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嵘

华东理工大学

龚嵘 华东理工大学外语学院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二语习得、心理语言学。 主持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项
龚嵘教授课题申报经验分享

Q:请您简要介绍一下您成功申报的课题。

2013年“中国研究型高校本科生‘学术英语素养’发展模型研究”获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2010年“基于复杂适应体系论的大学生二语词汇产出性知识发展模型研究”获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规划基金项目。

Q:您是如何发现课题选题的?

我主要关注的是教学中的问题。教学中遇到什么问题,就想着解决什么问题,就做教学中问题的研究。2005年我第一次申报了一个课题,是校级课题,经费只有3000元。当时我从课堂问题出发,想着在多媒体环境下教师如何进行自主教学,于是以此申报了课题。我用了外研社的综合教程,展示了如何基于课文拓展成一门多媒体课程,其中我还带入了二语习得理论。2010年报教育部课题的时候,我也是从教学问题出发。当时思考如何进行词汇教学,想学生词汇的最大问题就是产出性词汇的问题,于是想到研究他们二语词汇产出性知识的发展模型。在做这个研究的过程中我发现学生词汇产出的难点在于学术词汇的产出,学生不太用学术词汇。于是我开始关注学生学术词的产出性问题。而上海现在提倡开展学术英语教学,在教学上开始转向学术英语教学。我就在想学术英语要怎么教?什么是学生的学术英语能力?其发展模型是什么?再结合之前的关于产出性学术词汇的研究,于是想到了“中国研究型高校本科生‘学术英语素养’发展模型研究”这个课题。

Q:您是如何发展您的科研能力的?

我是草根型的,没有经过博士阶段的学习,起步也较晚。2005年我第一次申报校级课题时,连什么是SPSS都不懂。我是在《外语界》上发过一篇文章后,开始逐步建立信心,想用规范的研究方法去做更多的研究。于是2006年时我就到华东师范大学心理系去访学,因为心理测量要用SPSS,我想到那去学习如何运用SPSS。开始时并不被接受,正好当时心理系的导师有一篇文章需要翻译成英文,于是想到了我。我就这样加入了他们的团队。我给他们翻译论文。要翻译,首先要看得懂文章,搞清楚其中用到的统计方法是怎么回事,于是我就去请团队中的成员给我讲,直到我弄清楚了。我就这样开始接触数据处理方面,前后干了有2年半,在做的过程中慢慢地学会了SPSS。刚开始我先看韩宝成教授写的《外语教学科研中的统计方法》,后来买国外的统计方面的书看,再买SPSS操作方面的书,不断在做中学,这样几轮下来就大致知道统计、SPSS是怎么回事了。得益于在心理学系的学习,我现在对变量的控制做得比较好。再后来,我到佛罗里达大学教育学院访学,才正儿八经地上了统计课。以前我只看重定量研究,但在美国访学期间,发现美国更看重定性研究,最好是定性、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我觉得我们可能是因为理论上太缺乏了,才去纠结数据。

Q:在文献收集方面有什么困难吗?

关于学术英语方面,国内可参考的文献非常少,主要是蔡基刚的文章,但他的文章主要是思辨性的。这方面,国外也只有2本相关的期刊。其他的是专著,国内很少,而国外的买起来又很不方便,而且国外的东西也不能直接迁移过来。关于学术英语教学的研究目前国内外都很少。

Q:您打算如何开展您的研究?

我需要先了解学生对于学术英语课程的“认知”,再建构起“学术英语素养”这个概念,才能确定其发展模型,然后才能去验证它。

Q:您在研究过程中遇到什么困难?

        2010年教育部课题,主要困难在于预期的论证方法在实际操作中难以实施。本打算建立结构方程模型,但在实际研究中发现“产出性学术词汇发展”所涉及的诸多变量都十分复杂,呈非线性关系,难以进行量化建模。后来改变研究范式,先用定量研究分析局部简单因果关系,然后再用定性研究看整体多元关系。现项目已接近结题,但感觉还不是很完善。

        关于学术英语素养这个课题,目前最大的困难是不知道到哪去收集数据。目前国内学术英语教学还处于摸索阶段,开展情况复杂,我还不太了解整体的情况,也没有联系上搞学术英语教学的老师,不知道哪些是我的研究对象。我需要很多的学生样本,需要具体上了这门课,才能去采集数据。

Q:您认为您课题申报成功的关键因素是什么?

申报学术英语素养研究这个课题时我并没有什么前期研究基础,我就说我的基础主要是方法论基础。我发现国内缺乏学术英语方面的文章,尤其是实证性研究,只有2篇。我想实证类文献少的原因肯定是因为学术英语能力无法量化,于是我就想去量化这个东西。这也就是我研究的创新之处吧。

Q:在写项目申请书和课题论证活页时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地方?

权威的人一定要提到。前期读文献的功底会有很大帮助。开始搜索文献时先只从一个大致的方向上搜,然后不断变换关键词。我把50%的精力用于读文献上,50%的精力用于进行研究设计等。最难的是如何确定research questions。

Q:您在课题申报过程中最大的收获在哪里?

申报过程中写“本子”是件很磨人的事,从落笔到成稿,连续几个星期满脑子都是“论证”,高强度的逻辑思维训练,反复找自己的漏洞,如果这种折腾可以算收获的话……

Q:项目申请书中“主题词”的作用是什么?应该如何设定主题词?

在申请书撰写过程中,随着论证思路的发展,“主题词”经过了多次修改,很难一次性确定。我的直觉是,“主题词”应该覆盖三个维度:研究的主题、研究方法、理论框架。

Q:如何更好地利用课题指南来进行选题?

        我个人经验是在“指南”里寻找跟自己前期研究(即二语习得实证研究)最相关的“条目”,2013年国社语言学类第26条指南“中国特色的英语教学理论研究”,那就在“中国特色”上下功夫了,同时根据当前教改热点,将“英语教学”细化到“学术英语教学”。我2012年没有申报,就因为当年指南里根本没有“英语教学”类。

        最好不要盲目跟着课题指南确定自己的选题,汉语热了,就去报个“汉语语篇分析”、要拯救濒危语言了,就去报个“满族语言调查”,年年申报年年换题目……还是要从自己的前期研究基础出发,挖掘自己课题与指南中的契合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