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晶

北京科技大学

赵晶课题申报经验分享

Q:请您简要介绍一项您成功申报的课题,包括课题级别、课题名称、申请时间、课题概述、是否结项等。

本人于2018年获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一项,课题名称为“新时代中国特色政治话语的对外翻译和国际传播研究”。该课题以新时代中国特色政治话语的英译为研究对象,依托功能话语分析理论,从话语传播力的视角探究政治话语的对外翻译策略和国际传播规律,阐述高传播力政治翻译话语的特点和生成方法,深化“译出式”翻译理论,解决强国“弱”语的实际问题,旨在树立话语自信、提升国家软实力。目前项目仍在进行中。

Q:该项课题选题的来由?您是如何评价该选题的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

该项目是在本人2016年获批的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融通中外的外宣翻译话语建构及其接受度调查”)基础上进行的提升和扩展。两个项目均对接国家战略需求,回应国家关切。其中,该国家社科项目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着力探讨如何通过高传播力政治翻译话语增强译文的可读性和接受度,使中国的观点、主张和态度准确有效地传递到国际平台,落实精准传播,在话语交融、冲突和交锋中树立坚定的话语自信。此外,该项目探讨通过高传播力对外政治翻译话语,构建包容创新的国际话语体系的途径,以推进话语转型,提高政治话语的柔性传播力,助力实现大国外交,塑造积极的国家形象。

若要实现上述应用价值,则必须依托坚实的学理支撑。第一,该项目借鉴传播学的相关理论,首次提出“话语传播力”这一概念,并从语言学意义上对其核心要素和衡量标准加以界定,探究高传播力翻译话语的生成规律,构建包容创新的对外翻译话语体系。第二,在翻译学领域,深化“译出式”翻译理论,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政治话语的对外翻译理论研究和对外传播实践。第三,推进功能语言学在中国的本土化,丰富拓展其作为适用语言学的研究内容。

Q:您在课题申报过程中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最大的收获是对自己的学术积累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梳理,进一步明晰了自身学术背景、学术资源和研究兴趣点。在文献阅读中,充分了解了相关领域的研究脉络和前沿动态,极大地拓宽了研究视野。此外,为了确保标书内容前后呼应,分层次、周全论证,我在撰写标书时强化了逻辑思维的训练。

Q:您在课题申报过程中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什么?您是如何解决的?

遇到的最大困难是标书的撰写。一份好的标书应当像一篇论证严谨的学术论文一样,逻辑清晰,言之有据。同时,如何将自身的学术积累与课题研究问题相结合,开展合理有效的论证是标书撰写的一大难点。在申报时,自己参考和借鉴了国内外相关领域文献的研究思路,在撰写标书时还请教了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从而保证和提升了标书的质量和水平。

 

Q:您对正在准备申报国家课题的同行教师有什么建议?

结合以往专家讲座和个人申报经历,我从标书撰写和申报准备等方面分享如下几点心得:

 

第一,标书撰写应做到“两清”、“两周”和“二连”。首先,论证体系要做到思路“清晰”和文字“清爽”。标书可以流程图、路线图等形式呈现研究思路。语言切忌拖泥带水,要合理使用标点符号,力求简洁、达意。其次,方法说明要能实现学理依据“周密”和技术路线“周详”。申报人需要基于自身学术背景,充分构建坚实的学理支撑。同时,在介绍技术路线时,要做到“总—分”结合,尽量呈现具体的操作步骤,从而凸显课题的可操作性。最后,在学术积累方面,要体现为时间“连续”和主题“连贯”,即学术经历连续,没有断档,与研究主题紧密关联。此外,标书在格式上可以通过要点加粗等形式,突出重点、亮点和闪光点。

 

第二,项目申报准备可谓“功夫在平时。课题申报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系统的训练、充分的积累和明确的方向。此外,我还建议大家选择适合自己的“赛道”、“弯道超车”,寻求供<求的学术选题,避免同质化竞争。

 

第三,在申报国家级课题时,建议选题要有格局意识和宏观战略视野,能回应国家关切、切合国家战略需要。例如,本人由于开展过相关研究,曾考虑过以“英汉信息结构对比”作为选题申报其他类型项目;但因为该题目学理性较强,故更加适宜作其他级别项目或一般学术论文的选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