义之争的研究,让我不禁疑惑,城市印第安人在全球化、世界主义盛行的城市中该如何保持部族认同感?同时,我查了历年国家社科立项项目,发现国家认同的确是很受重视的议题,有多个立项,但却没有与印第安文学结合的课题,于是我就开始考虑申报这个选题。这个选题的学术价值主要在于它较新颖,探讨了目前国内学者较少研究的议题,是对现有研究的扩展和补充。

Q:3.您如何收集与本课题相关的前沿文献?如何对文献进行阅读?

国家图书馆的馆际互借、学校的网络资源都很充足,为本课题的准备提供了许多前沿文献。在阅读文献时,我发现文学研究类的文献最耗时间,因为外刊上的文学论文基本都不刊登摘要,所以只能一句一句读;但我的研究中也涉及一些社会学文献,这类文献可以通过ProQuest下载。ProQuest的下载页面自带文献翻译功能,翻译社会科学类文献的准确率较高,能提高阅读速度,但翻译文学类的文献就频频出错,所以适用范围有限。

Q:4.如何寻找课题的创新点?

多读文献,特别是对文学史的梳理。从这类研究中,比较容易找到有较大社会文化、意识形态变迁的时期,聚焦这些时期往往会发现创新点。比如我申报的这个课题的前提就是20世纪50年代美国政府实行的印第安人安置政策,它在印第安历史上影响深远,对印第安人的生存方式而言也是很大的转折点,故而有研究点可寻。

Q:5.您在课题申报过程中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什么?您是如何解决的?

最大的困难是申报书撰写过程中思路不够清晰,但这个问题可以从两方面解决。第一,需要有前期准备。不要总是换题目,可以一个题目多次申报,期间以此为题发表一些文章,一方面积累了前期成果,另一方面也在写论文的过程中理清了头绪,因而可以不断有新的观点、内容完善申报书。申报前一个月临时想出的、缺少前期成果的题目中标率肯定不会太高。第二,积极向同事请教,尤其可以请资深同事帮忙给自己的申报书提意见。虽然研究领域不同,但同事的意见会帮助我们从另一个视角审视申报书的结构,从而理清思路。

Q:6.您平时如何提升自己的科研能力?

提升科研能力需要与时俱进,可以经常阅读最新发表的论文。有的文章可能和我们的关注点完全不同,也不是同一时期的研究,但可以参考别人的构思和切入点,通过阅读另外一段历史或者文化语境为自己的研究提供纵深的维度,从而在申报选题时赋予我们更开阔的思路和视野。

Q:7.您认为您课题申报成功的关键因素是什么?您对正在准备申报国家课题的同行有什么建议?

我个人的申报经验十分有限,所以在此不揣浅陋,做一点总结。我认为课题申报成功的关键在于创新性,课题或是能与目前的已有研究形成互补,或是能更深入地推动已有研究。我们一方面要多读文献,另一方面可以将自己关注或感兴趣的问题与从事的研究进行关联、对比,从而找到既具个性化又有创新性的题目。我的思考和建议仍有许多不成熟之处,恳请各位同行多多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