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周敏

南京邮电大学

南京邮电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南京大学博士、浙江大学博士后。在南京邮电大学外国语学院承担普通语言学、语用学、跨文化交际和演讲与辩论等专业课程的教学工作。主要研究兴趣为:语用学、话语学和翻译研究。袁老师在《外语学刊》、《外语教学》、中国社会科学网等学习期刊媒体上发表多篇论文,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一项。此外,袁老师还任中国逻辑学会语用学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英汉比较研究会话语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翻译协会对外话语体系研究委员会委员,并被评为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和优秀青年骨干教师, 2013年入选南京邮电大学“135人才”鼎新学者培养计划。
语用学、话语学和翻译研究
南京邮电大学袁周敏副教授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课题申报经验分享

Q:请您简要介绍一项您成功申报的课题,包括课题级别,课题名称,申请时间,课题概述,是否结项等。

 2014年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应对微博公共事件的政府话语策略及其形象构建研究”, 本研究采取语用学和话语研究的方法剖析微博公共事件中政府的话语策略及其形象构建,在研。

Q:该项课题选题的来由是什么?您如何评价该选题的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

该课题选题源自本人前期的教育部课题的拓展,关键词是从身份建构拓展到形象构建;另一方面,源自对网络语言和政府语言能力的关注。例如现实中许多官方话语表述导致突发事件的升级。该选题理论上可以丰富语用学和话语研究的理论,用网络空间话语检测和验证相关假设,应用上有利于政府合理布局话语,提升语言能力、更好地处理突发事件。

Q:项目申报书里填的参考文献有哪些需要注意的事项?

申报项目书一般有字数或页数限制,因此不必也不可能将实际研究的全部参考文献全部列入。应该选取和课题联系最密切的条目,并注意中文与外文的结合、经典与前沿的结合、期刊与专著的结合、理论性与主题性的结合。

Q:您如何收集与本课题相关的前沿文献?如何对文献进行阅读和评价?

前沿文献主要通过图书馆的中外文数据库收集,最好定期使用关键词检索;另外,关注主要学者的文章和本学科的几大顶级期刊的文章,例如 Journal of PragmaticsJournal of Language and PoliticsJournal of Language and Social PsychologyJournal of Computer-mediated CommunicationDiscourse and CommunicationPragmatics and Society等刊物。

Q:您的该项课题研究重点是什么?

研究重点即国内微博重大突发事件中的官民互动话语,以及政府形象建构问题。

Q:您的该项课题创新之处在哪里?

运用语用学的立场、不礼貌、身份建构等理论框架探讨当下社会热点,即官民话语互动问题; 体现出理论和语料的创新,并且能够为政府话语体系的提升和形象构建提供借鉴与参考。

Q:您在课题申报过程中最大的收获在哪里?

 现在看来最大的收获就是不断修改申报书的过程,以及在阅读文献过程中获得的灵感,这些灵感可能对后面的写作具有重要的启发。我当时读到一篇关于立场分析的文章,感觉可以与身份建构结合起来,在后面的文献阅读中便注意这两者的关系和结合的可能性。

Q:您认为您课题申报成功的关键因素是什么?

个人认为是前期积累、选题和论证过程。前期积累与申报课题之间一般有相关性;选题体现学科发展前沿、社会关切以及个人学术积累;论证过程注重学理性和逻辑性(参考最后一个问题)。

Q:课题论证中的主要观点和创新之处如何填写?创新一般体现在哪些方面?

创新的填写需要简洁,我们一般可以从理论上、语料上和方法上三个方面谈创新。理论上运用新理论或者完善、整合修订相关理论;方法上避免单一,例如采用新技术、新手段或多元方法;语料上体现学科发展和社会热点。

Q:您对撰写课题申报材料还有哪些建议?

 1)学理性,是否使用本学科的语言论证;是否体现本学科的关键问题和前沿课题。2)逻辑性,论证过程是否逻辑清晰,学术史的梳理、研究内容、创新点、基本观点、参考文献和前期积累是否都指向选题以及论证的论点。每句话和每个段落之间是否衔接自然、具有内在的逻辑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