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速递 | UMOOCs新课“走向世界的人文中国”重磅上线!
2023/01/13
广东省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走向世界的人文中国”在中国高校外语慕课平台重磅上线啦!
课程由四位老师分模块讲授中国的电影、传统文化、文学、媒介文化等相关知识。不同模块为学生提供不同的学习角度、学术视野以及丰富的人文体验。
课程概述
课程涵盖 “中国电影的跨文化传播”“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世界”“中国文学与世界文学”“中国语言、媒介与文化”四大模块,有助于培养学生用英语讲述中国故事的意识和技巧,提升学生跨文化交流的能力。
主讲教师
杨静: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英语语言文化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香港大学博士,英国西敏斯特大学硕士,广东省外国文学学会会员。主要从事比较文化和中美电影研究,主持“香港新武侠电影的文化身份研究”“当代美国华裔电影身份政治研究”等项目。在《学术研究》、Cultural Studies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多次荣获科研奖、教学奖和“先进教师”等荣誉称号。
课程目标
立足如何“讲好中国故事”。从跨文化视角切入,全方位深化中国学生对本土哲学、文化、文学、社会和媒介话语体系建构的认知度。
培养学术骨干。有助于学生承担高级别科研课题,建立国际学术合作,为英语语言文学学科凝练有突出特色的研究领域。
有助于文化软实力的国际传播。可作为本硕学生选修课,也可作为海外留学生的通选课程,推动中华文化国际传播。
课程特色
从中国电影的跨文化传播角度,探讨银幕国际形象的建构问题。结合本土电影发展史,讨论当代中国电影业在体制、美学、体裁等层面的变革,选取有影响力的代表作品,讨论其对传统的承继改革,对好莱坞的借鉴创新,反思中国电影走向世界的有效路径。
从中国传统文化习俗出发,阐释求同存异的当代世界文化。深入辨析饮食文化、“面子”和人际交往、建筑和风水、鬼怪传说等现象,了解本土习俗与物质生活、社会生活和精神生活的有机联系,观照世界多元的文化传统,探讨求同存异之道。
从中国文学作品的译介传播入手,讨论如何避免对立思维。讲述古代诗歌的翻译实践及其翻译思想的比较与评鉴。从文学批评思潮中的中国角度及其与西方文学评论的对话等,考察如何在对外交流中消除沟通的壁垒,寻求中国文学与世界文学的良性互动。
立足多元的媒介话语,思辨本土媒介如何产生全球化影响。结合体裁与风格、媒介修辞、叙事传播、多模态、语言创造性等理论资源,介绍广告、歌曲、名人访谈、新闻访谈、新闻报道、网络语言等多媒介话语,引导学生理解媒介话语和“自我”的关系,认识中国媒介在世界语境中的影响和特点。
课程优势
课程内容的丰富性。授课教师结合最新的学术研究成果,从四个专题入手,讲授中国与世界交流的方式,引导学生抓住要点。
批评性思维的培训。以课堂讲授为主,启发式作业为辅,设置网上讨论区、课程小测和课外参考资料,提供有新锐视角的学术论文和参考书目。
课程链接
听课方式:扫描上方二维码,进入课程主页,点击“加入学习”即可免费听课!